請問您今天要來點通怪嗎?靈擺始動
【前言】
通常怪獸同其他卡一樣,本應是《游戲王》里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時候卻連身為卡的事實都沒有被認同:本體被視為廢紙,描述被稱為廢話。
K社偶爾會把一些遠古時代的通常怪獸翻出來畫進卡圖里,但更多時候他們無人問津。加之時代更迭之后,K社推出通常怪獸也少了,很多不出名的通常怪獸甚至為玩家們所遺忘,失去了身為卡的意義。
通常怪獸采用率雖然低得可怕,但不乏有趣之處,值得娓娓道來(吐槽)。
目前似乎還沒有多少專門解說通常怪獸的文章,因此決定開坑,至少教通常怪獸們留點念想。
如果未來K社能像翻出「圣夜龍」一樣翻出其他通常怪獸,那再好不過了。
順序按照在YGOMobile中基于“通常怪獸”的搜索結(jié)果的倒序(也就是說最后一篇將會是「青眼白龍」)。
其他的廢話放在文章末尾,總而言之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想法。
※標!的部分表示摘自百度百科,會有刪改。
※標#的部分表示節(jié)選自 CNOCG/中國游戲王聯(lián)盟的內(nèi)容,基本不做改動。
※標&的部分表示摘自日文WIKI,基本不做改動。

《游戲王ARC-V 卡片力量SP》作為(目前)卡片力量(TF)系列最后的作品,雖說問題很多(諸如沒有動畫、語音極少、AI較傻等,為了內(nèi)存砍掉不少前作的優(yōu)勢功能),但是在官方的單機游戲里,已經(jīng)是卡池很豐富的了,也有一些自己的優(yōu)點(尤指其收錄的動畫卡),所以游玩體驗甚佳,如今也有著忠實的粉絲:

因為是第9期開局的環(huán)境,現(xiàn)在看來稍顯過時,但是也基本還能玩,特別適合那些對游戲王只有基本了解、只看過動畫,或者玩法還停留在早前印象的玩家。
作為確確實實玩過很多遍的玩家,個人自然是很推薦,尤其是希望新人能在這個游戲里體驗到樂趣。連接召喚自然是無法體驗了,但是融合/同調(diào)/超量召喚,一邊跟隨著各代主角的腳步重溫故事,一邊在和諧(甚至有點 easy)的人機環(huán)境中體驗各種玩法。
以及,在這款游戲發(fā)售之際,OCG始動的靈擺召喚!
當然,本身游戲?qū)嵮b的靈擺卡并不多,出于排面考慮,基本都是開包獲取。
陪伴玩家的最早的靈擺卡,果然還是初始卡組贈送的這倆家伙吧!——

「傅科魔炮石」

收錄于數(shù)字盒?ザ?デュエリスト?アドベント(DUEA/901),罕貴度為 R。
描述:彷徨于夢幻空間的機械裝置生命體,本應是如此。
最大的謎團是,過去的記錄卻幾乎??留下來。
那理由???呢,?????干涉???它在???拒???
???消去???
刻度:←2????2→
靈擺效果:①:這張卡發(fā)動的回合的結(jié)束階段,以場上1張表側(cè)表示的魔法·陷阱卡為對象才能發(fā)動。那張卡破壞。
*日文原卡名「フーコーの魔砲石」中,片假名部分 =?Foucault,文字的注音是魔 (ま) 砲 (ほう) 石 (せき),音同「魔法石」。
所以雖然是機械生命體,卻是魔法師族呢。
相應地,怪獸描述的一部分(※或者說大量?)明顯被省略了。
☆目前在卡面上使用省略號的卡一共也只有7張,而特別的是,省略號的使用一般是3個點或者6個點,只有「傅科魔炮石」的怪獸描述里出現(xiàn)了2個點和5個點的用法??赡苁腔谶@個原因,NW翻譯的版本里,保留了日語原文使用的 “?” 粗圓點。
★這樣的文本是想表達什么意思,即使是大師指南也沒有提及,目前還是個謎。雖然指向性還算明確,不過,保不準中間其實夾著什么補充設定的文字,方便留給K社填坑。

單獨看?Foucault 只會知道是外國姓氏,但是如果再加一個 “擺/Pendulum”?的關鍵詞,就會發(fā)現(xiàn)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不是「傅科魔炮石」而是這個東西:

傅科擺,說白了就是一個單擺。特別的是,這是用于證明地球自轉(zhuǎn)的物件。
!為了證明地球在自轉(zhuǎn),法國物理學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擺動實驗。實驗在巴黎先賢祠最高的圓頂下方進行,擺長67米,擺錘重28公斤,擺錘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盤。(懸掛點經(jīng)過特殊設計使摩擦減少到最低限度,并且其慣性和動量大,故可以基本不受地球自轉(zhuǎn)影響而自行擺動較長時間。)在實驗中,人們看到擺動過程中,擺動平面沿順時針方向緩緩轉(zhuǎn)動,擺動方向不斷偏離原來的軌跡。此時,擺在擺動平面方向上并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慣性定律,擺動的空間方向不會改變。這種擺動方向的變化,是觀察者所在的地球在沿著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的結(jié)果,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其相對運動的現(xiàn)象,從而有力證明了地球是在自轉(zhuǎn)。

顯然,“傅科擺” 便是以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的名字命名:

!他最著名的發(fā)明是證明地球自轉(zhuǎn)的 “傅科擺”。除此之外,他還于1850年采用旋轉(zhuǎn)鏡法測量光速,以及于隔年發(fā)現(xiàn)了渦電流。他雖然沒有發(fā)明?陀螺儀 (Gyroscope),但是這個名稱是他起的。
“傅科擺” 在日文中寫作「フーコーの振り子」,除了怪獸的卡名參照這一點,結(jié)合「靈擺轉(zhuǎn)動」的卡圖,可以確認到怪獸本體就是一枚靈擺,而其左手揮舞著的,是擺的鏈子:

※順帶一提,在日本東京的國立科學博物館里,可以看到長達20米的傅科擺實物:

其右手就是卡名中提及的?炮?(砲),為魔法咒文所驅(qū)動,類似的東西在幻想作品中并不罕見。
——所以上述 “魔法石” 的諧音,也是暗指擺的材質(zhì)?
因為科研用的擺一般不會使用晶體作為錘,比較常見的用(水晶等)晶體作為錘的是靈擺,人們相信水晶可以增強使用者的靈力。
而靈擺與「靈擺召喚」的關聯(lián)想必也不需要再贅述了。
另外,#「傅科魔炮石」身體中央的機械裝置可能是陀螺儀。這是一種用于傳感與維持方向的角運動檢測裝置,造型相似、用途符合,也如前文所言,跟傅科相關:

不過,TCG 把這張卡譯為「Foucault's Cannon」就屬于是沒啥關系了。

作為最初的通常靈擺怪獸之一,有著目前為止35種類當中最為泛用的效果。
①:這張卡發(fā)動的回合的結(jié)束階段,以場上1張表側(cè)表示的魔法·陷阱卡為對象才能發(fā)動。那張卡破壞。
畢竟是延遲效果,很難期待發(fā)揮大的作用,實戰(zhàn)中主要還是小防一手永續(xù)陷阱,能炸到貼紙就算成功。
※以及,由于可以選擇自身為對象,成功留到場上則必定可以發(fā)動,所以在線上使用這張卡的話,每次結(jié)束階段一到,游戲跳出彈窗,也會有順手把這張卡點了的玩家。
總的來說,珍貴的魔法·陷阱除去效果,和容易使用的低刻度(2)靈擺,讓這張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某些特殊構(gòu)筑的青睞。
以下介紹其中一種:

和系列怪獸共享支援卡,以及主要靈擺對象為 3~7 星,還能跟某只怪獸*召喚紅龍。
作為優(yōu)先度低的可選項,這種程度的配合很可以了。

除此之外,“最初的有效果的通常怪獸” 這一名號,意味著在(當初的)玩家之間引發(fā)討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相關調(diào)整還挺不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靈擺效果是作為魔法卡的效果而存在的,然而靈擺卡的發(fā)動伴隨著效果的發(fā)動,所以「傅科魔炮石」的調(diào)整中有提及,其被「黑森林的魔女」檢索的當回合,靈擺卡和靈擺效果的發(fā)動都是不可能的:

但是,自肅如果是限定同名「怪獸」的效果,比如某伊索德,那么其靈擺效果就能突破限制,隨意啟動(?)

(※享受這一紅利的「點火騎士」主題就后日再談罷。)

「閃光之騎士」

收錄于數(shù)字盒?ザ?デュエリスト?アドベント(DUEA/901),罕貴度為 R。
描述:由于神之靈擺而掌握到新力量的騎士?,F(xiàn)在是該覺醒過來,解放那股力量的時候了!
刻度:←7????7→
靈擺效果:無
*日文原卡名「閃光の騎士」倒是沒什么特別的,倒是上文提及的 傅科測量光速、用擺證明地球自轉(zhuǎn)這兩件事,使得他被授予榮譽騎士五級勛章。
畢竟是和「傅科魔炮石」同時收錄的卡,這種程度的捏他基本可以板上釘釘。
然而其TCG譯名「Flash Knight」不使用 Light,不太能體現(xiàn)出這種聯(lián)系。

同為最初的通常靈擺怪獸,和「傅科魔炮石」相對,這只怪獸是第一只沒有靈擺效果的靈擺怪獸。
由于沒有字段,貼在靈擺區(qū)只剩一個刻度(7)有用,這種行動就跟貼出來只占個卡名的「卡通世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 #這張卡又被一些玩家戲稱為空發(fā)(空撃ち)騎士:

可以說,這只怪獸的「靈擺」特質(zhì)基本全部體現(xiàn)在設定里了。
比如,怪獸描述說的「神之靈擺」得到的力量就是靈擺召喚,自此成為靈擺怪獸。
——所以,其實人家是帥哥來著,只是原卡圖容易看不清:

以及,那把劍的末端其實就掛著一枚靈擺。
順帶一提,戰(zhàn)士族下級通常怪獸的最高攻擊力,直到 DAMA (1105) 的「魔鍵銃士-克萊維斯」發(fā)售之后才提升到1900,所以在此之前的「閃光之騎士」確實是該范圍內(nèi)的頂尖(之一),不耽誤其介紹。

通常靈擺怪獸的作用,果然還是在【凡骨】系卡組里才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吧!
構(gòu)筑的理念也分多種,之前在「萬萬圣」的專欄里介紹過(以其為中心的)反復調(diào)度同只怪獸的打法,這里則是另外一種:

這張卡與城之內(nèi)的孽緣(?)想必也不需要多介紹了,之于實戰(zhàn),主要是賺取手牌。
9期之前沒有靈擺怪獸,所以一堆難以打出的手牌只能借助別的手段轉(zhuǎn)化為資源,比如「手札抹殺」「上膛」「萬寶槌」等濾抽卡,或者抽取同為通常怪獸的「艾克佐迪亞」組件。
但是問題也在這里。
想要流暢啟動,通常怪獸濃度不能太少,而一旦只上手通常怪獸,那基本就只能投了下一把。(※編者注:以前介紹的一種決斗鏈接人機活動刷分卡組,也是同樣的問題。還有,決斗鏈接其中一個路人卡組,也是「凡人的意志」抽卡,但是并不能有效利用這些手卡,每次結(jié)束階段都要棄手卡……這種屬于特例。( ??。)
而9期開始,通常靈擺怪獸的登場,為這個老牌(?)娛樂卡組注入了新的血液!
——這是不降低卡組內(nèi)的通常怪獸占比而輔助展開的卡。
甚至10期之后有了連接召喚,即使是沒有調(diào)整·等級不齊·毫無特征的怪獸也可以用于展開,加上(※比起超量召喚)與靈擺召喚相性良好,比如用「救援兔」跳兩個就能 “銀金” 啟動,再貼兩個擺子擺回來,白賺怪獸。
當然,按這個理論來說,卡組只投入通常靈擺怪獸是最好的。不過,卡片力量SP于2015年初發(fā)售,卡池只到OCG的903卡包,所以游戲里的通常靈擺怪獸只有「傅科魔炮石」「閃光之騎士」這兩個初始卡組白送的。
最多組個半斤八兩的:

但是組這樣一個卡組也需要積累,初始玩家果然更多還是,直接投入「傅科魔炮石」「閃光之騎士」各3張以期待靈擺召喚。
生抽自然是比較困難,好在初始卡組還送了各自的檢索卡。
「閃光之騎士」是用「增援」檢索:

「傅科魔炮石」是用「召喚師的技藝」檢索:

※編者注:現(xiàn)在的電腦里沒有裝卡片力量SP,也沒有找到初始卡組的截圖,總之按上述思路組出來的卡組,大概長這樣:

無論是游戲里還是靈擺早期,「傅科魔炮石」「閃光之騎士」都可謂是入門級的靈擺怪獸。雖說后來也推出了效果更復雜的通常靈擺怪獸,但是卡池也同樣豐富起來,有沒有人會投入都成問題。
怎么想,都是作為老大哥的他們最賺名聲(笑)
或是正考慮到這一點,ARC-V動畫在合適的場景(※赤馬日美香想象的LDS靈擺召喚課程)里讓這兩張卡露面了:

(編者注:然而,動畫的現(xiàn)時點,靈擺卡及相關卡只有游矢的那3張才對……)

《游戲王ARC-V?卡片力量SP》
游戲是好玩的,但是還有一個不妙的地方。
作為知名的K社旗下戀愛游戲(?),本作把相應系統(tǒng)砍得七零八落,只剩各傳奇決斗者保留著好感度系統(tǒng),但是最多也只是解鎖劇情,實際游玩下來那些好感度也沒有太多的意義。

……這一點,見仁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