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拿 Music 3 無線音響評測:感受來自丹麥的聲學之美

一、宅家生活更要音頻發(fā)燒

最近宅家的三個月中,我開始折騰起了桌面。首先是換了樂歌的升降桌 + 消毒臺,然后也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配件升級,諸如羅技 MX 系列旗艦鍵鼠套裝提升交互生產(chǎn)力、換上威聯(lián)通 TS-251D 打造 Kodi + Plex 的影音播放平臺。這次我主要升級的方向是音頻,原有的傳統(tǒng)音箱遇到了一個功能瓶頸,就是它只能用 3.5mm 端口或者卡農(nóng)口。

過去我是把它們接到了主機的創(chuàng)新 AE-5 聲卡上輸出電腦音頻,但我的手機 + 無損播放器就只能干瞪眼了。生活不止于電腦,我經(jīng)常也會躺在床上用手機播放網(wǎng)易云音樂,或者聽聽喜馬拉雅電臺中的《易中天品三國》。未來還在考慮升級一臺微投專門服務于我的房間,此時似乎房間里面就少了一個功能向的音頻輸出設備 —— 藍牙音箱。

我咨詢了朋友之后,他們的建議是一步到位,讓我考慮一下無線音箱這個品類。音源的接入和切換會更加靈活,最好還是那種可以單買一只,后期可以組合多聲道的品牌。經(jīng)過比較審慎的選擇之后,考慮到了丹拿(Dynaudio)Music 3 這款桌面級的便攜無線藍牙音箱,它屬于丹拿旗下 Music 系列。那么這個小家伙在新桌面上給我?guī)砹耸裁礃拥捏w驗呢?敬請跟隨我來康一康吧!
二、棱角分明便于裝點桌面美學

我初見 Music 3 的外觀并不像傳統(tǒng)藍牙音箱那般圓潤飽滿,它似乎追求的是棱角分明,也就顯得有些特立獨行。這種類鉆石切面設計風格,感覺能夠讓它更像一件藝術品而非單調(diào)的硬件擺設來融入家居環(huán)境。

Music 3 表面凸起的是一種布藝遮罩,摸起來有點像比較粗糙的牛仔褲。遮罩表面擁有極其微小的開孔,想必是為了聲音的傳導和阻隔灰塵。布藝遮罩再搭配上水墨灰的配色,Music 3 倒有幾分像擺放于桌面上的一塊奇石。

當我看到 Music 3 中部的 “Dynaudio” 標志時,還是會輕松認出它的所屬。因為 Music 系列是以阿拉伯數(shù)字來命名具體的型號,數(shù)字越大體積也就越大。我的 Music 3 屬于第二小的款型,擺放在桌面上正好合適。如果是 Music 5 和 Music 7 可能就要考慮更大的使用空間了,例如作為電視機的中置音箱使用了。

Music 3 的音箱中部是一個復合材質(zhì)的中框,比較輕便,凸起的設計也便于手部提拿。中框頂部覆蓋有密集的按鍵和指示燈,至于它的功能我們后文再聊。

音箱左側(cè)下方有一個電源按鍵,長按可以開關機。尾部則是端口區(qū)域,從左至右分別是 USB-A 端口、AUX 端口、電源接口。音箱本身內(nèi)置鋰電池,所以使用和擺放的位置可以更加靈活,我就把它作為桌面音箱使用。


在音箱的底部有一個黑色膠圈,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滑和支撐作用。中部的貼紙上則印有音箱的品牌、序列號等重要信息,以上大概就是 Music 3 的外觀了,是不是感覺造型還算簡約,但是它的功能卻比較精致。

三、無線音樂更能充實場景體驗
看過了 Music 3 的外觀設計之后,我們來聊聊它的場景體驗吧。我日常聽歌的偏好比較雜項,基本上覆蓋流行人聲、輕音樂、爵士等,偶爾也會涉足古典交響等風格。

因為之前桌面音箱主要是留給電腦使用了,而支持 Wi-Fi、藍牙、AUX 三模的 Music 3 則還能夠充當家庭環(huán)境音箱(獨立電臺)以及手機音樂播放器,并且 Music 3 搭載的藍牙 4.0,支持 Aptx 協(xié)議,最高支持 24Bit / 96kHz 的音樂傳輸,音質(zhì)碼率方面都還是相對有保障。

我從外面回到家中,就會考慮打開 Music 3,連入 Wi-Fi 聽聽電臺,或者用 iPhone 11 Pro 的 Airplay 連接音箱,播放一些網(wǎng)易云音樂上的流行熱曲、喜馬拉雅上的專輯。當然這個音箱支持 DLNA 協(xié)議,如果是安卓設備也能夠便捷地推送音頻。

為了給用戶更好的操作體驗,Music 3 的頂部按鍵區(qū)域左側(cè)可以進行 16 級音量調(diào)節(jié),音量的過渡也相對平滑;中部則是音樂的播放 / 暫停、上下切歌。因為左右的按鍵分的比較開,所以光線不佳時也不用擔心誤觸。


Music 3 還配備了一個簡易的紅外遙控器,上面設計了播放、切歌、音量 +-、切換播放源的按鍵,也能夠滿足用戶的無線遙控需求,我躺在床上的時候就能夠直接遙控,也算節(jié)省了一定氣力。

相比于娛樂時的流行曲目,我在進行文本編輯等場景時,更喜歡網(wǎng)易云音樂的白噪音歌單。得益于 Music 3 的音質(zhì)加持,諸如海浪、森林、山風一類的白噪音還原準確,能夠讓我的工作狀態(tài)更加高效。

下午休憩的時候,我偶爾也會用手機玩玩游戲,刷刷 B 站,此時也能夠接入 Music 3,讓我在使用手機時也能夠獲得不錯的音質(zhì)表現(xiàn)。

而在傍晚的時候,我一般會選擇將 Music 3 通過 AUX 或者藍牙連入電腦。刷下美劇或者電影,例如最近上新的《西部世界 / Westworld》和《良醫(yī) / The Good Doctor》,然后再去回看那些經(jīng)典的番劇,想想《鬼滅之刃》的灶門炭治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新代鬼王,這些都能夠讓我在忙碌之余充分享受閑暇時光。相比于佩戴耳機的繁瑣與束縛,作為無線音箱的 Music 3 的體驗自然會舒適許多。



此外,我感覺 Music 3 的音量和解析力也比較適合觀看大場面的電影,如我最新下載的《1917》、《Joker》兩部藍光影片的觀感就非常不錯:一鏡到底的一戰(zhàn)宏大場景,自覺起舞的社會邊緣個體,這些重要的動態(tài)畫面都少不了音頻的加持,而 Music 3 所展現(xiàn)出來的效果,特別是低頻部分,相當?shù)某霾?,讓人回味?/p>

如果對于聲音的頻段和風格還有特殊的需求,還可以使用 Dynaudio 這個 APP 對音箱的 EQ 功能、高低音進行獨立的設置,當然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佛系的默認模式。我覺得現(xiàn)在 Music 3 已經(jīng)加入了音頻自適應技術,不如可以考慮升級一個場景自適應的技能點,播放音樂時就自動切換音樂模式,播放視頻時就切換電影場景,這樣可能就更加人性化了。

說了這么多場景體驗,我們還是需要對 Music 3 的綜合素質(zhì)進行評價,我就通過幾首試聽的曲目來跟大家聊聊。Music 3 的三頻中,低頻最具特色,無論是量感還是質(zhì)感都是非常不錯的,這也是得益于它巨大的低音單元?!豆脑姟分械墓穆暡辉偈悄欠N朦朧的震動,而是相對空靈的落錘,感覺桌面也在跟著震動。趙鵬老師的《鴻雁》也非常出彩,男低音部分相當飽滿,背景音樂中的高頻和低頻器樂聽感也比較舒適。在周深的《能解答一切的答案》一曲中,初次的聽感似乎 1 英寸的軟球頂高音單元還差點意思,所以我把高音 + 6,低音 - 6,同時把 EQ 改成了人聲之后,Music 3 的高頻部分就比之前明顯通透了一些,同時低頻和背景音有一定的弱化,以此突出人聲。我在這個 EQ 模式下繼續(xù)聽了棉子的《勇氣》,感覺女聲部分同樣出彩,沒有之前那種高頻乏力的感覺了,真的是孺子可教。但是 Music 3 仍有些不能回避的地方,高頻部分還是有輕微的毛燥,聲場部分也稍顯局促。不過如果能夠入手 Music 5、Music 7,或者湊成一對雙聲道,這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四、測評綜述
【產(chǎn)品優(yōu)勢】:丹拿 Music 3 作為一款血統(tǒng)純正的丹麥音箱,延續(xù)了大廠應有的設計顏值與音頻素質(zhì)。丹拿第一次涉足 Wi-Fi 音箱領域就能有如此表現(xiàn),也令我覺得比較佩服。Music 3 支持 Wi-Fi、藍牙、AUX 三模式的音源輸入為音箱提供了豐富的使用場景:回家時它能夠作為居家的獨立電臺播放一些熱門的電臺節(jié)目,遙控器的加入也為用戶進一步解放了雙手;休閑時它又能通過 Airplay、DLNA 作為手機播放音樂的無線揚聲器;使用電腦時接入藍牙,它就能化身一個音質(zhì)突出的影音模塊。同時 Music 3 的音質(zhì)表現(xiàn)中,低頻部分更加出色,高頻部分也相得益彰,通過調(diào)整高低音和修改 EQ 模式也能夠滿足細分的曲目聽感需求,這都是比較出彩的部分。

【值得改進】:當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后,我也發(fā)現(xiàn) Music 3 還是有三點值得改進,首先是雖然音箱的低頻更加出色,但有時候我們會更傾向于高頻,而音箱只能通過手機進行調(diào)節(jié)低音和高音的側(cè)重,如果能夠集成到頂部按鍵或者遙控器上,那就更加方便了。然后是流媒體服務方面,喜馬拉雅電臺覆蓋的內(nèi)容仍顯單薄,希望未來能夠接入更加豐富的音樂 APP ,如 QQ 音樂、網(wǎng)易云音樂、豆瓣 FM 等國內(nèi)主流平臺。

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分享到此結束,我是?Geek 研究僧,一枚愛好評測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