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出賣盟友?美國專家:依賴北約安全的盟友都是累贅

文/行走斯圖卡
為了維持霸權(quán)地位,美國從特朗普時代的“全面進攻”、到拜登的“重點進攻”,現(xiàn)在又想換成“代理人進攻”,讓盟友打頭陣,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國務(wù)卿布林肯等一眾高官到處拉山頭,試圖充實自己的隊伍;但是有專家擔心,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有用的盟友沒找到幾個,累贅卻拉來一大堆”。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泰德·卡朋特(Ted Galen Carpenter)日前在美國《國家利益》網(wǎng)站刊發(fā)評論稱:自二戰(zhàn)結(jié)束以來,美國對戰(zhàn)略盟友的概念過于寬泛,在太多情況下,華盛頓吹捧的“盟友”是弱小的,在軍事上毫無用處,其中一些國家深陷外部危機,是美國外交的負資產(chǎn),可能將美國卷入不必要的對抗中。
作者認為,華盛頓最好對盟友名冊進行篩選,停止將依賴美國的國家提升為盟友。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顯然是反面典型,尤其是原來的阿富汗國民政府崩潰速度如此之快,更加凸顯出美國對盟友進行篩選的必要。
美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增加一批新的北約成員;但是作為安全伙伴,很多新成員對美國幾乎沒有什么幫助。例如阿爾巴尼亞、斯洛文尼亞、黑山和馬其頓,這些微型國家可以部署的軍事力量,不太可能讓潛在的對手感到恐懼,有些國家的軍隊規(guī)模甚至趕不上美國一個城市的警察人數(shù)。從美國安全的角度來看,這些合作伙伴無關(guān)緊要,卻伴隨著潛在的風險,可能引發(fā)美俄之間的沖突。
作者隨后聲稱: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對俄羅斯具有高度挑釁性;為此華盛頓一再違反大國相互尊重的原則,將北約擴大到俄羅斯邊境。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波羅的海盟友與莫斯科發(fā)生了爭執(zhí),地區(qū)局勢日趨緊張。
從收益來看,波羅的海國家都不是美國可靠的戰(zhàn)略資產(chǎn),如果俄羅斯采取軍事行動,它們實際上無能為力,可能有可能引發(fā)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戰(zhàn)爭。
格魯吉亞是另外一個例子。小布什對這個外高加索小國情有獨鐘,將它描繪為新興民主國家的典范,并反復宣稱它們?yōu)槊绹拿擞?;但是當俄軍痛揍格魯吉亞軍隊的時候,美國只能選擇袖手旁觀并讓自己顏面掃地。
隨后作者引申到烏克蘭問題上。總統(tǒng)拜登向澤倫斯基保證,華盛頓“面對俄羅斯的持續(xù)侵略,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烏克蘭也因此將美國和北約視為自己的“盟友”,并且在克里米亞和東烏問題上采取強硬姿態(tài)。盡管美國確實提供了不少裝備,但實際上烏克蘭軍隊依舊沒有任何勝算,拜登的承諾如今讓美國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作者最后認為:當盟友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處于劣勢時,美國領(lǐng)導人應該深切關(guān)注;當這些盟友空談夸夸其談,并對其強鄰做出挑釁性姿態(tài)時,就更加令人擔憂;美國不應該參與到這種危險的游戲中。
如何看待這篇文章?
作者沒有提到中國臺海局勢和南海局勢,但是邏輯其實是一樣的:美國縱容一些陰謀家、野心家攪亂地區(qū)局勢,同時也讓自己置身于大國沖突的風險之中,這些勢力同樣是美國的累贅,而不是一張底牌。
這位學者已經(jīng)意識到美國這種做法的問題所在,但是他忽略了這是華盛頓的“政治正確”。拜登需要這樣的“盟友”替自己沖鋒陷陣,因為他提出的“大國競爭”其實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這位學者呼吁美國尋找有分量的盟友,而不是一群“阿貓阿狗”,但是大多數(shù)有分量的國家,與美國的對手存在很深的利益糾葛并希望保持獨立性,只有極少數(shù)愿意成為美國的“忠犬”——例如德國和法國,最近在一系列事項上都保持了與美國的距離。
如果美國采取泰特的建議,意味著華盛頓將要賣掉絕大多數(shù)狗子,并且讓剩下的狗子從事更加危險的工作,既要到處惹事又不想被拖下水,天底下沒有這么便宜的事?不管是拜登還是泰德·卡朋特,都沒有意識到美國選錯了方向,自然會跟國際社會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