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jīng)不需要 iPod 了
iPod 誕生 21 周年后,蘋果在今天稍早正式宣布其產(chǎn)品線停更,現(xiàn)有的 iPod 售完即止,后續(xù)也不會推出相關產(chǎn)品線的新品。

其實距離上一次發(fā)布 iPod,還是在 2019 年的第七代 iPod touch,1599 元的售價也是當時最平價的 iOS 設備。
與初代 iPod 相比,它內(nèi)置的服務也升級為 Apple Music,Apple News+,視頻、游戲等訂閱服務。

iPod 也不再是人人向往的口袋聽歌神器,在 iPhone、iPad 的光環(huán)之下,它更像是一個廉價的蘋果內(nèi)容生態(tài)分發(fā)平臺,逐漸式微,停更也順理成章。
今天蘋果所發(fā)出「The music lives on」為主題的告別文后,很多人表示惋惜,并認為 iPod 在成長路上有著不可磨滅的種種回憶。

而順著 the music lives on(音樂永存)的主題,以蘋果的視角來說,其實更應該是 Apple Music lives on。
iPod + iTunes 被 iPhone + Apple Music 取代
不只是普通消費者,iPod 之于蘋果也舉足輕重。

蘋果 M1 自研芯片的出現(xiàn),讓我們喊出蘋果又變成了那個很酷的電腦公司。而在彼時,喬布斯回歸蘋果后,最先振興的是 iMac,但真正讓蘋果起死回生,成為綜合科技公司的其實是 iPod。

不可否認,喬布斯有著極為高超的營銷手段,他從牛仔褲的口袋里掏出了 iPod,并說服了全世界,iPod 的存在并不是為了播放歌曲,而是改變了人們發(fā)現(xiàn)和享受音樂的方式。
也憑借著 iPod,蘋果成功敲開了消費電子領域的大門,換句話說,iPod 讓蘋果從電腦公司搖身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iPod 硬件配合 iTunes 服務,讓人們可以方便地購買、下載和聆聽歌曲,而非是購買實體 CD 或者刻錄,這個組合引領了一個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數(shù)字音樂消費模式。
2013 年,iTunes 總計賣出了 250 億首歌,成為了全球最大音樂發(fā)行平臺,而蘋果通過它捆綁了 8 億張信用卡,積累了大量的付費用戶。

這也從一方面促進了 Apple Music 的誕生,而 iTunes 則最終被拆分。
收購 Beats,推出 Apple 無損音頻等一系列舉措,讓脫胎于 iTunes 的 Apple Music 已經(jīng)成長為全球第二大串流服務,緊隨 Spotify,全球大約有 5.24 億用戶。
而 iPod,也逐步擴充出 Classic、mini、Nano、Shuffle 等四條產(chǎn)品線。

倘若說 iTunes 服務分化出了 Apple Music、Apple TV 等服務,那借由 iPod,便催化出了 iPhone、Apple Watch 這兩個對行業(yè)影響深遠的產(chǎn)品。
早在智能機爆發(fā)前夜,很多手機制造商開始推出能夠播放音樂的設備,很多蘋果高管擔心 iPod 會被取代。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喬布斯開啟了 Project Purple 計劃,也就是后來的 iPhone,并表示「如果要取代它,那么這該由蘋果來做」。
按照 iPod 的思路,很多人認為 iPhone 就應該是 iPod 加入通信模塊,但喬布斯認為智能手機遠不該如此,引入了多指觸控和康寧玻璃,摒棄觸控筆。
并且繼續(xù)沿用 iPod 內(nèi)的軟件和服務,人們可以通過 iTunes 來備份和傳輸數(shù)據(jù),并最終啟發(fā)了 App Store 的出現(xiàn),允許下載和購買 App。

蘋果用一個小磚塊撼動了傳統(tǒng)唱片行業(yè)的話語權(quán),并且也通過這個小磚塊催化出了 iPhone、Apple Music 等改變消費電子行業(yè)的產(chǎn)品。
2005 年,蘋果已經(jīng)售出了 2250 萬臺 iPod,后續(xù)的 iPod touch 更是每年有著 600~800 萬臺的可觀銷量。

但,喬布斯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而是主動向 iPod 動手,最終 iPod 被 iPhone 取代,iTunes 被 Apple Music 取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iPod + iTunes 這套蘋果聽歌的黃金組合并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了 iPhone + Apple Music。
iPod 不是時代的眼淚
惋惜,可以說是 iPod 停產(chǎn)后很多人的感受,但對于消費電子行業(yè)來說,這些被時代淘汰的舊產(chǎn)品來說,它本應就封存在歷史的功勞簿中,而非「茍延殘喘」的更新迭代。

在 iPhone 發(fā)布之后,曾經(jīng)與蘋果合作的音樂數(shù)字版權(quán)管理公司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的首席執(zhí)行官 Talal Shamoon 曾表示,「他們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有一顆原子彈,幾年之后他們有了核武庫。在這之后,蘋果將會擁有全世界?!?/p>
iPod 的發(fā)布無疑像是傳統(tǒng)唱片行業(yè)扔下了一顆原子彈,而 iPhone 和后續(xù)一系列的服務(App Store、Apple Music)則就是「核武庫」。

最終憑借一系列的硬件和服務所構(gòu)成的生態(tài),牢牢掌控了相當多的用戶。
蘋果公司的收入也漸漸不再倚靠純硬件,上個季度(2022Q2)蘋果相應服務收入達到 198.2 億美元,超過了除 iPhone 以外其他所有硬件的收入,而使用蘋果服務的用戶也達到 8.25 億新高。
時下,即使 Apple Music 開啟了無損、空間音頻等等專業(yè)級功能,但單純的音樂播放器已經(jīng)徹底淪為小眾產(chǎn)品,很難再去通過創(chuàng)新的單一功能去獲取用戶,對業(yè)務增長也不再有著促進作用。

另外,Apple Music 實則也在逐步擺脫 iPhone、iPad、Mac 這些蘋果硬件的捆綁,而面向了 Android、Windows 平臺。
與還在發(fā)展時期的蘋果采取壁壘政策不同,作為電子行業(yè)巨頭,Apple Music 服務開始更加包容,面向更多平臺,獲取更多潛在用戶,畢竟它本身的訂閱制和強大的曲庫本身就是一種壁壘。
其實在 iPhone 發(fā)布之后,iPod 就不可避免的停更,彼時它可能還是一臺較為平價的 iOS 設備,以低門檻的姿態(tài)成為一個廣泛的內(nèi)容分發(fā)平臺。

現(xiàn)在,隨著 iPhone 產(chǎn)品線的擴充,產(chǎn)品所覆蓋的價位也擠占了 iPod 存在的空間。逐步擺脫硬件捆綁的 Apple Music 等服務,讓 iPod 也沒有了繼續(xù)更新的意義。
這就像蘋果自己所暗示的,永存的是 Apple Music,而 iPod 就封存在美好的回憶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