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

2023-01-13 01:23 作者:這青苔碧瓦堆  | 我要投稿

《公孫丑章句下》


譯文:

孟子說:“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所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利,但是不能取勝的原因,是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不是不高,護(hù)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堅固鋒利,糧食供給不是不充足,守城一方棄城而逃的原因,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qiáng)大。能實(shí)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實(shí)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極點(diǎn),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幫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極點(diǎn),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借天下人都會歸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連內(nèi)外親屬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夠勝利?!?/span>

拓展:

  • 畔:同“叛”。




譯文:

孟子準(zhǔn)備去朝見齊王,恰巧齊王派了個人來傳達(dá)說:“我本應(yīng)該來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風(fēng)。明早我將上朝處理政務(wù),不知您能否來朝廷上,讓我見到您?”

孟子回答說:“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span>

第二天,孟子要到東郭大夫家里去吊喪。

公孫丑說:“昨天您托辭生病謝絕了齊王的召見,今天卻又去東郭大夫家里吊喪,這或許不太好吧?”

孟子說:“昨天生病,今天好了,為什么不可以去吊喪呢?”

齊王打發(fā)人來問候孟子的病,并且?guī)砹酸t(yī)生。

孟仲子應(yīng)付說:“昨天大王命令來時,他正生著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剛好了一點(diǎn),已經(jīng)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達(dá)。”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攔孟子,轉(zhuǎn)告孟子說:“請您無論如何不要回家,而趕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

拓展:

  • 東郭氏:齊國大夫。
  • 公孫丑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孟子的弟子。
  • 孟仲子:大約是孟子的堂兄弟。
  • 采薪之憂:疾病的委婉說法,為當(dāng)時交際上的習(xí)慣用語。
  • 要:音yāo,攔截。
  • 景丑氏:其人已不可考。




譯文:

景丑說:“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這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倫理關(guān)系。父子之間以慈恩為主,君臣之間以恭敬為主。我只看見齊王尊敬您,卻沒看見您尊敬齊王?!?/span>

孟子說:“哎!這是什么話!在齊國人中,沒有一個與齊王談?wù)撊柿x的。難道是他們覺得仁義不好嗎?不是。他們心里想的是: ‘這樣的王哪里配和他談?wù)撊柿x呢?,這才是他們對齊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堯舜之道就不敢拿來向齊王陳述。所以,齊國人沒有誰比我更對齊王恭敬了?!?/span>

景丑說:“不,我不是說的這個方面。禮經(jīng)上說過,父親召喚, 不等到應(yīng)‘諾’,‘唯’一聲就起身;君王召喚,不等到車馬備好就起身,可您呢,本來就誰備朝見齊王,聽到齊王的召見卻反而不去了,這似乎和禮經(jīng)上所說的不大相合吧?!?/span>

拓展:

  • 《禮》曰:此引用自《禮記?曲禮》。
  • 父召,無諾:應(yīng)答時一般用“諾”,十分恭敬則用“唯”。
  • 君命召,不俟駕:這是當(dāng)時大家都遵守的禮節(jié)。




譯文:

孟子說:“原來你說的是這個呀!曾子 說過:‘晉國楚國的財富,沒有人趕得上。不過,他有他的財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義。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說這些話難道沒有道理嗎?應(yīng)該是有道理的吧。

天下有三樣最尊貴的東西:一樣是爵位,一樣是年齡,一樣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貴的是爵位; 在鄉(xiāng)里最尊貴的是年齡;至于輔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貴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夠憑爵位就來怠慢我的年齡和德行呢?

所以,大有作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喚的大臣,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謀劃策,就親自去拜訪他們。這就叫尊重德行喜愛仁道,不這樣,就不能夠做到大有作為。因此,商湯對于伊尹,先向伊尹學(xué)習(xí),然后才以他為臣,于是不費(fèi)大力氣就統(tǒng)一了天下;桓公對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學(xué)習(xí),然后才以他為臣,于是不費(fèi)大力氣就稱霸于諸侯?,F(xiàn)在,天下各國的土地都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相互之間誰也不能高出一籌,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yàn)榫鮽冎幌矚g用聽他們的話的人為臣,而不喜歡用能夠教導(dǎo)他們的人為臣。商湯對于伊尹,桓公對于管仲就不敢召喚。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喚,更何況連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拓展:

  • 慊:音qiàn,憾,恨,不滿足;這里是以為少的意思。
  • 曾子:姒姓,曾氏,名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學(xu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 伊尹己姓,伊氏,名摯,一說為空桑人,二說為有莘國,還有說法出生于伊水,史籍記載生于洛陽伊川,商朝開國元勛,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經(jīng)過成湯三聘之后,擔(dān)任右相,聯(lián)合仲虺輔佐商湯打敗夏桀 。商朝建立后。擔(dān)任尹(相當(dāng)于秦朝時期的丞相)。
  • 桓公:即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姓姜,名小白。是春秋時第一個霸主。
  •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潁上人 。中國古代著名經(jīng)濟(jì)學(xué)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齊桓公元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dān)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 丑:相同。





譯文:

陳臻問道:“以前在齊國的時候,齊王送給您好金一百鎰,您不接受;到宋國的時候,宋王送給您七十鎰,您卻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給您五十鎰,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確的,那后來的接受便是錯誤的;如果后來的接受是正確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是錯誤的。老師您總有一次做錯了吧?!?/span>

孟子說:“都是正確的。當(dāng)在宋國的時候,我準(zhǔn)備遠(yuǎn)行,對遠(yuǎn)行的人理應(yīng)送些盤纏。所以宋王說:‘送上一些盤纏。’我怎么不接受呢?當(dāng)在薛地的時候,我聽說路上有危險,需要戒備。薛君說:‘聽說您需要戒備,所以送上一點(diǎn)買兵器的錢?!以趺茨懿唤邮苣兀恐劣谠邶R國,則沒有任何理由。沒有理由卻要送給我一些錢,這等于是用錢來收買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錢收買的呢?”

拓展:

  • 陳臻:孟子弟子。
  • 兼金:好金,其價兼倍于一般者;古之所謂金,實(shí)際上是銅。
  • 一百,一百鎰(yì):一鎰重二十兩。
  • 薛:齊靖郭君田嬰封邑,本來是春秋時代的薛國,后亡于齊。
  • 贐:音jìn,送行者贈給別離者的禮物。




譯文:

孟子到了平陸,對那里的長官(孔距心)說:“如果你的衛(wèi)士一天三次擅離職守,開除不開除他呢?”

孔距心說:“不必等三次?!?/span>

(孟子說:)“那么您失職的地方也夠多的了?;哪牮嚉q,您的百姓,年老體弱拋尸露骨在山溝的,年輕力壯逃荒到四方的,將近一千人了?!?/span>

孔距心說:“這個問題不是我能夠解決的。”

孟子說:“假如現(xiàn)在有個人,接受了別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為牛羊?qū)ふ夷翀龊筒萘狭恕H绻也坏侥翀龊筒萘?,那么是把牛羊還給那個人呢,還是就站在哪兒眼看著牛羊餓死呢?”

孔距心說:“這是我的罪過?!?/span>

往后的某一天,孟子朝見齊王說:“大王的地方長官我認(rèn)識五個,能認(rèn)識自己罪過的,只有孔距心?!?/span>

齊王說:“這是我的罪過啊?!?/span>

拓展:

  • 平陸:齊邊境城邑名,在今山東汶上北。
  • 大夫:戰(zhàn)國時的地方首長亦稱大夫,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縣長;當(dāng)時平陸大夫?yàn)榭拙嘈摹?/span>
  • 戟:古代兵器的一種。
  • 都:凡邑,有宗廟先君牌位者為都,無曰邑;但都、邑多通稱。




譯文:

孟子對蚳蛙說:“您辭去靈丘縣長而請求做法官,這似乎有道理,因?yàn)榭梢韵螨R王進(jìn)言??墒乾F(xiàn)在你已經(jīng)做了好幾個月的法官了,還不能向齊王進(jìn)言嗎?”

蚳蛙向齊王進(jìn)諫,齊王不聽。蚳蛙因此辭職而去。齊國人說: “孟子為蚳蛙的考慮倒是有道理,但是他怎樣替自己考慮呢?我們就不知道了?!?/span>

公都子把齊國人的議論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我聽說過:有官位的人,如果無法盡其職責(zé)就應(yīng)該辭官不干;有進(jìn)言責(zé)任的人,如果言不聽,計不從,就應(yīng)該辭職不干。至于我,既無官位,又無進(jìn)言的責(zé)任,那我的進(jìn)退去留,豈不是非常寬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嗎?”

拓展:

  • 蚔蛙: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
  • 靈丘:齊國邊境邑名。
  • 公都子:孟子弟子。
  • 綽綽:寬松的樣子。



譯文:

孟子在齊國擔(dān)任國卿,受命到滕國吊喪,齊王派蓋地的長官王驩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見,一起往返于齊國至滕國的路上,孟子卻從來沒有與他商量過怎樣辦理公事。

公孫丑說:“王驩作為齊國國卿的職位不算小了,從齊國到滕國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往返途中未曾與他談過公事,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他既然已經(jīng)獨(dú)斷專行,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

拓展:

  • 出吊于滕:吊滕文公之喪。
  • 驩:即子敖,名驩,字子敖。齊國蓋地的大夫,齊王的寵臣。




譯文:

孟子從齊國到魯國安葬母親后返回齊國,住在嬴縣。

學(xué)生充虞請教說:“前些日子承蒙老師您不嫌棄我,讓我管理做棺槨的事。當(dāng)時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來請教?,F(xiàn)在我想把心里的疑問提出來請教老師:棺木似乎太好了一點(diǎn)吧!”

孟子回答說:“上古對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沒有規(guī)定;中古時規(guī)定棺木厚七寸,槨木以與棺木的厚度相稱為準(zhǔn)。從天子到老百姓,講究棺木的質(zhì)量并非僅僅是為了美觀,而是因?yàn)橐@樣才能盡到孝心。為禮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槨,不能夠稱心;沒有錢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槨,也不能夠稱心。既為禮制所允許,又有財力,古人都會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況且,這樣做不過是為了不讓泥土沾上死者的尸體,難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這樣一點(diǎn)滿足嗎?我聽說過:君子不因?yàn)樘煜麓笫露鴥€省應(yīng)該用在父母身上的錢財?!?/span>

拓展:

  • 嬴:在今山東萊蕪西北。
  • 充虞:孟子弟子。
  • 中古:謂周公制禮以來。
  • 恔:音xiào,快意。




譯文:

沈同以個人名義問道:“燕國可以討伐嗎?”

孟子說:“可以。子噲不得把燕國讓給別人,子之不得從子噲那里接受燕國。比方說,這里有個士人,您喜歡他,就不稟告君王而私自把自己的俸祿、爵位讓給他,那個士人也不經(jīng)君王同意,私自從您那里接受俸祿和爵位,這樣行嗎?(子噲)讓君位的事,同這有什么兩樣?”

齊國攻打燕國。有人問道:“(您)鼓勵齊國攻打燕國,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 “沒有。沈同問‘燕國可以征伐嗎?’我答復(fù)他說‘可以’,他們認(rèn)為這個說法對,便去征伐燕國。他如果問‘誰能去征伐燕國?’那我將答復(fù)他說:‘奉了上天使命的人才可以去征伐?!秃帽冗@里有個殺人犯,如果有人問我:‘這個人該殺嗎?’我就回答說:‘可以。’他如果再問:‘誰可以去殺這個殺人犯?’那我就會回答他:‘做法官的才可以殺他?!F(xiàn)在,讓一個跟燕國一樣無道的國家去征伐燕國,我為什么要鼓勵它呢?”

拓展:

  • 沈同:齊國大臣。
  • 子噲:燕王噲。燕易王之子。公元前315年,讓國于相子之,引起燕國內(nèi)亂,齊宣王趁機(jī)攻破燕國,燕王噲死于戰(zhàn)亂。
  • 子之:燕王噲相。后接受燕王噲讓國,成為燕國的君主。齊人攻破燕國后,子之逃亡,被齊人抓住砍成肉醬。
  • 仕:同“士”。





譯文:

燕國人反抗(齊國的占領(lǐng))。

齊王說:“對孟子我感到很慚愧。”

陳賈說:“大王不必犯愁。大王如果在仁和智方面同周公相比較,您自己覺得誰強(qiáng)一些?”

齊王說:“咳!這是什么話!”

陳賈說:“周公派管叔去監(jiān)察殷人,管叔卻帶著殷人叛亂。(如果周公)知道他會反叛還派他去,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會反叛而派他去,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還未能完全具備,何況您大王呢?請允許我見到孟子時向他作些解釋?!?

陳賈見到孟子,問道:“周公是怎樣一個人?”

孟子說:“古代的圣人。”

陳賈說:“他派管叔監(jiān)察殷人,管叔卻帶著殷人叛亂,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是這樣?!?/span>

陳賈說:“周公是知道他會反叛而派他去的嗎?”

孟子說:“(周公)不知道?!?

“既然這樣,那么(豈不是)圣人也會有過錯嗎?”

孟子說:“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誰能料到哥哥會背叛呢?)周公的過錯,不也是情有可原的嗎?況且,古代的君子,犯了過錯就改正;現(xiàn)在的君子,犯了過錯卻照樣犯下去。古代的君子,他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后,人民都仰望著他?,F(xiàn)在的君子,只是堅持錯誤,竟還為錯誤作辯解。”

拓展:

  • 燕人畔:齊破燕,燕王噲死,子之亡;趙召燕公子職,遣樂池護(hù)送入燕而立為王。齊宣王志在吞并燕國,故云“畔”(叛)。
  • 吾甚慚于孟子:孟子曾勸齊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齊宣王不聽。
  • 陳賈:齊國大夫。
  • 管叔:姬姓,名鮮,周文王姬昌與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發(fā)同母弟,周初三監(jiān)之一,周朝諸侯國管國國君。因受封管國,故稱管叔或管叔鮮。( 周武王滅商建周后,將管叔鮮封于管地,建立管國,與蔡叔度、霍叔處協(xié)助、監(jiān)督商紂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遺民,史稱“三監(jiān)”。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繼位。周成王年幼,由管叔鮮四弟周公旦攝政。管叔鮮與蔡叔度、霍叔處不滿周公旦攝政,于是挾持武庚發(fā)動叛亂,史稱三監(jiān)之亂。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亂,誅殺管叔鮮,管國滅亡。)





譯文:

孟子辭去齊國的官職準(zhǔn)備回鄉(xiāng)。齊王專門去看孟子,說:‘從前希望見到您而不可能;后來終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興;現(xiàn)在您又將拋棄我而歸去了,不知我們以后還能不能夠相見?”

孟子回答說:“我不敢請求罷了,這本來就是我的愿望?!?/span>

過了幾天,齊王對臣下時子說:‘我想在都城中撥一所房子給孟子,再用萬鐘糧食供養(yǎng)他的學(xué)生,使我們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談?wù)勀???/span>

時子便托陳子把這話轉(zhuǎn)告給孟子。陳子也就把時子的話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嗯,那時子哪里知道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貪圖 財富的人,辭去十萬鐘俸祿的官不做卻去接受一萬鐘的賞賜,這是想更富嗎?季孫曾經(jīng)說過:‘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 別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卻又讓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誰不想做官發(fā)財呢?可他卻想在這做官發(fā)財中搞壟斷。’這正如古代的市場交易,本來不過是以有換無,有關(guān)的部門進(jìn)行管理。但卻有那么一個卑鄙的漢子,一定要找一個獨(dú)立的高地登上去,左邊望望,右邊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場的賺頭都由他一人撈勞去。別人都覺得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稅。征收商業(yè)稅也就從這個卑鄙的漢子開始了。”

拓展:

  • 時子:齊國大臣。
  • 鐘:古容量單位。
  • 季孫、子叔疑:不知何許人。
  • 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稱。




譯文:

孟子離開齊國,在晝邑歇宿。有個想替齊王挽留孟子的人來看孟子,嚴(yán)肅地端坐著與孟子談話,孟子不理睬他,靠著幾案睡覺。

客人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先一天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說話,先生睡臥而不聽,今后再也不敢請求見您了?!?/span>

孟子說:“坐下來!我明白地告訴你,從前魯繆公要是沒有人在子思身邊侍候,就不能讓子思安心。泄柳、申詳要是沒有人在魯繆公身邊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請你為年長的人考慮,遠(yuǎn)遠(yuǎn)是比不上子思的,是你拒絕長者呢?還是長者拒絕你?”

拓展:

  • 晝:齊都臨淄西南地名。
  • 幾:即居幾、坐幾,為老年人坐時所倚靠的一種家具。
  • 齊宿:先一日齋戒;齊,通“齋”。
  • 魯繆公就是魯穆公。本名姬顯,戰(zhàn)國初期魯國國君,他為魯元公兒子。他注重禮賢下士,曾隆重禮拜孔伋(子思),咨以國事;容許墨翟在魯授徒傳道,組織學(xué)派,使魯國一度出現(xiàn)安定局面。
  • 子思:孔伋,字子思,魯國人,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孔伋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子,孔子的思想學(xué)說再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xué)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tǒng)”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
  • 泄柳:戰(zhàn)國時魯國人。魯穆公時,公儀休為相,延攬賢者,與孔伋(子思)同受禮遇,參預(yù)國政,被尊為“子柳”。?
  • 申詳:戰(zhàn)國陳國人。一說為顓孫子張之子。相傳與泄柳同為魯穆公贊禮。




譯文:

孟子離開齊國,有個叫尹士的人就對別人說:“不能識別齊王是不可以成為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如果能識別其不可以,但是又來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國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來見齊王,得不到賞識所以又走了,在晝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長期滯留在齊國,我最不高興的就是這種人?!?/span>

高子把這個話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那個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不遠(yuǎn)千里來見齊王,是我的愿望!不得賞識而離開,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無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離開晝地,在我心里仍覺得快了,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齊王如果改變,那就會反過來找我。而我離開晝地,齊王沒有來追趕我,我這才產(chǎn)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雖然這樣做,怎么是舍去齊王呢?這是齊王遵照足用為善的原則,齊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會只是讓齊國的人民能安居樂業(yè)?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樂業(yè)了。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我才每天盼望著。我難道象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小人嗎?向國君進(jìn)諫言而不被接受,就發(fā)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臉上,離開時就要拚命盡力后才住宿嗎?”

尹士聽說孟子這番話后,說:“我才是一個小人呀!”

拓展:

  • 尹士:齊國人。
  • 濡滯:停留,遲滯。
  • 高子:孟子弟子。
  • 浩然:水流洶涌的樣子。
  • 由:通“猶”。
  • 悻悻然見于其面:悻悻然,猥瑣而器量狹小的樣子;見,同“現(xiàn)”。




譯文:

孟子離開齊國,充虞在路上問道:“老師似乎有不快樂的樣子。 可是以前我曾聽老師您講過:‘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責(zé)怪別人?!薄?/span>

孟子說:“那是一個時候,現(xiàn)在又是一個時候。從歷史上來看, 每五百年就會有一位圣賢君主興起,其中必定還有名望很高的輔佐者。從周武王以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七百多年了。從年數(shù)來看,已經(jīng)超過了五百年;從時勢來考察,也正應(yīng)該是時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當(dāng)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我還有誰呢?我為什么不快樂呢?”

孟子離開齊國,住在休地。

公孫丑問他:“做官而不接受俸祿,是古時候的道理嗎?”

孟子說:“不是,在崇地的時候我見到齊王,退下來我就有離開的想法,我不想改變這種想法,所以就不接受俸祿。后來發(fā)生了戰(zhàn)爭,不能夠申請離開。長期留在齊國,不是我的想法?!?/span>

拓展:

充虞:人名。孟子弟子。生卒事跡不詳。

豫:喜悅,快活。


《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丰镇市| 莱芜市| 茶陵县| 灵寿县| 金湖县| 都匀市| 德昌县| 广汉市| 九龙坡区| 靖江市| 桐乡市| 新平| 昌吉市| 龙里县| 揭阳市| 孙吴县| 左云县| 镶黄旗| 方正县| 青河县| 赤水市| 吉安市| 循化| 闸北区| 泊头市| 平谷区| 桦甸市| 安平县| 祁东县| 文安县| 都安| 仙桃市| 博乐市| 屏南县| 永胜县| 太仆寺旗| 北川| 正阳县| 砚山县| 观塘区|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