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國的亞軌道轟炸機已經服役并且用實彈擊中過地面?


超級大國發(fā)布了關于某戰(zhàn)略競爭對手的2022年軍事力量發(fā)展報告,其中一個描述的重點,就是該方已經成功測試過亞軌道戰(zhàn)略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在距離地面最低60公里,最高200公里的亞軌道上,以最大接近25倍音速,最慢也有20倍音速的極高速度做水漂彈道飛行,全程都在當今其他大國的反導系統(tǒng)的鎖定范圍之外。因為其飛行高度與速度都是隨機的,完全談不上符合常見的彈道規(guī)律與公式,因此無法預測,自然也無法鎖定,更無法用當今的任何陸基甚至?;鶆幽芊磳到y(tǒng)進行攔截;明顯是屬于部分看得見卻全程打不到的超級全球轟炸模式。這種亞軌道轟炸機繞行地球一圈只需要100分鐘,僅僅比大部分低軌道衛(wèi)星同樣繞行地球一圈的時間慢了10分鐘,甚至比大部分洲際導彈從發(fā)射到,

彈頭命中目標的速度還要快,是屬于真正的1小時全球打擊系統(tǒng)。更重要的是,這種超級轟炸機一般繞飛地球一圈后就會飛回本國內陸的超級基地的超長跑道上進行降落,那些想對其攔截的系統(tǒng),因為短時間內等不來其再次飛臨的場景,因此幾乎無法預測其最終的轟炸航線與預計要被轟炸的目標。比已經完成飛行測試更驚人的是,這種亞軌道轟炸機已經同步完成了對地面預定目標的準確轟炸!當然被轟炸的目標同樣在這種亞軌道轟炸機出發(fā)國的本國內陸,導致外界也無法得知其對地面預定目標的轟炸效果。但是既然整個測試是十分完整的,那么就意味著這種亞軌道轟炸機不僅僅是一項關于未來的計劃,而已經變成了實打實的、隨時可用可戰(zhàn)的現(xiàn)役系統(tǒng)。如果有多架已經完成生產下線,

那么就會進入正常的值班性部署,隨時可以對全球目標進行不可預警的猛烈攻擊。有人猜測前不久公開的,140公斤的鎢棒以最終15馬赫的末速度擊中內陸戈壁灘的地面,在表面砸出了1個直徑大約4米,深度大于3米的“小坑”的那次測試,就極有可能是亞軌道轟炸機對地面預定目標的第一次實際轟炸測試。其實這種看法有一定的問題。要知道既然是亞軌道轟炸機,那么大部分飛行軌跡,都在200公里的最低入軌高度之下,不排除個別短時間內,次軌轟炸機也會靠慣性沖高到距離地面200公里以上,但是最終還會下落到160公里高度以下的稀薄上層大氣之內做彈跳飛行。因此其如果對地面投彈,絕大部分投彈場景的實際高度是低于160公里的。而且投擲出去的炸彈,不論本身氣動外形如何,

最終都會在慣性的作用下,飛出橫軸非常長的下落拋物線,也就是從高空投彈到命中地面,炸彈本身還要飛行上千到幾千公里,才會最終落地,這樣在大氣層內的飛行距離就相對很長,全程氣動阻力也很大,最終很難有15馬赫的末速度。因此判斷該轟炸機投出的炸彈并不是鎢棒而是另有乾坤。但即使是投出幾個茶葉蛋,也能把北美大陸“炸”個沸反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