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peakers 新旗艦 ETHER 2 全球首測



“The music is not in the notes, but in the silence between.”
“音樂并不存在于音符中,而存在于深邃的寂靜間?!?/strong>
這段話出自我的偶像莫扎特,也印刻在MrSpeakers創(chuàng)始人Dan Clack的名片背后。它不僅僅從更深的層次詮釋了「Ether」這個命名的意義,也更加深刻地表達了MrSpeakers以及Dan的產(chǎn)品哲學和態(tài)度。
不止莫扎特,大師古斯塔夫·馬勒也曾說過類似的話:「音樂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strong>這句話也正是樂評人焦元溥所著《樂之本事》的抬頭語。也許乍一聽你會感到有些疑惑,就像常有朋友問我,究竟應該如何欣賞古典音樂,或者上來就是"給我一個Playlist吧,入門易懂的…",似乎大家本能地都覺得欣賞古典樂最大的障礙是?“難以聽懂”。
是不是聽古典樂就需要了解樂理?知道每一個樂章的意義?每一個音符的理性與情感?往往一些看似透徹的交談與分析甚至噓聲的評論,都能輕易地消磨你對古典音樂的那一絲興趣與熱情,哪怕是好奇心。
我想說的是,其實音樂遠比你想象的要簡單,好聽就是好聽,欣賞不來就是欣賞不來。對于聆聽者,你需要的只有耳朵與心,這并不是很高的門檻,對于任何音樂都是如此。所以對于「音樂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我的理解是,音樂的魅力并不在于表達音樂的元素(樂器,樂章,結(jié)構(gòu),音節(jié)等),而在于音樂表達的元素(情感,想象空間,主題等)。因為每一首音樂本身,所表達的都是一個整體。

開頭說了這么多題外話,也許你也會對我所要表達的思考產(chǎn)生疑惑。在每一次活動與燒友的交流中,我一定分享「器材是為音樂服務的」這句話。在與Dan的交談中,他說到道:“當你去聽現(xiàn)場音樂會的時候,你會計較現(xiàn)場音樂的高中低頻還有細節(jié)什么的么?器材不應該按照這個邏輯來設計?!?/strong>于是我突然理解了他為何將莫扎特的這段話印在名片背后。作為音樂的表達工具,與它所表達出來的音樂一樣,應該是一個整體。所以Dan設計耳機的理念永遠是?“KEEP IT REAL”,盡可能地還原真實。讓每一樣器樂聽起來像它本身的音色,才是他認為正確設計耳機的邏輯,而不是把耳機拆成各種頻段區(qū)間與元素來分開調(diào)整以力求達到一個整體的平衡。這也正是我喜歡MrSpeakers的原因,因為你永遠不會在它們的耳機里聽到“你不應該聽到的東西”。

作為器材,它所需要回放的永遠是音樂本身,而不是三頻、聲場、動態(tài)、細節(jié)……對于器材而言,它的魅力同樣并不在于器材的組成元素(技術指標),而在于器材的表達元素(個性)。我認為,器材都是有自己的個性的,然而這些個性并不應該用技術指標和專業(yè)術語去評判,而是情感上的審美取向,好比不同的演奏家演繹出來的同一首作品一般。許多“資深樂迷”會去評價魯賓斯坦與赫洛維茨的技巧與細節(jié)處理,但對我而言,只存在我更喜歡他們之中誰演繹作品的整體情感表達。Dan同樣也是一個對威士忌頗有研究的蘇格蘭威士忌愛好者,但他永遠最在乎從口感上去評判,而非釀造方式與產(chǎn)地等其他因素。這也是Dan貫徹在MrSpeakers中的理念與哲學。
?
那么作為發(fā)燒友的你,覺得自己聽得是器材還是音樂本身呢?這是今天評測前我拋出的思考。

Ether 2?進化在每一個層面
?
從織語早期的Ether Flow系列評測中(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回顧評測),也許您已經(jīng)對于Ether系列的發(fā)展與各項技術應用有了一定的了解。Ether Flow系列所運用到的所有技術與其所達到的效果都在Ether 2上有了顯著的提升。首當其沖的依然是佩戴體驗。我曾說過,Ether系列是全尺寸平板耳機中擁有最佳佩戴體驗的耳機(沒有之一)。而這次新材料的運用與結(jié)構(gòu)上的優(yōu)化讓Ether 2的佩戴體驗再次立于不敗之地。
290g的整體重量讓聆聽者擁有極致的佩戴體驗。頭梁的設計沿用了初代產(chǎn)品口碑良好的鎳鈦合金,擁有超強的韌性與強度的記憶金屬。整體框架采用航空級鋁合金,設計語言維持了Ether系列一貫的極簡風格,并采用了自家靜電耳機VOCE的外觀元素。整體佩戴感受上雖然達不到官方宣稱的“幾乎感覺不到存在”,但是佩戴體驗依舊是毫無懸念的第一梯隊,和Ether Flow比起來,雖然Ether Flow重量更重一些,但是Ether 2顯得略微有點夾頭。可能需要稍微撐開一段時間以達到最佳的佩戴體驗。(當然也有可能是我頭大233)

似乎Dan從來都不疲倦,對于各種可能在耳機領域的新技術探索都抱有很高的熱情,從靜電耳機的研發(fā)過程中開發(fā)了Flow空氣動力學,而這次在Ether 2上,F(xiàn)low技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上一代的Ether Flow是由于開發(fā)VOCE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空氣流動對于聲音的影響,從而在初代Ether的單元結(jié)構(gòu)上加入注塑件來進行單元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從而達到改善目的。而此次的Ether 2的整個單元結(jié)構(gòu)進行了重新設計,并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Flow技術的運用,從而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Flow技術的全部優(yōu)勢,所以讓Ether 2在細節(jié)還原與聲音純凈度的表現(xiàn)上有大幅提高。
除了針對Flow技術優(yōu)化的全新設計單元結(jié)構(gòu)外,振膜也運用了全新的設計。在同樣運用了自家招牌V-Planar技術的同時,新振膜的尺寸更大(71x44 mm)并且和前代Ether Flow系列相比,質(zhì)量減輕了60%以上,從而得到了更加優(yōu)秀的高頻延展與細節(jié)表現(xiàn)力。
?
線材上也得到了全新的升級,由之前的DUM線材升級為最新的VIVO線材(此VIVO非彼VIVO,嗯嗯,這是意大利語,life的意思,Dan似乎很喜歡意大利語,VOCE的命名也源自意大利語,是voice的意思)。之前的Ether用戶都了解,DUM線材由于比較硬,外屏閉層的做工一般導致有一定的聽診器效應。新的VIVO線材完全杜絕了這一現(xiàn)象,并且整體十分柔軟,大大增強了使用體驗。材質(zhì)為高純度無氧銅鍍銀OFHC,并采用了全新的結(jié)構(gòu)。聽感上這線的音色較DUM更為柔和寬松,并且聲場與細節(jié)提升明顯。與Ether 2搭配的整體表現(xiàn)甚至好于我那條Nordost(音樂絲帶)官方給MrSpeakers出的Heimdall 2升級線(Dan也這么認為)。可見Ether 2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是圍繞著整體思路來進行的,線與耳機本身就形成了一個完成度極高的整體,在此并不推薦給Ether 2更換耳機線(除非你有折騰的樂趣)。另外新的VIVO線在前代的Ether Flow系列和AEON系列上也有明顯的提升,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單獨購買升級。
嗯,接下來要形容Ether 2的聲音表現(xiàn)了,雖然我極不情愿將Ether 2拆分成各種元素并從器材的角度進行評判,但是此時我的角色,是一個評測者,而非聆聽者,希望以最客觀的量化方式來用你們能更加直觀理解的表達來評測這款耳機。同時也讓你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它對于Ether Flow系列到底有哪些提升。


雖然從設計理念上,Ether 2的調(diào)音是從一個整體的角度來出發(fā),但是站在耳機評判的角度,三頻依然是一個不可規(guī)避的衡量角度。從Ether 2的初步聆聽感受就能非常直觀的體會到它無比均衡與中性的三頻分布。這是近一段時間第一支讓我感受到在三頻均衡度的層面上能與Final D8000抗衡的耳機。低頻的量感上保持著與Ether Flow相近的表現(xiàn),量感雖然不那么突出,但是在沖擊力、速度感與質(zhì)感上相對Ether Flow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低頻的延伸與下潛,在許多渾厚人聲音樂的表現(xiàn)上能夠有強烈的胸腔回饋,讓你覺得很多之前聽的人聲Truck從喉嚨聲帶發(fā)聲的感受在Ether 2上感覺到有胸腔發(fā)聲的感受。這確實是在極少耳機上能直觀聽出的??偟膩碚f,低頻整體表現(xiàn)上,Ether 2要顯得更加沉穩(wěn),更干凈的同時又更加自然,同時密度和落地感也更高,可以說在低頻上是全面的提升。
中頻表現(xiàn)在之前的Ether Flow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在Ether 2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首先感受就是中頻密度和順滑度上的提高。Ether 2的中頻可以說是順滑無比,毫無毛刺的同時又顯得非常飽滿富有感情。
高頻一直都是Ether系列的亮點與特色,得益于全新的單元結(jié)構(gòu)與振膜,在Ether Flow本身已經(jīng)極其優(yōu)秀的高頻順滑度之上,Ether 2的高頻延展更佳,而且在頻響上的高頻曲線也更加的平坦。之前的Ether Flow在一些特定音樂下(尤其是錄音不佳的音樂)高頻會產(chǎn)生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毛刺),在之前Ether C Flow的使用中,我經(jīng)常通過EQ和過濾片等手段了修復一定性存在的高頻問題。然而在Ether 2上,這些問題都不復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Ether Flow原本優(yōu)秀的一些高頻特點。而且對齒音敏感的小伙伴依舊不會在Ether 2上聽到讓你感到難受的齒音,因為從回放體驗來講,我說過Ether 2上你是不會聽到你不應該聽到的東西的。
保留原有優(yōu)點的同時,又最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有的缺陷,這正是三頻上Ether 2的進化,總的來講,Ether 2的三頻分布均勻健康,且中性自然。實在是難能可貴。


Ether系列并不以素質(zhì)見長,很少有素質(zhì)黨奉Ether為神器的(笑)。Dan在設計耳機的時候本身就想通過音樂本身的表達方式來弱化耳機的素質(zhì)元素。這一點上他做得確實很出色。連InnerFidelity的站長Tyll都表示在聆聽Ether系列的時候會很自然的讓你忘卻耳機的聲場、細節(jié)、三頻從而把注意力完全放到音樂本身中去。我在聆聽Ether Flow的時候也有完全相同的感受。相信素質(zhì)黨寶寶也會在聆聽Ether的時候有一定的感同身受,不少發(fā)燒友來織語工作室聽完009、Utopia之后反而在試聽室外小系統(tǒng)上的Ether Flow停留最久。因為它所表達的就是一種整體而且舒服的感覺。要做到這一點,最根本的是要在三頻和素質(zhì)上沒有明顯硬傷,這是連D8000都難以做到的,由于D8000的結(jié)象問題導致在很多音樂欣賞的過程中讓你更專注于某一個元素的不足,Utopia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素質(zhì)可怕,但是贏弱的舞臺感與聲音壓迫力很難讓你把思緒從器材元素中抽離出來。
?
而這正是Ether的魔力,素質(zhì)雖然不出彩,但是依然均衡中性沒有硬傷。橫向聲場和縱向聲場相對Ether Flow都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縱深和空間感,只是如果你AB對比的話,D8000的聲音規(guī)模感和動態(tài)還是將Ether 2甩在身后的。在一些編制較大的古典作品中,Ether 2在舞臺表現(xiàn)力上確實不及D8000聽起來過癮。不過Ether 2的透明度和結(jié)象以及瞬態(tài)響應上有著極其出色的發(fā)揮。而且細節(jié)與信息量的表達方式上也相當具有層次感,并不是把細節(jié)往你臉上甩的那種類型。在聆聽場面并不復雜而且有舞臺邊界的音樂上,Ether 2的表現(xiàn)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整體聲音的邊界非常規(guī)整圓滑,并不像D8000那樣有著毛邊質(zhì)感的邊界打磨,Ether 2的表現(xiàn)就是,該凌厲凌厲,該柔美柔美。雖然素質(zhì)表現(xiàn)在評測中是最容易量化的,但是對于Ether 2的素質(zhì)表現(xiàn)而言,依然是一個完整且難以拆開分析的對象。
?


聽感作為評測中最難以量化的部分,只能說,接下來對于聽感的形容僅供參考,還是希望您在可能的情況下自行試聽進行自我判斷。Ether系列的音色一直是我津津樂道的地方,它幾乎成了全尺寸大耳里我對于聽感要求的制高點“寬松,飽滿”的最好詮釋。在寬松順滑度已經(jīng)很優(yōu)秀的Ether Flow上,Ether 2繼續(xù)發(fā)揚了這一優(yōu)點,而且聲音安定度更佳,不會有不自然的躁動與毛刺。如Dan所說,設計耳機最佳的標準是讓每一件器樂的音色聽起來像那個器樂發(fā)出的聲音。Ether 2在絕大多數(shù)器樂的回放上很好的做到了保證真實感這一點,但這也并不意味著Ether 2在整體聽感上無可挑剔。和Ether系列其他成員一樣,Ether 2的聲音缺乏一定的鮮活度。尤其是與D8000這種鮮活度極其優(yōu)秀的耳機對比,會在感官上有較大落差感。另外雖然Ether 2的聲場極其規(guī)整,但在舞臺控制力表現(xiàn)上也算不上出色。聲音厚度表現(xiàn)上比較適中,屬于中性偏厚的風格,并不會有D8000在某些曲目上厚度蓋過質(zhì)感的感受。整體聽感上,Ether 2最難能可貴的是如今頂級旗艦耳機在強調(diào)素質(zhì)至上的大環(huán)境里,以一種絲毫沒有侵略感的聲音表現(xiàn)可算是一股清流了(按Dan的話來說就是,你聽現(xiàn)場是不會有侵略感的,笑)。
以下是也許有那么一點兒參考價值的評分系統(tǒng)(雖然我建議您跳過233)
評分系統(tǒng)中,藍色為Ether 2,橙色為Ether Flow(開放版)
?

推薦搭配
Ether2延續(xù)了對前端友好的特性,在諸多隨身播放器下就能發(fā)揮相當不錯的素質(zhì)。在和Dan一同坐高鐵從杭州前往上海的途中,發(fā)現(xiàn)Dan自己就用SONY的WM1Z(金磚)4.4平衡口驅(qū)動Ether 2度過高鐵時光,當時還和Dan聊著這是不是旅行妥協(xié)方案,Dan說金磚已經(jīng)足夠發(fā)揮Ether 2的素質(zhì)了,雖然在大家伙上有更大的潛力,但絕對不能說隨身設備不足以驅(qū)動Ether 2。實際上Ether系列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樣需要怎樣的搭配才能出好聲,Dan表示,Ether 2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只需要在32歐姆負載下有100mW的輸出功率就完全足夠了,多了反而不好。而Aeon的16歐姆負載下需要150mW的功率,可以說是對前端和放大器相當友好了。另外最好不要將Ether系列的耳機連接到擁有高輸出阻抗的放大器下(大于10歐姆),這樣會讓聲音的純凈度大打折扣。在我們的測試下,不管是各類播放器,包括HUGO2和WA8等等,都足以將Ether 2驅(qū)動到非常悅耳的狀態(tài)。
?
PS:其實很開心Dan和我一樣都特別喜歡大法金磚的聲音,我們都認為這是一款極佳的播放器(一直不敢寫評測是怕人打我233)

注:綜合得分比重,佩戴/做工占15%,三頻分布/頻響占20%,整體音色/樂感占20%,整體質(zhì)感/素質(zhì)占20%,前端寬容度占5%,音樂適應面占10%,可玩性/潛力占5%,聲價比占5% (嗯,看看就好別認真)
MrSpeakers的核心設計理念中,Dan希望把耳機(器材)本身弱化到最低的限度從而讓聆聽者能夠?qū)⒏嗟淖⒁饬Ψ旁谝魳繁旧砩?,讓耳機本身并不體現(xiàn)在聆聽體驗中。所以在重量與佩戴上如此追求極致就是為了讓你盡可能地感覺不到耳機的存在。同時聲音的處理上力求還原,做到自然中性,Organic as possible是MrSpeakers調(diào)音的核心思想。我們知道,自然萬物都是Organic的,Dan希望MrSpeakers的耳機所發(fā)出來的聲音也是。也許我們對Ether 2的評分在我對這只耳機的理解看來顯得不值一提,為了最大程度保持我們評測的風格與一致性,這些評分的量化永遠只是你聽到它真實聲音之前給予你的參考與想象空間,Listen once,is more than anything。


4年前,當我還在我那套不起眼的Naim+Burson系統(tǒng)上聽AlphaDog聽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所喜愛的“加州小廠”MrSpeakers和他的創(chuàng)始人Dan Clack能走到今天這一步。Dan和他總共十幾人的小團隊能在Hi-Fi圈翻起如此大的浪花也源自Dan自己不懈的努力與自身的理念堅持,讓這個“加州小廠”能從創(chuàng)立之初一直持續(xù)盈利,說起來也挺不容易的。
?
我無數(shù)次地對燒友表述,看1000個評測也不如在對的場景下親耳體驗一次。作為一個聆聽者和欣賞者很容易,但是作為評測者就要考慮太多的因素。這個行業(yè)的評測是無法做到100%客觀的,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與取向不同,包括我自己,許多我認可的器材也并沒有得到市場和燒友的認可。但是我們的態(tài)度始終是器材為音樂服務,音樂才是最重要的東西。評測的價值,在于傳達給你某樣器材如何服務于音樂本身。而且我們的評測為了從根本上保持客觀中肯,從來沒有與廠商或者代理商有任何利益往來。我們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一直保持著只服務于我們認可的器材。在這個行業(yè)里,無論是廠商還是玩家,都很容易在器材中迷失自我,然而音樂才是把你拉回溫暖美好的途徑?;叵肫饎?cè)霟哪欠N純真,才是玩Hi-Fi的樂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彩蛋
今天的彩蛋是前文提到的那本書,焦元溥的《樂之本事》,相信想要接觸古典音樂的你,會打開一個新世界,有興趣的可以尋找資源閱讀。一起來領略古典音樂的美好與魅力。
另外歡迎關注我們的B站(織語工作室)與YouTube頻道(Zinc Review),我們將會在近期更新Ether 2的視頻評測以及Dan Clack的獨家訪談。



@Zinc Audio
cutting-age high fidelity products
tidy cosy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room

織語工作室/Zinc Audio Salon
Hi-End / Design / Lifestyle
杭州文二路299號/ No.299 Wen'er Road 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