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旅游景點(diǎn)——游遍中國

泰山景區(qū)位于歷城、長清和泰安之間,面積為426平方千米。泰山為五岳之首,主峰天柱峰(俗稱玉皇頂)在泰安境內(nèi),海拔1532.8米。景區(qū)內(nèi)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傳說歷代帝王登基之初或太平年歲,多會來此朝拜或舉行封禪大典。主要文物古跡有位于山麓的許多殿廟寺院以及山上的王母池、南天門、碧霞祠、普照寺等。泰山上主要自然風(fēng)景名勝有柏洞、中天門、云步橋、望人松、仙人橋、日觀峰、黑龍?zhí)?、石塢松濤等。

●經(jīng)石峪●
經(jīng)石峪在泰山龍泉山下,相傳為曬經(jīng)石,宋代叫石經(jīng)峪,明代始稱今名。在一大片石坪上,刻著“金剛經(jīng)”全文,經(jīng)石原有1000多字,因年久風(fēng)化,現(xiàn)已不足1000。石峪創(chuàng)造年代和書寫鐫刻者,均已無考。石峪西岸,有石亭一座,名“高山流水之亭”,明隆慶六年(1572年)所建。此外,還有宋、明、清各代題名、題詞多處。

●岱廟●
岱廟亦稱泰廟,是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地方,俗稱東岳廟,也是歷史上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和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岱廟的建筑規(guī)格是仿照古代帝王宮殿的式樣。天貺殿是岱廟的主殿,富麗堂皇,殿內(nèi)東、西、北三面墻壁上畫有巨幅《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作品,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中天門●
中天門正處泰山半腰,亦稱“二天門”,是泰山中、西路交匯處,有清代建的中天門石坊一座,大門上題有“中天門”三字。這里為泰山主峰的屏障,仰望岱頂,蓮花峰前危崖萬仞,南天門形如天闕;俯瞰山下,龍?zhí)?、虎山水庫如鑲嵌的翡翠。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門一側(cè)有一巨石,狀如虎臥,因此得名“伏虎石”。

●南天門●
南天門原稱天門關(guān),最早建在碧霞祠西南方的老盤道上端。唐朝大詩人李白詩中“朝飲王母泉,暮投天門關(guān)”,就是指的原來的天門關(guān),后來被大水沖走。元朝中統(tǒng)五年,開辟新盤道,修建了南天門,又稱三天門。

●日觀峰●
玉皇頂東南是“平頂峰”。清代在此建“乾坤亭”,中有碣,上刻“孔子小天下處”。亭與碣先后于民國年間和1967年毀去。平頂峰之東是“日觀峰”,這里是觀日出的最佳位置。日觀峰東北面有條似圓又扁的巨石長長地橫出,斜刺青天,游人可攀援而上,朝望日出,暮觀彩云,晴賞山河,陰看云海,這塊拱北石(俗稱探海石),已成為泰山的重要標(biāo)志。

●碧霞祠●
碧霞祠在泰山山頂,為岱頂一座宏偉的古建筑群,初建于宋代,始稱“昭真祠”,清代開始叫“碧霞祠”。該祠分前后兩院,主要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門、御筆亭、鐘鼓樓、歌舞樓、神門等。正殿內(nèi)供奉鑄于明代的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像,銅身鎏金,工藝精湛。碧霞祠造價(jià)極高,據(jù)記載,僅明朝的一次重修,就耗費(fèi)黃金4950兩。

●十八盤●
從對松山谷底至南天門的一般盤山路叫“十八盤”。全程79盤,共計(jì)1633級。前393級稱慢十八盤;中767級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后473級為緊十八盤。當(dāng)?shù)赜小熬o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順口溜。三個(gè)十八盤,不足1000米,垂直高度卻有400余米。

●玉皇頂●
玉皇頂舊稱“太平頂”,也叫“天柱峰”,俗稱“玉皇頂”。玉皇廟建于泰山極頂,為泰山地勢最高的建筑物,由山門、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東西禪房組成。主殿供奉玉皇大帝銅像,廟院中央有塊極頂石,極頂石上有通石碑,上刻“泰山極頂”和“1545米”兩行字。廟內(nèi)還有“古登封臺”、“天左一柱”等著名石刻。西北側(cè)有“古登封臺”碑,古代帝王登山祭天,就在此處設(shè)置祭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