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原始材料及其著錄
一、建國后重要青銅器的出土情況
(1)殷商青銅器的出土
1976年,在河南安陽發(fā)掘了婦好(商王武丁的后妃)墓,發(fā)掘出青銅禮器200余件,青銅兵器130余件,其中有銘文的銅禮器190件。較重要的青銅器有司母辛鼎、婦好偶方彝 等
(2)西周青銅器的出土
齊家村窖藏,董家村窖藏,莊白一號窖藏,陜西臨潼(3)東周青銅器的出土
(3)東周青銅器的出土
蔡侯墓銅器,平山三器,曾侯乙編鐘
建國以來:
1961年張家坡窖藏:孟簋、元年、五年師史簋
1963年寶雞發(fā)現(xiàn)何尊
1969年藍(lán)田泄湖村發(fā)現(xiàn)永盂、山東黃縣發(fā)現(xiàn)啟尊、啟卣
1972年北京發(fā)現(xiàn)班簋,同銘器見《西清古鑒》
1974年扶風(fēng)強(qiáng)家窖藏發(fā)現(xiàn)師載鼎等5件
1975年北京房山琉璃河墓地燕國銅器群
(1975年岐山董家村窖藏裘衛(wèi)四器、朕匜等)
1975扶風(fēng)莊白伯[冬戈]墓出土伯[冬戈]三器
(1976年安陽小屯五號墓“婦好”銅器群,武?。?/p>
(1976陜西臨潼零口發(fā)現(xiàn)利簋)
(1976扶風(fēng)莊白一號窖藏,出土103件銅器,有銘者75件,墻盤、興鐘均在其中)
1978年扶風(fēng)法門鄉(xiāng)齊村坡塘發(fā)現(xiàn)胡簋
(1978年河北平山中山國一號墓出土中山三器及兆域圖)
1978寶雞太公廟發(fā)現(xiàn)秦武公鐘镈8件
(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銅器群)
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銅器群
1980,陜西長安下泉村發(fā)現(xiàn)多友鼎
晉侯墓地
應(yīng)國墓地
虢國墓地
盜掘流失青銅器的回歸
上海博物館:晉侯蘇鐘、禮縣秦公諸器
保利博物館:戎生編鐘、豳公盨
國家博物館:士山盤、任鼎
1981年以前的出土金文分域,參看《新出金文分域簡目》,中華書局,1983。
1995年3~5月,山東濟(jì)南市長清仙人臺遺址(邿國墓地)
2002年6月,山東棗莊市山亭區(qū)東江村小邾國墓地
2003年元月,陜西寶雞市眉縣西周單氏家族青銅器窖藏(逨盤)
2009-2011年,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霸國;氣盉(鳥形盉)、氣盤,司法訴訟以及盟誓制度)
2012年,湖北隨州文峰塔曾侯墓地(2011年以來曾侯墓地系列發(fā)掘之一)
金文研究重要著作
(1)資料性著作:
1957年,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收器616件;
1963年,陳夢家《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收器845件,有銘500余件;
1984年,徐中舒《殷周金文集錄》,摹錄銘文973件;
1983年,嚴(yán)一萍《金文總集》(十冊,臺灣藝文印書館),收錄金文八千多件;
1984~1994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八開,十八冊,中華書局,定價兩萬多元,收金文11983件,所收材料以1988年為下限。
【替代本】: 2007年,《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bǔ)本)》(十六開,全八冊,中華書局,2400元)重訂出版,隨拓片附有釋文。
2004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劉慶柱、段志洪主編《金文文獻(xiàn)集成》,四十六冊,加索引一冊共四十七冊,6.8萬元,線裝書局,是商周金文研究資料的匯編,收錄古今中外數(shù)百人的論著兩千余種。
2001、2002年,華東師大中國文字研究與應(yīng)用中心編《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春秋戰(zhàn)國卷),收新出金文多件。
2002年,劉雨、盧巖《近出殷周金文集錄》(四冊,中華書局),收器與《殷周金文集成》銜接,始于《集成》各冊截稿之日,止于1999年5月底,收《集成》未收金文1300多件。
2006年,鐘柏生、陳昭容、黃銘崇、袁國華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匯編》(三冊,臺灣藝文印書館,臺幣六千),下限至2005年,共收2005件有銘銅器。
2008年,胡長春編著《新出殷周青銅器銘文整理與研究》(下編《殷周金文集成補(bǔ)編》),線裝書局,收錄新出殷周青銅器銘文1517器。(注:與上面三套書所收有重復(fù)。)
2010年,劉雨、嚴(yán)志斌《近出殷周金文集錄二編》(套裝全4冊),是《近出殷周金文集錄》的續(xù)編,收錄1999年5月以來近十年間各地出土及發(fā)現(xiàn)的殷周金文共1300余件,有圖像、拓片、釋文、字?jǐn)?shù)、度量、時代、著錄、出土、收藏等說明,還有人名、官名、地名、族名等八個索引及時代、出土、現(xiàn)藏、引用書目等四個表。
2012年9月,吳鎮(zhèn)烽編著《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全三十五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定價1.2萬元。此書收集了作者在多年青銅器考古過程中所收集的16800個青銅器上的古文字,是目前最完整的古文字詞典性工具書。每一件青銅器不僅配有銘文拓片,同時還配有器物圖像,并有青銅器出土的時間、地點(diǎn)、收藏單位、尺度重量、形制紋飾說明以及銘文的釋文等。此外,此著還收錄了不少私家收藏的青銅器銘文。? 【+《續(xù)編》《三編》已出】
二 、金文字編與研究成果匯纂
1955、1956年,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發(fā)表。
1959年,楊樹達(dá)《積微居金文說》出版。
1975年,周法高編撰《金文詁林》出版;1982年,周法高編撰《金文詁林補(bǔ)》出版。
1985年,容庚四版《金文編》出版。
1996年,張世超等編著《金文形義通解》出版。
2010年,張桂光主編《商周金文摹釋總集》(全八冊)出版。。
2011年,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出版。
2012年,陳斯鵬、石小力、蘇清芳編著《新出金文編》出版。
2014年,張桂光主編《商周金文辭類纂》(全八冊)出版。
? ? 由于《金文詁林》所收錄材料陳舊,而相關(guān)金文字形考釋成果層出不窮,吉林大學(xué)有兩篇碩士學(xué)位論文,對《金文詁林》出版之后的金文考釋成果進(jìn)行整理總結(jié),分別是:
(1)于秀玲:《金文文字考釋匯纂(2000-2015)》,吉林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6年4月。
(2)蔣晴:《金文考釋匯纂(1990—1999)》,吉林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7年5月。
這兩篇碩士學(xué)位論文,可以彌補(bǔ)《金文詁林》之不足。
? ? 同樣,《金文形義通解》一書材料陳舊的問題,也有:
? ? 鞠煥文:《〈金文形義通解〉訂補(bǔ)》(東北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4年11月)進(jìn)行訂補(bǔ)。
高明《古文字類編》(1980年)、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1981年)、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1987年)、戴家祥《金文大字典》(1995年)、王文耀《簡明金文辭典》(1998年)等,也是金文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王國維:《古史新證》
吳闿生:《吉金文錄》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錄》
于省吾:《雙劍誃群經(jīng)諸子新證》
楊樹達(dá):《積微居金文說》、《積微居小學(xué)金石論叢》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
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唐蘭:《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