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那則調侃火箭專家的相聲,不能隨意用來否定人們的質疑

郭德綱有一則調侃火箭專家的相聲,用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說明一個道理:內行要是和外行去辯論,那就是外行。但是有一些人卻故意錯誤地引用這則相聲,去否定人們對任何事情的質疑聲音。

這則相聲大致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和火箭專家辯論說,你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應該燒柴,最好燒煤,煤還得精選,水洗煤不行。但凡那個火箭專家正眼看我一下,他就輸了。

郭德綱的這則相聲沒有說錯,錯的是某些引用的人,把否定質疑的范圍無限擴大。
有這么一群人,但凡看到有人質疑專家,有人質疑權威,就會甩出這則相聲,去嘲諷對方,這就是錯誤地引用這則相聲。
例如對于西方偽史,某媒體就引用了郭德綱的這則相聲,去否定人們合理的質疑。



這種錯誤的引用,是故意把文史哲和理工科混淆,故意把客觀規(guī)律和主觀立場混淆,從而讓普通人閉嘴。
其實郭德綱的這則相聲,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舉的例子是火箭專家,而不是舉例歷史學家、哲學家或者作家,因為兩者不同,不能用同一套標準。
對于理工科尤其是高精尖領域,我們普通人的確不能輕易去質疑專家。
一般都是專家質疑專家,因為門檻很高,而且研究的是客觀規(guī)律,很少存在人為操作的可能性,我們很多人也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假如你連基本的物理公式都不會,就去質疑楊振寧的物理學有問題,那是非??尚Φ?。
但是對于文史哲領域,任何人都可以質疑專家。
因為門檻很低,大多數(shù)研究的是主觀問題和立場問題,這些東西但凡你識字甚至都不需要識字,你也能達到門檻,如果不允許普通人質疑文史哲,那就是不讓普通人說話,所謂的文史哲實際上就是給大家看的,如果大家都不認可,那這樣的文史哲還有什么意義呢?所謂的文史哲專家,大多數(shù)情況也就是查資料論證,現(xiàn)在信息這么發(fā)達,很多人也可以自己查資料論證,也是可以和專家去辯論的。
近些年來,西方被人們抓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造假,比如美國篡改很多數(shù)據,比如日本造假工業(yè)品,而當看到西方的歷史有很多可疑之處時,提出西方偽史論,這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這些所謂的專家沒有跑出來認真解答質疑,反而一副高高在上,總之就一句話,你們不能質疑。我并不是說西方偽史就一定是對的,而是說要正視人們質疑的聲音,這是普通人話語權的問題。
如果不允許人們質疑文史哲,那話語權就會集中落在少數(shù)幾個專家的手里,這樣就會形成學閥,就等于不讓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