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發(fā)作是什么感受?這些無知只會害了我們
記得自己五年前抑郁時非常孤獨,很多人認為抑郁癥就是不開心,其實當時就算有非常多讓我歡喜的事情,我一樣不會有太多感觸。說白了就是,我可以開心,但就是沒有欲望和動力。
之前在微博看到一個帖子,有人形容抑郁癥就算無助跳樓也會面帶微笑。
由于長時間無法獲得生活下去的動力讓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哪怕彩票中了五百萬。但這種感覺讓我一度懷疑這就是抑郁癥嗎?后來一個演講打破了我的認知。

作家安德魯·所羅門在演講中,講述了他如何與抑郁共處的日子,以及如何走出和對待抑郁的故事。
他一度認為自己是個非常堅強的人,認為自己即便是送入集中營也可以樂觀面對的人。
1991年卻是一個多事之年,他經(jīng)歷了母親離世,愛情終結等等,可即便這些我也沒當回事,繼續(xù)壓抑自己情緒,在外人眼里依舊是一個好人。
可1994年,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了,而且自己也不愿意社交等活動,欲望幾乎沒有。他發(fā)現(xiàn)抑郁的反面,并非快樂,而是活力。
你連最簡單的事情去做時都感到非常困難,比如平時洗澡吃飯這些基本事情都覺得艱難無比,這種感覺不是一瞬間也不是幾天,而是6個月!
發(fā)作時,這是一種時時刻刻感到懼怕,卻不知道自己在懼怕什么的感覺,就在那時我開始想,活著太痛苦了,人不自殺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不想傷害身邊的人。
而面對抑郁癥患者的求救信息,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性忽略,認為只是單純心情不好。即使有安慰,也多半敷衍。

后來我嘗試藥物治療,但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我是誰?如果藥物可以讓我變成另一個人,我為何需要它呢?難道藥物僅僅只能讓我開心嗎?
糾結很久也沒有答案,后來我終于發(fā)現(xiàn),藥物對我的幫助是很大的。我嘗試學會接受它,接受抑郁是我的一部分。
我漸漸開始發(fā)現(xiàn),抑郁是愛的附屬品,如果你跟一個人結婚了,然后想 “好吧,如果我的妻子去世了,我會找一個新的?!?那么據(jù)我們所知這不叫愛,沒有這樣一種愛情,可以只感受幸福而不體驗失去。這種絕望的幽靈,會成為親密關系的動力。

我開始反思,人們很容易忽略甚至混淆三種感受:抑郁,悲傷,難過。
悲傷難過誰都有,甚至很常見,但如果一個人經(jīng)歷悲傷難過超過半年,甚至在這個過程中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進行,這可能就是抑郁了。
面對抑郁我們可以嘗試兩種方法自救:
第一想辦法重新找回那些能夠讓自己產(chǎn)生快樂的事情,試著可以重新走一遍你與自己初戀走過的小路,甚至你可以喝一杯過去愛人給你買的奶茶,重新看一看那些令你快樂的照片,這些都是可以喚醒你幸福與快樂的記憶,當然你不能著急,任何事情都需要一點點來。

第二,試著與自己和解,深處抑郁的時候我們越是壓抑就越是痛苦,越是痛苦就越怕給別人添麻煩。
有些患上抑郁的朋友總是不愿意接納抑郁,最后越來越痛苦,相反另外一些人,他們承認并接納自己有抑郁這個事實,他們表現(xiàn)得更好一些,能夠接納自己抑郁的人,最終會康復起來。
抑郁雖然帶給人的都是痛苦,可抑郁也會讓你反思,或許生活的真相本身就不是一直開心無比,就像老話所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正視抑郁的價值,并不能保證不再復發(fā),但是卻能改變看待抑郁復發(fā)的態(tài)度,甚至會減弱抑郁復發(f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