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費出書?

自費出書,顧名思義,就是由作者承擔全部的出版費用。包括編審、校對、排版、設計、書號管理費、印刷裝幀、發(fā)行銷售、營銷宣傳等。主要針對無法預測市場前景的圖書或者是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對作者的書稿缺乏市場信心,例如一些小眾的文學作品、學術(shù)專著、書畫影集、個人傳記 、回憶錄等。我國每年出版多少本書,其中自費出書占多大比例呢,因工作原因多與作家協(xié)會或文聯(lián)聯(lián)系,據(jù)他們表示,近年來,每年出版的新書中,八成以上都是自費出版的。
盡管自費出書被很多人認為是自娛自樂的出版行為,但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選擇自費的途徑呢?
究其原因,歸為以下幾點:
首先,公費出版名額較少。
我寫了一本小說,直接投稿給出版社,是否可以免費出版?這是大部分作者想要達成的心愿。
出版社出書會從大海一樣的選題庫篩選有市場價值,有賣點的書來出。包括但不限于海量的公版書(國內(nèi)國外國版權(quán)書)、著名作家作品(一二三線作家的新舊作)、自帶流量的名人紅人作品(名人、紅人)。如果你是一位暫時還沒有名氣的作家,公費出版名額稀少,條件苛刻,幾乎很難達成所愿。有些作者會說,我確實公費出版過,一經(jīng)細問,也大概是10年前的事情了。 “公費出版”自出版社改制以來早已不復存在了。
第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018年初,新聞出版工作劃歸中共中央宣傳部統(tǒng)一管理。在嚴控出版選題,控制出版質(zhì)量,消減出版總量的政策下,書號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坊間消息稱國家削減書號10萬個,各出版社書號壓縮了30%到40%,大部分出版社在上半年就已經(jīng)完成了全年的出版任務,甚至出現(xiàn)了“一號難求”的景象。這種現(xiàn)象從2018年上半年開始一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無論是選題通過率、質(zhì)檢要求、書號費用、出版周期等各方面都受到了較大影響。書號資源銳減,也同樣導致了公版書、自費書的總體規(guī)模減少,出版難度增大。
第三,作者出書需求上漲。
自費出書為什么這么火?從業(yè)十年以來,自認為目前出版成本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峰值,據(jù)一些出版社表示,未來政策有可能會逐漸收緊,出版難度將進一步增強。
目前,書號管理費普遍在3-4萬左右,這里去掉了一些大幾萬甚至10-20萬的高端社,也去掉了一些較相對便宜的電子音像社,3-4萬的書號成本已是常態(tài),甚至是已經(jīng)是透明的常態(tài)。除了書號管理的大頭,還有審校費(一般是千字10元),排版設計(單色純文字大概是一頁10-15元),封面設計(簡單的大概幾百元,如果需要原創(chuàng)手繪價格就在千元以上了),印刷裝訂費(以一部20萬字的書稿來說,小16開,80克膠版紙,單黑印刷,平裝,印刷1500冊,費用大概在萬元左右),綜上:書號+審校+排版+設計+印刷,總計費用在5萬元左右。這還是沒有計入印刷過賬、發(fā)行上架、營銷宣傳等成本。
自費出書使文學走下神壇,更深入民間,讀物更加豐富。自費出書一直是眾多作家、學者成名之前,展示其創(chuàng)作成就和獨特思想的理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