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恭時:秦淮夢幻幾經(jīng)春——曹雪芹生年新析避雷女王泡面文化造假

一、生年疑難說異同
曹雪芹的巨制《紅樓夢》早入世界文學之林,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一代文星卻“豐于文而嗇于人”,欲問曹侯身世事,斷簡零落苦難尋。他究竟誕生于清代何年?200多年來尚未發(fā)現(xiàn)直接文證。 1921年間,胡適與顧頡剛尋索芹史,于雪芹生年作了初步判斷;之后,偶見有人提及;近期,才稍有若干專論,或順筆帶語??墒且娊鈶沂猓瑪M年距隔,難尋歸趨。 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的《紅樓夢》新校本,在“前言”里涉及這一問題說:“他(按:指曹雪芹)的生年,現(xiàn)在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他生于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種說法,認為他生于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 這里提“兩種主要看法”,我理解是:尚有他說,迄未論定。事實確然。筆者為探芹史,注意看這一問題,札記略積,綜觀四十余年間見有70多篇論紅文章中涉及生年。專論之文僅見6篇,個別的在論芹文章中列專節(jié),大都是順筆以舉,或示同意某說,也偶有論駁。經(jīng)歸納各家先后所提的雪芹生年,計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五十年、五十一年以前、五十四年乙未、五十五年、五十六年、五十七年、五十八年、六十年、六十一年,雍正元年、雍正二年甲辰(1724)等十二個不同年份看法。——先后跨距十六年。也有跨距二年的,如康熙五十四、五十五年等,并有跨距五年的,如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二年間?!劣谡撜呷绾瓮贫衬瓴牧希骶咭娊?,筆者另有詳記,鑒于引注過長,今不錄。 既然雪芹生年未發(fā)現(xiàn)直接文證,如何會產生這么多的不同推論呢?看諸家所論,主要根據(jù)曹雪芹卒年持論作基點,再加上存世之歲的不同取擇,上推而得。——芹卒年份,過去有二說,一為壬午,一為癸未,雖論辯歷久,也難一致。存世之年,有采“年未五旬”注,有引“四十年華”詩。如果僅據(jù)兩個不同卒年的選用,加兩種不同存世之歲的數(shù)字,也只有四說,那么其他諸說從何而來呢?原來探論者把存世之年的兩條材料都看作非定數(shù),上下推移,也有取其中數(shù)者,所以會產生他說。至于推康熙五十年生之說者,系據(jù)張云章詩句。其他五十四年前的二說,則認為作者另有其人,提出異見。 上引“前言”中所舉“乙未說”,是王利器同志最早舉論,同意此說的,已見有40余篇文字中呼應。推定“甲辰說”者,是周汝昌同志,應同者亦有多位。即此兩者,相距也有十年。在1963年與1983年,京、寧兩地分別舉行過曹雪芹逝世200與220周年紀念祭;可是生年難定,不克為曹雪芹誕期共抒仰慕之情,令人扼腕。 關于生年問題,從表面現(xiàn)象看,似乎為了論《紅》時敘作者帶筆,事實不盡然,它關系著《紅樓夢》創(chuàng)作產生,以及清初的歷史背景,曹家的人物關系,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所以需要確切探明,使相關問題不致造成紛論。今寫此文,期望春冰解凍,此心愿未知能實現(xiàn)否? 二、“四十”之詞試解環(huán) 曹雪芹的生年推算,所以會產生種種異說,除了卒年癥結外,關鍵的問題在于雪芹“存世之歲”究竟幾何?上面提到現(xiàn)見材料存有二說,由于各家取擇各異,致生歧年。如果把“存年”問題尋脈絡而歸趨,則生年問題或可刃解。 首先遇到的一個難解之詞,就是敦誠《挽曹雪芹》詩中的“四十”兩字。此挽詩有初稿、改稿,初稿二律,第一首的首聯(lián)是:“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保ù嗽娫诳瘫尽端乃商眉分形从∪?,見于《鷦鷯庵雜記》抄本內,已刊載于《藝文志》第一輯內)由于這第一句關系較大,故需要作稍詳疏釋,或能解環(huán)。 這句詩的注釋,前見從字面直釋,所以癥結難解。筆者頻年細味初探,拙意是敦誠從杜甫詩典諸情中采摭融合而來,借此悼芹。綜看敦誠贈芹諸作,我查檢《杜少陵集詳注》本,他援用了二十余處杜詩典語。至于其他引杜之詞尤多。舉一例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詩中有“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之句。這與敦誠《寄懷曹雪芹》詩中“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的三句,不僅吻合,并予借句。 先釋“太瘦生”之詞,典出唐孟棨《本事詩》,引述李白《戲贈杜甫》詩的末聯(lián):“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李白《寄裴十迪》詩有“知君苦思緣詩瘦”,可以比看。元好問詩“詩客凄涼飯顆山”,特拈“凄涼”兩字來說杜生涯。 回看“四十蕭然”之句??肌抖鸥δ曜V》,他于唐天寶十年旅居長安,此年他整四十歲(此據(jù)他所作《進三大禮賦表》),從上引《奉贈韋左丞丈》詩,可知他度著“到處潛悲辛”的寒士生涯。當時杜甫雖名震長安,但待命而未獲半職,光陰蹉跎,生涯蕭然。他在此年還寫了《秋述》文一篇以自傷,開頭云“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并借子魏于之名,而言“四十無位”。這與敦誠《贈曹雪芹》詩中“衡門僻巷愁今雨”的含意相同。也與戴復古詩“蕭然門巷無人到”的意境類似。 宋鄭剛中《讀杜子美〈三大禮賦〉》有“年逾四十猶無祿,筆下千篇只有詩”,以及陸游《題少陵畫圖像》“杜陵四十不成名,袖里空余三賦草”等詠,都為杜子美在四十歲時“人間不解重驊騮”而發(fā)無限嘆息?!獜纳弦诺涞仍~,可以說明敦誠借杜甫四十歲時在長安度著蕭然凄清的生活,用以比喻雪芹一生中也存在著其間有四十年一段的相似困境,生涯蕭然。 敦誠并嗜白香山詩,頗受影響,考他集中涉筆及白詩者有十余處。香山撰《琵琶行》,敦誠詩譜傳奇,并由家伶在他居處西園的餐霞樓上演出。他在《鷦鷯庵筆麈》中有一則記此事,云有數(shù)十家題跋,但獨舉雪芹所題“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之句。并傷嘆雪芹“竟坎坷以終。余挽詩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之句,亦驢鳴吊之意也”。上舉的一聯(lián),正是他挽詩改稿中特別保留的得意筆。這是顯例。 白香山在唐元和十年遭誣言而左遷江州司馬,他撫養(yǎng)著三弟白行簡之子龜兒(時年八歲),就在此年,他寫了《聞龜兒詠詩》一絕:“憐渠已解詠詩章,搖膝支頤學二郎。莫學二郎吟太苦,才年四十鬢如霜?!痹娭械摹岸伞敝付鸥?。香山在四十歲時,母陳氏卒,女金鑾子夭,貧病居渭村,元稹時分俸濟其困乏。此詩意屬哀杜,實則自傷。又特拈“四十”之詞,可為杜甫詩典作印證。 從上面的引析,可知“四十蕭然太瘦生”之句,系借杜以喻芹,此“四十”之數(shù),并非杜甫存世之歲(杜甫卒時69歲),系指杜40歲時的蕭然生涯。以杜事作比,這是一方面。我想還宜從雪芹的史實中來探考問題癥結。 雪芹在乾隆二十五年重陽節(jié)后,從金陵回京,與敦敏相遇,呼酒話秦淮舊事;下一年初秋,兩敦兄弟聯(lián)袂去香山訪芹,在酒酣之際,雪芹追訴“秦淮殘夢”中他經(jīng)歷的少年生涯,兩敦留詩,隱約反映。按之曹家在康熙一朝中,由于上賴天恩而鮮花著錦,但到了康熙宴駕,雍正奪位登帝座,就應了“樹倒猢猻散”之讖語。雍正二年,這位胤禛在曹的《賀正旦折》上所批的凌厲斥語,正是“南直召禍”的時間分界線,就從此年起。不久遭籍沒,金陵舊家已全毀,燕市幾無立錐地,這樣的巨變,給少年雪芹的胸頭壓著永難磨滅的痛思。從雍正二年起迄于離世,正是40年。敦誠在《寄懷曹雪芹》詩的開端借曹霸身世以喻曹雪芹之家,杜詩有句:“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纏其身”,還有“將軍得名四十載”之句?;タ匆馔?。 再舉一例,敦誠《贈曹雪芹》詩中有“司業(yè)青錢留客醉”之句,也正用杜甫《戲柬鄭廣文(虔)兼呈蘇司業(yè)(源明)》的詩典,此詩中有“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句,這里“四十”之詞,也非指存年。 或提:《詩》無達詁,你說是“杜典”,我道指“實齡”,見解相距,難以一致。宋王楙《野客叢書》中有《文士言數(shù)目》一節(jié),或可供解環(huán)參思。 或問:敦誠如何會把詩圣杜甫來比喻雪芹?據(jù)兩敦贈芹詩句中曾出現(xiàn)“詩人”“詩客”“詩才”“詩筆”“詩膽”等一系列的專詞來稱譽雪芹,并非如今人之稱曹雪芹為偉大的小說家來看待的。以杜甫的身世遭遇,以比喻雪芹的坎坷境況,是符合兩敦思想的。 令人惆悵的是《芹圃詩集》佚失未傳,差幸雪芹在《紅樓夢》中留存代書中人寫的一百多首詩詞歌賦及二十五段詩論,或可嘗鼎一臠。說雪芹是“詩人”應無疑義。 以上的疏解如有人允同,則敦誠的改詩之句,再釋本源,可以順理。 諸家解釋挽詩,問題不在于初稿,一般作直解,未聯(lián)系杜甫詩典。主要的障礙在于改句。 敦誠的初稿中有:“旌、聲、蘅”三字屬八庚韻,但第三聯(lián)末一字“伶”是九青韻。他為了要保留第三聯(lián),把全詩改押青韻,所以第一句改為:“四十年華付杳冥?!保ù嗽娨娛沼凇端乃商迷娾n》抄本中,題下記年“甲申”)從表面字句看,似乎含意改動,所以有人釋為:“存年四十而逝?!? 如果細繹此句,其開端的“四十”兩字,并非突然而來。拙意仍沿用初稿中“四十蕭然”的本意。上面拙釋:此句系援杜甫詩典中“四十歲”時的遭際,來比喻雪芹一生中也存在有四十年一段的坎坷生涯。 接連的“年華”兩字,如果連上作組詞,就可以釋為雪芹在此四十年中,不幸未獲際遇而能展抱負,敦誠從他自己的觀點上認為年華空擲。事實不盡然,“黃葉村中寫《紅樓》”意義更深,這一層,可能敦誠未理解。敦誠祖上也曾遭家變,所以他在《感賦》中發(fā)“真覺年華似水流”之嘆。所以說“四十年華”四字與初稿并無矛盾。 問題在于最后用了“付杳冥”三字?!拌泌ぁ倍值涑觥冻o·九歌》與宋玉《對楚王問》,在添上“付”字后,可作今釋為:去高遠不能見的地方,轉意為“離塵”。唐皎然《詩式》中有云,詩有“幾重旨”,也就是說含幾層意,此種實例頗多,不一一舉。拙意敦誠此句的上一層與下一層可分解,參看敦敏《河干集飲題壁兼吊雪芹》詩中“逝水不留詩客杳”句,分層的含意相似。所以后三字合轉折意。哀君才未盡而中心悼矣! 三、矛盾相殊重疏理 如果雪芹的存世之歲僅有敦誠《挽曹雪芹》詩句可參稽,當然只能以此引用:可是《四松堂集》刻本卷一《寄懷曹雪芹(霑)》詩的第五句:“揚州舊夢久已覺”句下有注:“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 ”敦誠在《朝陽洞》詩自注“時隨先大人司榷山海關”,可了解“隨”字含義(查《四松堂集》中的注文有一百余處,均屬自己口吻)。 考史料,雪芹祖父曹寅,他卒于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揚州詩局內。倘若雪芹誕生后能見到祖父曹寅,至遲應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六月以前。——所以這條“隨寅任”的注文與“四十年華”的詩中數(shù)字存在顯著矛盾。這一問題,近期研究者也曾指出剖析。這是一。 另一矛盾是張宜泉《春柳堂詩稿》中《傷芹溪居士》的詩題注文:“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卑匆话阍娮?,文字可長可短,能記實,與詩句之限字不同。宜泉此詩經(jīng)考寫于甲申仲春之末,與芹逝同月,并親臨雪芹“藏修”原處憑吊,所記可靠性大。此其二。研究者或于宜泉的生平未深探,每云身世不詳,產生疑惑。筆者在前時曾有未考之稿,存篋未發(fā)。經(jīng)考他生于康熙五十九年,約卒于乾隆三十五年后,如果芹誕依乙未說,小于雪芹五歲。他曾祖為鑲黃旗人,清初有戰(zhàn)功,后出事。宜泉一度任暢春園筆帖式,后設館于海淀鎮(zhèn)上。雪芹遷居西郊時,最初亦居此鎮(zhèn)上,傳為曹家某支舊屋,故得相識以交。兩人或“促膝論新詩”,或“信步游廢寺”。海外有人擬比較雪芹與敦誠、宜泉兩人的友情孰密孰疏,趙岡先生對這個問題有專文詳析。按:敦誠生于雍正十二年,比雪芹小十九歲;應屬忘年之交。拙思,若以今日視點來尋析古人友情深淺,恐難得真情,故不引析。 再讀張宜泉《傷芹溪居士》詩的首聯(lián):“謝草池邊曉露香,懷人不見淚成行?!边@聯(lián)的第一句頗重要,宜尋典以釋。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寫有《登池上樓》詩,中有“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句,并有一段故事。元好問《論詩》第二十四首:“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痹u此佳句至高。 雪芹在《紅樓夢》十八回借喻寶玉題《蘅芷清芬》詩,末聯(lián)為“誰謂池塘曲,謝家幽夢長”;四十八回里寫黛玉教香菱學詩,曾舉及謝靈運之詩集,囑香菱讀。再看雪芹祖父曹寅寫有《思仲軒詩》,友人朱彝尊在此詩卷上題詩,有“春塘宜入夢”之句。張云章贈寅詩中也有“鳳毛靈運出池新”句?!端贾佘幵姟吩⒉芗沂肥??!獡?jù)上引材料,宜泉以“謝草池邊曉露香”之句來傷悼雪芹,并非一般用典,拙意具深切的內涵。這從“白雪歌殘夢正長”之句,正好呼應。 考:謝靈運為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著有《謝康樂集》。他生于東晉太元十年(385),卒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存年四十九歲。這正好與宜泉傷芹逝詩題所注“年未五旬而卒”之句內實扣合,亦可參知雪芹存世之年“得春四十九”(“得春”指未過生年)。 從上節(jié)的疏析“四十”之詞屬于援用杜甫詩典,再看本節(jié)所列的矛盾,拙意宜泉之記可資信證。 四、芹溪身世參輔證 考雪芹的生年,其癥結存在多端。除存世之年記載有矛盾外,還牽涉他的直系家屬、家世變化、早年生活、作品創(chuàng)作等相關問題,可云絲縷相牽。對上述的種種問題,各家的論析不同,觸處矛盾。要對這些問題作疏解,均需要寫長文以細論,才能理出頭緒,可是這些問題又與生年有牽連,如果不提,則上面的疏釋之結,似未全解,今略作簡述。 1.名字取義 古代人物的取名,有幼名、譜名、學名、改名、字、號、別署等。 曹雪芹的名、字、號,有多種記載,論者又有不同見解,并由于《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與《遼東曹氏宗譜》上出現(xiàn)了“曹天祐(佑、祜)”之名,在《宗譜》上列為“曹颙之子”,使問題更增糾結,又生異見。 在拙文《曹雪芹傳略》第二節(jié)“既霑既足”中略予簡提;拙寫:譜名天祐(佑、祜),學名霑,字雪芹,一字芹圃,別號芹溪,晚號夢阮。我原有細繹之稿,分六組述記載、時間、典詞及相互間關系,由于《傳略》字限,不克引注。今只就生年有關者稍舉。 考曹家上世人物,從曹錫遠(世選)起的五世,其名、字的取定,每從《易》《書》《詩》的典語中來,雪芹亦然?!对娊?jīng)·小雅·信南山》第二首:“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優(yōu)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第三首有“獻之皇祖,曾孫壽考,受天之祜”(按:《詩經(jīng)》諸種版本?!办铩庇凶鳌暗v”,又《通譜》上“曹天祐”之名另一本作“天祜”)。這里出現(xiàn)“天祐”“霑”“雪”等字。 為說明雪芹的取名,需略說曹家家世。雪芹曾祖母孫氏為玄燁幼時的保母,曾祖父曹璽也就成為嬤嬤爹。由于這層的特殊關系,從康熙二年二月初一日起,諭派曹璽出任江寧織造,并諭“俾也是官可矣”。三代四人,由此“專差父任”(中間有馬桑格,與曹家為姻親,雪芹之母馬氏,考為馬二格之孫女)。特別是芹祖曹寅,曾度著“秦淮繁華”“揚州舊夢”的特殊之境。從寅、颙、三人奏折中可以看到對主子的“稱功頌德”,“眷眷無窮”。 但是到了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曹寅病故揚州,賴康熙帝特諭寅子曹颙繼任織造,詎料到五十四年正月初八日曹颙染疾身亡。寅之本身支已斷嗣續(xù)。在此緊急關頭,幸得康熙帝護持曹家,特諭:以曹家“家口繁重”,“現(xiàn)在遷移他的家產,將致破毀”,“特命曹承繼襲職,以養(yǎng)贍孤寡,保全身家”。曹即于此年三月初九日接任織造。這正是幸賴仁恩,自天祐之,澤霑曹家。如從乙未說,初夏之際雪芹誕生,在此雙喜臨門下,李氏為新生的曹寅嫡孫取名“天祐”,后又取學名為“霑”,即從《信南山》中取用,以示曠典奇恩。江南曹家創(chuàng)自曹璽,而在“受天之祜(或作祐)”句上正好有“曾孫壽考”的巧合句。這與后來雪芹自云“已往所賴天恩祖德”之語緊合。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初三日曹奏折中提“四野霑足”之詞,可與《信南山》詩參看。 至于研究者對“曹天祐”人物的不同見解,曹雪芹父系問題,等等疑惑,筆者認為均有頭緒可理,宜予專敘,本文從略。這里順提一筆,拙文《楝花滿地西堂閉》中考明曹生于康熙四十二年,到五十四年時為十三歲。從年歲上可窺雪芹不是子。既為寅之嗣子,從宗法關系上論,芹出生后應稱為父(嗣父)。 本節(jié)從雪芹的兩個名字取義與家世關系來論證他誕生于“膏雨頻霑灑,首夏誠清和”的康熙五十四年仲夏。 2.江南夢幻 曹雪芹在江南究竟生活了多少年?如果探得蹤跡,亦可為生年作輔證。 巨卷《紅樓夢》,清人稱之“包羅萬有”,其素材的時代背景中存有曹家的事實、雪芹的經(jīng)歷,這在近頃研究者的文章每見提到,巴金同志在《我讀〈紅樓夢〉》一文中也有簡析。不過雪芹用夢幻之筆化出而已。 《紅樓夢》開端處說“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雖用賈假甄真之藝筆,但每可尋跡。第一回里曾提了五個異名,而把《金陵十二釵》的書名系在曹雪芹名下。作者又道這是“親睹親聞的幾個女子”。他還寫了一個虛幻的“江南甄家”,在十六回里點出“獨他家接駕四次”,這正是曹寅之事實,他例尚有,不一一舉。在五十六回提及江南甄寶玉“今年十三歲”,周紹良同志編《紅樓夢系年》,此事列于“紅十三年”,到七十五回,已轉入下年故事(上表列“紅十四年”)。作品中有奇筆道:“看邸報,甄家犯了罪,現(xiàn)今抄沒家私,調取進京治罪?!庇衷诙寤乩锾攸c這塊化玉的石頭自“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庚辰本七十五回中有批語點“石頭乃作者耳”。嚴繩孫《題楝亭圖》詩有“遙對鐘山萬古青”句,中拈“青”字。此為地域之幻筆。 這種種特拈的跡象,宜予靜思助想。拙編《曹雪芹生平年表》曾記雍正五年十二月下諭查封曹家產,次年元宵節(jié)前抄家,六月間,江南舊家已毀滅,諭歸燕市。此際,拙文系雪芹為十三、十四歲。在此“南直召禍”的覆巢幾無完卵的大驚大險、大關節(jié)的痛思歲月,可謂終身難于磨滅;雪芹又用幻筆寫了“當時”—“今日”,“夢醒”—“散場”的時間斷限詞,明言在江南過了“十三載”,次年“進京”,事實已很清楚。 再回看兩敦兄弟聆雪芹“一把辛酸淚”追訴之言,在贈芹詩中寫下“秦淮風月(一本作‘殘夢’)憶繁華”,“秦淮舊夢人猶在”,“廢館頹樓夢舊家”,雖寓詞隱約,參證上釋,所云是實寫。 此外潘德輿記雪芹“少習華膴”,用一“少”字;裕瑞道雪芹之嗜愛南味,脂批記雪芹曾去鎮(zhèn)江啖出網(wǎng)鮮鰣,雪芹在江南印跡,存好多則不同來源的傳說,等等材料,這里不細述。如果推定雪芹在江南只生活了四年,這樣一位尚屬懷抱提攜的幼童,上述種種,倒不易解釋了。 3.創(chuàng)作條件 綜看《紅樓夢》這部巨卷(前八十回及佚文線索),它:波瀾起伏,經(jīng)緯萬端,結構早定,后局凄愴,人物多至近千,知識蘊如寶山。寫作這樣一部“世情百態(tài)”,盛衰特殊的小說,經(jīng)歷與年齡,是創(chuàng)作的先決條件。 曹雪芹從金陵回歸燕市,那時的家況如何?據(jù)曹家檔案所載,再對照一下舊事。“曹寅之妻,孀婦無力,不能度日”(在金陵時“飫甘饜肥”);跼處于“蒜市口地方十七間半”的一所四合院內(在金陵的十三處住房,共有四百八十三間);剩下照料李氏及雪芹等的僅“家仆三對”(在金陵“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這樣一幅鮮明的盛衰圖,如果雪芹在江南沒有“親睹親聞”一定的素材,從中吸取養(yǎng)料,即使在京時,還度過瞬間轉換的小康局面,或從親友中取得間接的素材,其實情的可能性,究竟如何?細揣是能夠洞察的。 再考索雪芹于何年開始寫作這部小說。拙編的《曹雪芹生平年表》,據(jù)內外證材料系于乾隆六年,此年雪芹二十七歲。到九年著筆二稿。在這樣的年歲中創(chuàng)作此巨制,是符合實際的。如果說,在十八歲時動筆寫作,有無此可能,可以辨味。因此說,創(chuàng)作條件,與生年有關。 五、懸弧令旦尋月日 曹雪芹的生年問題上面作了疏析。至于他的“懸弧令旦”,更乏直接文證。 關注曹雪芹生平者,也曾于此試探。今見有十幾篇文章中涉筆及此。筆者歸納排列,計有:四月中旬、四月下旬、四月二十六日,五月初三日、五月初七日,或約提五月、五六月間(有提六月前后,意同)、六月等不同的說法,從總的趨向看,屬于“夏季”之初。但諸家提及生日的文章中所定的生年并不相同。除少量專文外,大都僅是帶筆。 既說生日乏文證,上引的不同說法,怎樣產生呢?大致有這幾點: 主乙未說的,是根據(jù)曹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代母陳情折》中提及:“奴才之嫂馬氏,因現(xiàn)懷妊孕已及七月。”從這兩句話來推考遺腹子誕生之期。但各人取擇,又上下相差。 有剖析作品中存在作者的隱寓素材,找寶玉的生日,各定四五月或六月初的時間。 至于提確切日期的,如四月二十六日,有兩篇文字提到,主要依據(jù)作品二十七回里記“芒種節(jié)”的活動。但定年有采乙未的四月,有用甲辰的閏四月,又存在歧異。有提五月初七日者,這是用七十五回里一條“對清”的批語等材料,可是此批明記乾隆二十一年,去年而留月日,不符事實。 前時讀霍國玲同志所作《曹雪芹生辰月日考》文,論證頗細,具有新見。結論定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公元為1715年6月4日。筆者早時也從乙未說作過初步推算,與霍說僅差8天,未及申論。在未發(fā)現(xiàn)直接記雪芹誕辰的材料以前,拙意霍提月日,可以采用。 還有提康熙五十年之說,系據(jù)張云章詩,定于十一月初在北京誕生,此說也有不同意見,有待續(xù)證。 六、本文歸納 慰芹擬探史,躊躇落筆難。——一則是芹史零落,二則是論點紛紜,歸趨為難。筆者在二十余年前著手草《曹雪芹年譜》,采材粗積,寫出為難。因為著筆的第一句,就是要寫“曹雪芹誕生于何年”,各家論述,計有十二種說法,按譜例無并存之體,總需擇一以系年。 1987年筆者發(fā)表《曹雪芹生平年表》,下一年刊《曹雪芹傳略》,其材料均從《年譜》草稿中鉤稽,當時系雪芹生年于乙未。此僅是個人臆向。為了想使譜稿能予寫出,十年前草此專文,但由于深慮而未發(fā)。今重加董理,聊示一說,如獲得認同,可作為芹獻的一瓣心香;倘若見解相異,或各存所見,留待日后之歸趨,這是衰齡者的深憂。萬一能予解環(huán),則1995年之夏就可以舉行曹雪芹誕生280周年的紀念佳辰,為一代文豪抒敬仰之情。 本文草擬時考慮不附引注,文中除行文需要偶引研究者姓名外,其余涉及各項論點處未提撰者,尚祈鑒原。 芍藥護王尋歲月,秦淮夢幻幾經(jīng)春,以此語結本文。 庚午櫻筍時草改于申江之慰芹樓 (《紅樓夢學刊》1990年第4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