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4K】中國人的家,是一部史詩。

數(shù)萬年來,這片大地上生活過200億中國人,生生死死,悲悲喜喜。我們經(jīng)歷了諸多苦難,我們渴望一個庇護安全的家。那么,對于200億中國人而言,什么是家?
?家的最初,是庇護。
約4-6萬年前,智人以天然洞穴為容身之所,那是中國人最開始的家;

約1萬年前,在黃土高原,人們用雙手鑿出居住的洞穴,并逐漸演變成了窯洞,那是中國人在黃土高原上的家;

大約4000年前,在華北平原,中國人開始搭起方正的合院,人們依照長幼尊卑,居住在合院各處。


這種居住模式經(jīng)久不衰;在晉陜地區(qū),合院逐漸演變成了窄院,可以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并減少夏季過多的太陽輻射,那是晉陜百姓的家;

但是,中國人的家,僅此而已嗎?
從1700年前的魏晉南北朝開始,由于戰(zhàn)亂,北方漢族三次大規(guī)模南遷并逐漸分化,形成南方五大民系,也演變出多樣的家。
在福建,廣東,江西客家民系以防御性極強的土樓為家;

在湖南,江西,湘贛民系在地狹人稠中,大量使用天井院住宅;

在江浙與古徽州,吳越民系依托密集的水網(wǎng)建造水鄉(xiāng)民居。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士大夫還在這富貴溫柔鄉(xiāng)中,建起精致的園林;

在福建及朝汕地區(qū),鮮艷的紅磚大厝,以金木水火土五種樣式裝飾的五行山墻,那都是閩海民系的家;


而在廣東,身形高大,造型夸張的鑊爾屋,那是廣府民系世代的家。

?融合
但對于200億中國人來說,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創(chuàng)造了更多。
約600年前開始,明清兩代經(jīng)濟繁榮,社會相對穩(wěn)定,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qū)的控制大幅增強,新移民開始進入西南諸省,新的交融開始了。
在貴州的山巒間,人們用石頭壘起半軍事化的屯堡,那是漢族移民交融于西南的家;

在云南大理,人們用精美的雕刻與繪畫裝飾合院,那是白族交融了漢族元素的家,

同時,由于土地資源緊張,諸多民族移民上山,孕育出西南山嶺間大大小小的村寨,那是侗族、瑤族、苗族等民族的家。

?庇護、遷徙、融合,這就是中國人家園的全部了嗎?當然不是,以今日中國之廣大,各式家園數(shù)不盡數(shù),西南的哈尼族家園、

西北的圖瓦人家園、

東北的雪鄉(xiāng)家園、

海島上的石頭城、

青藏高原上的碉房,

這都是中國人的家園。
從新疆的馬背叼羊,到貴州的蘆笙盛會;從嶺南的醒獅賜福,到東北的冰湖冬捕;從福建的豐收慶典,到內(nèi)蒙的搏克比拼。中國人的家在哪里?
在數(shù)不盡的人間煙火中、在200億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的歡笑與共中。我們在這里出生、成長、老去;在這里緬懷過去,高歌當下,辭舊迎新。這里養(yǎng)育了我們的父母、朋友、子女;這里見證了我們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
這就是200億中國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