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犯了錯,你要不要給他提建議呢?
前言:
答案是——不要。

通常情況下,「提建議」一般是出于好意,比如我看你正在因為一個問題困擾,所以打算給你提個建議,幫你尋找一條擺脫問題的路線。
見你困擾、不希望你困擾,所以提建議,所以希望你能擺脫困擾。
提建議是出于好意。
不過,提建議不一定是好事。
出于好意的行為,不一定能帶來好的結果。
「好意」與「好結果」之間是沒有強關聯(lián)的,這一點必須要看清楚,否則你很容易因為你的好意而摔跟頭,進而對世界感到“絕望”——明明你是個好人、明明你出于好意,但為什么反而被其他人怪罪和傷害呢?
原因是這樣的:正確的提建議,常常是正確的接近真相,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面對真相的勇氣。
這里假設一個情況。
有一位父母,TA的教育方針把孩子教的非常乖僻,但TA自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TA因為孩子的乖僻而困擾,始終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這樣,也不知道該怎樣才能與孩子友好的相處。
這時候你看出了癥結,你打算給TA提個建議:改變舊的教育方式,換個新的方式。
你當然是出于好意,甚至你給出的建議非常合理有效。
但這不代表對方能接受你的好意、接受你的建議——哪怕你是正確的,對方也未必能接受。
因為接受你之建議,首先意味著TA是錯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不是所有人都能面對錯誤背后的代價。
看起來這個錯誤只是“此前的教育方針不對”,看起來只是“只要承認就好了,沒什么大不了”的問題,但它背后牽扯到很多東西。
此前教育方針都錯了,實際上意味著就算放任孩子自由發(fā)展,孩子也能發(fā)展到比現(xiàn)在更好的程度,因為自己錯誤的干涉了孩子,所以孩子發(fā)展的更差了。
干涉孩子,還不如不干涉呢!
時光不能重來,干涉所造成的錯誤,幾近于「無法挽回」的錯誤,意味著即使從現(xiàn)在開始、花很多年用正確的方式修補孩子身上的創(chuàng)傷,也只是相當遲緩的亡羊補牢。
補個十年八年,能愈合孩子的多少傷口?
如果當初自己沒有走上錯誤的道路,那今日用十年八年的時間再慢慢教育孩子,那時候的孩子將是何等優(yōu)秀?
已造成的損失、將來繼續(xù)延續(xù)的損失,這些無法計量的損失會形成巨大的心理負擔。
除此之外,教育的失敗也揭示了關于自己的另一個真相:自己自信有能力教好孩子,自信按照這樣的方式一定能教出優(yōu)秀的孩子,自信自己非常正確,所以將自己的教育全盤的施加到孩子身上——結果,現(xiàn)實證明自己錯了,自己其實沒能力教好孩子,自己既無能、又傲慢到不能自知自己的無能…
有這些心理負擔,TA是不敢承認自己錯了的。
敢面對這些現(xiàn)實并承認自身錯誤的,無一不是有著極大勇氣的人。然而反觀現(xiàn)實就不難看到,有極大勇氣的人始終是極少數人。
這意味著你在大多數時候產生的“提建議”的念頭,都會落到那些沒什么勇氣的人身上。
你給他們提建議,哪怕你提的是正確的建議,對那些人來說,這些建議也冰冷的揭示了某種TA們不愿意面對的現(xiàn)實。
TA們選擇了逃避這種現(xiàn)實的路,掩耳盜鈴式的裝作聽不見看不見。
現(xiàn)在,你卻要打破這種局面,要把TA們捂住耳朵的手拽下來、使TA們緊閉的雙眼睜開?
你這樣做了,TA們首先要怪罪你,你是致使TA們感受到痛苦與不適的罪人。
這些痛苦和不適的根源,不是來自于你。但你讓TA們又見到、又想起這些…所以你有罪。
因為你有罪,所以你會迎來TA們的惡意,而不是善意。哪怕你是基于好意而提建議,哪怕你提出的是非常正確的建議,也不重要。
TA們想要正確的建議,但TA們對不痛苦對舒適的追求,要高于正確的建議。
你首先有罪,其次才是給出了有用的建議。
所以你得到的仍會是惡意。
更何況這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即使你出于好意,你也沒能力保證你的建議一定正確有效。
「好意」與「正確」沒有一毛錢的關系,人無法憑「我好意」證得「我正確」,否則好意將成為綁架別人的工具:我為你好,所以你就該聽我的、該被我操縱…
即使你能保證正確,也有極大可能得到別人的惡意,更何況你不能保證正確呢?
因此,你的「建議」只能留給三種人:①主動請你解惑者,因為是TA主動找你,所以你之回應所造成的不適,是TA自求的結果之一。
當然這不意味著你能借此諷刺別人、攻擊別人。
②有勇氣面對現(xiàn)實者,即那些能做到不談情緒談事實的人。你向他們提建議,只要你之建議存在合理之處,你就會得到盡可能的友善回應,從TA們那里得到惡意的概率要低很多。
當然,由于別人沒主動請你建議,所以提建議的時候態(tài)度要低、要以“呈現(xiàn)某種思路某種可能性”的方式提出,絕對不能高高在上。
③獻身于事業(yè)、所行之事對人類有益的人,包括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了各種崗位養(yǎng)活了許多人的創(chuàng)業(yè)老板,包括在各種地方奔波的志愿者。給TA們提出正確有效的建議,其效力會間接作用于「對人類有益」這個事業(yè)上,這事業(yè)就有你的一份。
即使你從TA們那里得到了惡意,你也不是毫無收獲的。有這些收獲,你就能安然面對那些“惡意”。
其實那些也并非“惡意”,TA們是太怕了,所以控制不住自己、總是下意識地要呈現(xiàn)出某種“攻擊姿態(tài)”。
只是這些東西確實會對你造成某些消極影響,所以要格外注意把控自己的「建議權」。
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你的建議,要把建議留給對的人。
反之,成為對的人,則可以得到許多別人的建議。

我是若終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60天!
覺得寫的不錯,就點個贊吧——據說專欄雙擊屏幕是一鍵三連~
看更多內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