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搓不干凈的泥

越是往北的澡堂子越不缺生意,尤其在冬天。當太陽能里的水被零下幾十度的空氣凍成冰時,就注定了澡堂子里要擠滿人。
洗澡這件事在北方,講究四個字:“坦誠相見”。赤條條,白花花的身子,先是齊刷刷站在噴頭下面,讓身子先過一遍熱水,洗去身上的冷氣。
緊接著就要好好清洗身子。北方的澡堂子里頭,一般都會裝一大一小兩個浴池,所以有的澡堂又得名“公共浴池”。浴池旁邊一般貼著一條告示,上面寫“禁止皮膚病患者入浴”“禁止在浴池內(nèi)搓澡”。畢竟公共浴池是個公共場所,就跟所有公共場所一樣,澡堂的江湖,也有自己道上的規(guī)矩。無論是在更衣室里大鬧著不要洗澡的熊孩子,還是背上紋著龍虎斗的中年大叔,凡是進了澡堂,都得照著規(guī)矩,把身上的泥沖干凈了,才能坐進舒緩身心的熱湯。
至于清洗身子的方法,那又不大一樣了。有的人習慣先搓身子,有人習慣先洗頭。我是習慣后搓身子,而且搓的時候一定會選擇樸實的搓澡巾。因為質(zhì)地偏硬的尼龍布搓澡巾才是北方男人的浪漫?;ɡ锖诘脑∏?,軟趴趴的,基本沒見過它能從身上卸下多少泥。
等身上的泥卸下一層之后,再把噴頭打開,讓溫熱的流水沖洗掉黏在身上的所有灰塵。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就可以泡在浴池里發(fā)呆了。當然,也有人習慣先打完香皂或沖完沐浴露后,再輕輕松松地泡進浴池里頭,直到泡到手指冒出來脫水的溝壑,才戀戀不舍地從浴池里鉆出來。
不過一個人搓澡的時候有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后背總會有一塊地方雙手使不上力,只能讓同去洗澡的人幫忙。或者多花幾塊錢,讓澡堂的搓澡師傅幫忙搓澡,享受搓澡師傅時而溫柔,時而有力道的手法。如果你出門帶的錢足夠,還可以讓師傅給你拍個背做個按摩,這一套流程下來,恐怕只能用“巴適”這個詞來概括了。
不過,我印象中第一次搓澡,其實只留下了很痛苦的回憶。
痛苦的原因很簡單:給我搓澡的人不是熟練的師傅,而是我親爹。
大概四五歲的冬天,那天雖然冷,積雪也沒化,但天氣很好。我爸那天第一次帶我進了熱電廠附近的澡堂子。那會兒澡堂子燒的還都是煤,所以澡堂子一般都配著一個大煙囪,那白白的霧氣直直地就飄到天上了。
雖然我家里人平時都說我爸“不辦正經(jīng)事”,不過在做父親這方面,他還是很負責的。就像是第一次帶我來洗澡,他會幫我洗頭,搓澡,基本上把整個流程都包辦了下來。
唯有一點需要吐槽:他的手法太差勁了。
先不說他給我洗頭的時候就是把頭發(fā)胡亂地搓來搓去,他搓澡的時候用的力氣很大,就好像他是來幫我蛻皮的。任我怎么胡鬧,怎么想鉆進浴池里頭,他也沒有一點停手的心思。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第一次去澡堂子,我全身上下,除了臉,都紅了三天。
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他為什么總是會下這么狠的手。不就是拔了他幾根腿毛,拆了他用了幾年的剃須刀嘛,至于要給我搓掉一層皮嗎……
好吧,這么一想他沒把我揍一頓已經(jīng)是父慈子孝了。
所以搓澡這件事,能找專業(yè)人士盡量找專業(yè)人士。“搓澡搓進了醫(yī)院”這種新聞畢竟還是小概率,絕大多數(shù)的搓澡師傅手法還是很靠譜的。
搓澡師傅有活的時候就在搓澡臺上干活,沒活的時候則坐在更衣室里,刷刷手機嘮嘮嗑。印象中見過的搓澡師傅看起來都很精干。別看他們瘦,下手可很有力道。
等一位客人搓洗干凈后從臺子上離開后,師傅就會招呼下一個客人躺上來了。首先搓洗的是四肢,然后是肚子。搓洗完成后,師傅會讓你先翻個身,接著就著力擦背了。一般擦背的時候,師傅總會用上顧客能承受的最大力氣,把背上的灰都清理干凈才行。搓背時雖然有一點疼,但等搓完了,把灰塵沖干凈后,看著比進來前干凈很多的全新自己,就覺得肉體與心靈都被澄洗干凈了。
而且,這一套下來,等出了浴池之后,就會覺得搓澡本來就應(yīng)該是一件清爽、痛快的事情。
洗完澡之后,心情莫名會變得很好,就好像剛剛搓澡時候經(jīng)歷的痛苦,都泡進了熱乎的浴池里頭,剩下了一身干勁,留給洗完澡之后的嶄新生活。
當然,現(xiàn)在澡堂子也變得更洋氣起來,洗浴中心、湯泉等新模式的澡堂也在我國各地開花。一般運營模式是:在一樓的洗浴區(qū)里洗好之后,可以領(lǐng)一件浴衣,去二樓的休閑區(qū)喝茶、蒸桑拿、健身、吃些小食……做完這些休閑項目后,還可以脫掉浴衣,回到一樓,接著去泡各種湯泉,把生活中的苦悶與不快,留在熱水里頭。
記得有一次泡湯泉,我在更衣室里脫干凈衣服后,走進了湯泉區(qū)。竟看到有一對父子穿著泳褲泡澡堂子,便明白他倆絕對是南方的朋友——這恐怕是這對父子面對北方公共浴池時,做出的最后妥協(xié)吧。
我當做沒有看見,身子搓干凈后,就找了一個溫度適中的池子,鉆進去發(fā)呆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