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更喜歡杜甫
為什么喜歡杜甫的稿子? ?
大家好,我是板凳劉
今天想介紹下杜甫,為什么要介紹杜甫呢?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現(xiàn)自己對杜甫的遭遇以及他所提倡的事情越來越感同身受。
年輕時總覺著李白灑脫豁達,大丈夫有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人生得意須盡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對吧。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纯?,多么牛啊,天子來呼喚我又能怎樣呢,我怎么會去侍奉你呢。
現(xiàn)在回頭看這些句子,雖說有一種豪氣在 ,但總感覺離我們那么遠,遠到無法企及的地步。
普通百姓,又有多少人能不事權貴呢,為生活誰不是每天在奮斗?有多少人能像李白一樣,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呢?
李白是好,但他離底層人民很遠,理想與現(xiàn)實往往也差距很遠。
而杜甫就不一樣了,杜甫始終在人民中間,心系底層人民,為人民發(fā)聲。
杜甫出身于唐玄宗時一個封建統(tǒng)治者家庭,青年時期正處于開元盛世,衣食無憂,生活無比幸福。
年輕時的杜甫“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登泰山而覽眾山小,充滿豪氣,漫游在吳越與齊趙之間,英姿颯爽,對未來充滿信心。
此時的杜甫也相信自己的仕途之路一定會像自己的祖先杜預一樣,彪炳史冊。
但,縱有胸襟壯志,也難改變現(xiàn)實的殘酷。
這也和我們現(xiàn)在年輕人的成長之路如出一轍呀,年輕時充滿理想抱負,但現(xiàn)實往往給人當頭一棒。
唐開元年間,看似歌舞升平,其實隱藏著很多危機。統(tǒng)治階級腐化墮落、豪強大族土地兼并,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在繁重的徭役、兵役之下,生活苦不堪言。
初到長安的杜甫,生活也充滿艱辛。原以為靠自己的才學能在京城大展宏圖,但以李林甫為首的奸臣并沒有給他機會。
落魄的杜甫每天為生計發(fā)愁,靠寫一些吹捧富人的媚俗之詞討生活物資。
有時也靠采集野菜為生,經(jīng)常食不果腹。而他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賣自己采集的藥材。
他曾寫到自己當時的處境:“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此后的杜甫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縱馬暢游了。
說了這么多,那杜甫到底有哪些值得我們的歌頌的呢?
而我為何又更加喜歡杜甫呢?
其實歸根到底只有一條,杜甫心中有人民。他不像李白那樣飄飄仙,不食人間疾苦,杜甫是和底層人民在一起的,他能看到社會的黑暗,
并用自己的詩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反應了社會現(xiàn)實,社會不僅僅是統(tǒng)治階級的繁華,更多的是底層人民的疾苦,他是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杜甫雖然是士大夫是統(tǒng)治階級,但,他能跨越自己的階層,能從人民的疾苦中,來反思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并思考改變的方式,
雖然他窮此一生也沒有改變他所處的社會。但,起碼嘗試過,希望能減小貧富差距,使底層人民能過上好日子。
僅憑這一點也已經(jīng)比歷史上很多的文人士大夫好多了,所以說他值得我們尊敬。
他曾經(jīng)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等一系列反應底層人民疾苦的詩歌,能讓我們看到唐安史之亂的社會悲劇,感受到了底層人民的艱辛。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的生活更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他從長安逃到了甘肅天水,一路上目睹了社會的慘狀。
唐軍抓捕人民去參軍,導致田園荒蕪無人開墾,而官吏又橫征暴斂加重租稅,底層人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甚至出現(xiàn)易子而食的場面。
此時杜甫也是這逃難大軍中的一員,他拖著患有疾病的身子,四處覓mi食,而他剛出生的小兒子也在這場劫難中餓死了。
即使在自己遭受這樣的劫難下,杜甫也沒有忘記人民,他喊出一句:“誰能扣君門,下令減租稅”。
大家要知道,杜甫其實是士大夫一級,他們家是不用交賦稅的,他發(fā)出的這個呼喊其實是為底層人民而喊。
我也不敢深入的想象了,像杜甫這樣不交稅的家庭都出現(xiàn)餓死人的狀況。那底層面臨繁重賦稅、徭役、甚至還沒有土地的人民,他們的日子又是怎樣過呢。
我們經(jīng)常說大唐盛世,其實唐朝真正的盛世沒有多少年。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如果能連續(xù)一百年沒有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農民能吃上飯就算盛世了。
想象也是夠慘烈的。
后來杜甫逃難到成都,剛建好一座草堂又被大風吹倒,此時的他又喊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多么感人的句子,在自己生活沒有著落的情況下,心中想的卻是天下寒士。自己身處逆境,每天徘徊在生死邊緣,心中始終沒有忘記底層人民。
心系人民的人,人民自然心系于你。
可惜的是,即便是身處21世紀的今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愿望依然沒有實現(xiàn)。
底層的寒士依然為了那座茅草屋而奮斗。
能用詩歌記錄人民的疾苦,并發(fā)出吶喊,讓君主減輕人民的賦稅、徭役,這樣的詩人當然比那些只知道風花雪月,追求享樂主義的詩人要好。
但是,僅僅這樣就夠了嗎?
杜甫寫出盜賊本王臣的句子,就是統(tǒng)治階級所說的強盜、賊寇其實也是天子的臣民呀,他們?yōu)楹螘S落為盜賊呢?還不是統(tǒng)治階級的無能與腐敗,
使人民沒有出路,才成為盜賊的。這也說明杜甫有反抗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敢于反抗壓迫也是一種勇氣,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杜甫和魯迅一樣,雖然發(fā)出了吶喊,喚醒了人民,但是并沒有實際解決人民的困難。
有時候,我想, 底層人民到底怎樣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幸福不能只是士大夫的特權。
現(xiàn)在我想明白了,關鍵還是得發(fā)展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只有生產力提高了,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財富,財富多了底層人民才能分得一杯羹。
所以,不用擔心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會讓底層人民失去工作,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每次科學進步都能造福底層人民的。
從杜甫的生平遭遇中,我們也學習到他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雖然為戰(zhàn)亂所害,骨肉分離、漂泊他鄉(xiāng)。
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理想與信念,一直在探索能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方式和方法。
回首杜甫這一生,發(fā)現(xiàn)和我們普通大眾的又是那么像。年輕時充滿理想抱負,在社會上摸爬十幾年后,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和自己當初想的完全不一樣。
雖然一直在努力,也沒有達到曾經(jīng)想達到的狀態(tài)。時間舊了,漸漸會生出挫敗感。此時再回頭讀一讀上學時學過的詩詞,發(fā)現(xiàn)李白離我們確實比較遠,杜甫的人生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
雖歷經(jīng)磨難,但始終不渝,還是要繼續(xù)奮發(fā)圖強,永遠不要放棄。
好,謝謝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