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 g3高達 個人設定與制作教程來啦~

之前視頻是第一次做,沒敢用很多文字,就主打一個啥也不主打,讓很多uu產(chǎn)生了制作方面的誤會,正好本來就準備分享一些設定和制作過程,希望能給感興趣的朋友們解答一些疑惑吧~(爆發(fā)話癆本質(zhì)!(為什么只能上傳100圖啊啊
首先是112處個人設定,如我之前所說制作時盡量保證了添加的每一個零件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但p圖技術實在丑陋,只能給朋友們看這種丑陋的標注了


A組聯(lián)桿為裝飾件,B組聯(lián)桿可以隨頭部運動伸縮。





背包核動力爐與胸口集中散熱頁片通過多段管道連接

座椅和副操縱桿都看不見了






低位后攝和中軸平衡陀螺儀被檢修蓋板遮擋看不見了,可以在后面的制作過程中看到。

看不見的地方也有加很多零件




設計中最著重考慮的一點就是不能影響可動。








好了有名有姓的細節(jié)就這么多了
下面開始介紹一下制作過程~
我不是一個高尚的制作者,不愿意把一個原本繁瑣的、反復失敗的過程變成一個“有觀賞性”的短視頻,這樣對新人有誤導性,(不過其實我也沒能力把我的制作過程拍得好看hhh)。所以制作過程就只有圖片記錄啦~

腳部是在快樂筒之后最先制作的,剛開始沒打算太認真做,是后來慢慢上頭的...所以腳部確實是明顯不如其他地方用心了

內(nèi)部墊了一圈膠棒,這樣蓋上零件能折射微弱的熒光



小腿是整臺eg內(nèi)部空間最大的部分,要添加的東西遮擋關系和先后安裝順序我實在是記不住,就畫了個草圖

一根合適的膠棒恰好可以用零件三個卡榫的三點固定,作為腿部主要骨架

然后就是反復切膠板磨膠板沾膠板







要接線的地方鉆孔。用火加熱后把膠棒彎曲90度,制作散熱管路

這是第一次切膠條做框架,做得太粗了,之后有改善??蚣艿哪z條黏合的時候,膠量一定要控制到肉眼看不見,不然零件就和切割墊結合了。




這四個框架反復失敗了很多次,最后還是粘起來了。但最后組合時發(fā)現(xiàn)多了半毫米,小腿零件合不上了,又拆下來修了一次

彈簧內(nèi)部的桿件要和彈簧做分色,所以現(xiàn)在還不能粘接






這是小腿里要添加的一部分零件的合照。

因為我是加內(nèi)構的同時還想做熒光的,所以膠板本身的熒光非常致命,手涂兩三層根本遮蓋不住,先用三和噴了層底漆,不過作用不明顯還是得手涂很多層才能遮住熒光。


涂裝后就可以把減震的四個部分粘接起來啦

接線有點困難,這個漆包線什么膠水都沾不住,我最后只能靠uv把它“封”在里面。也求大佬推薦一款合適的膠水

下面是膝蓋護甲

用來抵抗跪姿沖擊力的減震



試過的uu一定懂!小尺寸的蝕刻片用棉棒擦滲線完全就是災難,掉毛不說,毛還會粘進槽里,非常難處理。這里直接用刀刮就能方便很多。


陀螺儀主體是舊手機里拆出來的零件,里面插一根膠棒用來發(fā)出熒光,再貼一個蝕刻片圈,最后uv膠做一個類似透鏡的效果。

膝蓋要添加的零件總覽

組裝好,做完熒光貼完水貼,用三和水性噴一層光油,小腿就結束了。之后每一個部分重復這些步驟。

利用大腿中間的大樁輔助固定零件。如果所有零件都粘在零件內(nèi)壁上會很丑陋很粗糙。而且通過在樁孔內(nèi)部加細節(jié)、與周圍其他零件配合,不管是推出孔還是卡榫,它們本身就可以變成一種細節(jié),所以朋友們不要因為這些缺點而抗拒彩透,不妨大膽試一試~



這時切出的框架膠條就細很多啦~




吸取經(jīng)驗教訓,這次先筆涂黑漆,遮熒光效果大大提升

提前切下廢主板上的貼片電容和其它好看的小元件。別告訴我23年了你家還沒有舊手機!好吧沒有也可以單獨購買電容貼片,pdd量大管飽

大腿主要零件總覽

胯部添加的東西不多,過程略了

黃色零件來自rg天密娜廢件,切切涂涂就能用



本來想主打一個不影響可動不影響原結構的,現(xiàn)在只能不影響可動了。連接核動力爐與胸口的散熱管路對我來說比駕駛艙都重要,就算要對原零件動刀子我也一定要塞進去!


因為這個散熱管路,零件安裝次序也要改變,所以把這個地方變成一個大C扣

畫圈都是要挖掉的地方。

然后搓個駕駛艙



胸部主要零件一覽

手臂相對來說簡單很多


打孔有點費勁,是在0.7mm的膠棒上鉆0.5mm的孔

下面是頭部,液壓管也是手機里拆出來的,但桿件彈簧和基座是靠黑色塑料件固定在一起的,拆下來要想辦法把它們重新組合起來


先用臺鉗夾住底座,依次放入彈簧和桿。

鑷子捏住桿,用鉗子鉗住基座上端,均勻用力并滑動一周,桿就被鎖在基座里了。恰好桿頭是光滑球形,內(nèi)部有彈簧,我們就得到一個簡單的可以聯(lián)動的液壓桿。

同樣是手機里的零件,切斷用來還原火神炮的彈鏈

另外給原件火神炮的位置打孔時,因為是脆性透明件,一定不要先用小尺寸打孔再用大尺寸擴孔,看似循序漸進實則會撐裂,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直接用合適的尺寸輕輕地慢慢地鉆。

頭部主要零件總覽

安裝效果
總體的熒光方面,顏色選擇還是比較保守的,第一次做大面積熒光滲線怕配色出大問題,只有部分地方用紅色和綠色做了少許點綴。
那么制作過程就是這些啦~
感謝一點點看到最后的模友,祝諸位模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