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繪梨》,是藤本樹寄給讀者的一封情書

文/耶利亞
藤本樹最新的一部漫畫《再見繪梨》又一次將我折服了,并不僅僅是我,在大多數(shù)的論壇平臺,你到處都能看到眾人對這部作品的贊美之詞。當然,這都要感謝漢化組在當天就將這部作品肝了出來。



在此之前,有人會詬病藤本樹的畫功和動作表現(xiàn),這在他的代表作《電鋸人》和《炎拳》中確有體現(xiàn)。他的長處,一直是荒誕奇異的劇情以及流暢自然的分鏡。在這次的短篇中,藤本樹完美地避開了自己的短處,全篇并無動作場景。通過別出心裁的編排和表現(xiàn),使得一個平凡的故事,讓人讀來詭譎荒誕,卻又飽經(jīng)滄桑。

一如既往的靜態(tài)電影
“漫畫的分鏡給人電影感”,毫無疑問這是對一部漫畫的畫面表現(xiàn)極高的贊美。
因為漫畫本身是靜止的,而電影卻是流動的,能完成這樣超脫自然的跨越實屬不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成本和投資巨大的電影,每一個畫面背后都有著無數(shù)專業(yè)人士的努力。整體所呈現(xiàn)的精致感,不是背后只有作者和編輯,最多再加上幾個助手的漫畫可以比較的。

藤本樹的這篇漫畫就給我很強的電影感。
造成這一觀感非空穴來風?!对僖娎L梨》的整部漫畫劇情就和“電影”這一主題息息相關(guān)。為了契合劇情,藤本樹精心設(shè)計了矩形的畫格,就連方向也都是一字排開,一幕幕的畫面好似電影膠片一樣,從下到上一幕幕推移。這樣精心的設(shè)計讓我將手機從翻頁閱讀,設(shè)置成了滾動閱讀,故事如同流水一般,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


而藤本樹對電影質(zhì)感的追求不僅在漫畫的形式上下足功夫,內(nèi)容上也同樣契合。我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就注意到畫面內(nèi)容會刻意去表現(xiàn)鏡頭的運動,也會在一頁漫畫中采用大量重復的場景,刻意表現(xiàn)出“機位”的存在。加上極為細致的時間刻畫,造就了這部《再見繪梨》無可比擬的濃厚電影感。個人感覺如果又導演要改編成電影,鏡頭都用不上重新設(shè)計。

撲朔迷離的劇情
用兩個詞來描述我看完時的反應(yīng)那就是“一臉懵逼”和“豬腦超載”。心中實在有太多的疑惑,但在迷惑中又有那么一絲頓悟。感覺有千言萬語,卻又如鯁在喉,這就是讀完這部漫畫的感受。

漫畫的劇情實在有太多疑問了。繪梨到底是不是吸血鬼?她到底死了嗎?如果死了,她是什么時候死去的?第二部電影又在何處結(jié)束?最后的爆炸究竟是臆想還是電影?父親影片中說的是真還是假?這些都是一些有趣的問題。

這部漫畫的劇情流程雖然短小,但實在有太多有爭議的地方可以去討論。得益于“電影”這一元素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的統(tǒng)一,漫畫劇情中的虛實總是讓人捉摸不透。一個片段過后,畫鋒一轉(zhuǎn),竟然是影片素材。而同一畫面的定義不同,會造成時間上的歧義。漫畫中這種虛實的穿插和破碎給讀者帶來的思考無處不在。這樣精巧的設(shè)計使得作品在劇情上有著太多的解讀方式。單單憑這樣劇情穿插和組織,以及內(nèi)部的真假辯證清晰地傳達給讀者,就足以證明藤本樹是當下年輕的的漫畫家中首屈一指的存在。
讀完全篇,整部作品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塊玲瓏剔透的玉石,內(nèi)部無數(shù)的花紋相互交錯,在不同角度的陽光下,千回百轉(zhuǎn),美輪美奐。而當你下一次拿起它時,又能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這部它的精妙之處。
這樣的美玉,就不要去摔碎它,去探明每一條紋路的走向了。
因此,對待《再見繪梨》,就不要去拘泥和糾結(jié)于劇情的發(fā)展到底如何,在你第一次拿起這塊奇石,直接去欣賞和感受它的美,也許才是對待這部作品最好的地方。不去分析,而去感受,畢竟能與讀者發(fā)生情感的共鳴的創(chuàng)作,就是最好的創(chuàng)作。
關(guān)于《再見繪梨》給我的感動
“給讀者感動”,是所有文藝作品的目標,只不過藤本樹作品是很特殊的。大部分的作者想要傳達的東西都很專一,會為自己的作品層層鋪墊,讓他們朝著既定的方向,達到情感的高潮。藤本樹卻不管這些,這一頁還是風和日麗,下一頁就是晴天霹靂。二者間的古怪聯(lián)系很難讓人區(qū)分出這是美好的破碎還是升華。這樣混亂中的感動但他總會有一兩個畫面將你觸動。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漫畫在劇情上不止一次地打破空間的距離。而這整部漫畫,又何嘗不是藤本樹自身的獨白,寫給讀者的一封情書呢?在作品中,他無數(shù)次提出創(chuàng)作的概念,以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向讀者展現(xiàn)他的真誠,還有自負。


邏輯終究是為情感所服務(wù)的,創(chuàng)作無論進行多少嚴謹?shù)匿亯|,最后也只是為了博得讀者的一聲歡笑或一滴眼淚。而這些給人帶來幸福的作品,期間所經(jīng)歷的心路歷程,卻是讀者難以想象的。都說藤本樹沒有心,我只是相信他的心,在多年的創(chuàng)作中,已經(jīng)千瘡百孔。而此刻父親的麻木呆滯,也許就是藤本樹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痛苦之后的自我畫像吧。(麻了)

而這里就完全是藤本樹的自夸了,毫無疑問,樹哥有著這樣“厲害的能力”,他不僅能夠決定自己以何種方式回憶起一個人,還能夠控制他人以何種方式回憶起一個人。至于貫穿全篇的“奇異感”,在我看來完全是藤本樹對自己作品的沾沾自喜。

以漫畫為載體,以自己最喜歡的電影為形式,將自己的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心意化作角色的獨白,和讀者面對面交流。《再見繪梨》讓我感動的不是漫畫中的角色,而是藤本樹流露出的自己。他愿意同讀者平等交流,表露自己的心意。有時會沾沾自喜,賣弄自己的本事,自夸自擂,有時也向讀者訴苦,表現(xiàn)創(chuàng)作之艱辛。這樣的坦率和真誠,被悄悄地藏在了漫畫的角落,在我看來實在浪漫至極。
而在最后,藤本樹卻又極為瀟灑。最后的爆炸驚為天人。邏輯什么的,重要嗎?我就問你是不是傻了?這就是我的漫畫!這就是我的自白!

平易近人,卻又狂浪不羈,這就是藤本樹所展現(xiàn)的自我,也是這部漫畫最讓我感動的地方。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出穿。邏輯和劇情什么的都給我滾到一邊去吧,你們愛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在看過三遍后,我似乎了解了一切,但又似乎一無所知,但這些不重要。不管是happy end還是bad end,都不如一個出乎意料的cool end?,F(xiàn)在的我只想在樹哥的下一部新作品中和他一起發(fā)神經(j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