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原創(chuàng)】愛自己:《非暴力溝通》文摘
主體內(nèi)容摘自: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 非暴力溝通(修訂版) (Chinese Edition) (Kindle Location 1985). Kindle Edition.?
如果這樣的引用是違規(guī)的,請與我聯(lián)系我會立刻刪除。

* 若要尋求這個世界上的改變,就讓自己成為改變?!实?/strong>
??
* 我們?nèi)粲帽┝Φ姆绞綄Υ约海秃茈y真正做到善待他人。
* 一旦我們將自己視為充滿瑕疵的丑陋物件,那么以暴力的方式來對待自己還奇怪嗎?
* 在非暴力溝通中,所謂“哀悼”(mourning)是充分連結未被滿足的需要以及因為自認為做得不夠完美而引發(fā)的感受。
【讀書筆記:】哀悼和“內(nèi)疚,羞愧和壓抑”的區(qū)別(后者作者認為不是與生俱來的感受;這點我不敢隨便贊同,如果有看過研究的同學歡迎討論)
???????? * 我認為我們?yōu)樽陨淼囊恍┦虑榘偷磕畹臅r候,是直面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
???????? * 我認為我們對自身的內(nèi)疚,羞愧和壓抑,總會出于對自身的一些判斷和責備:“我做的不好”,“我怎么能那樣”,“我不能這樣做”……
???????? * 這樣想的話,不壓抑并不意味著釋放,通過直面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遇到困難時或許可以找到比憎恨自己更合適的解決辦法
??
* 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需要上,自然就能激發(fā)出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可能性來滿足需要。相反,如果以道德評判來譴責自己,我們不僅難以看到這些可能性,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懲罰的狀態(tài)。
* 以同理心傾聽自己,我們就能聽見行為背后那內(nèi)心深處的需要。一旦和自己建立了充滿同理心的連結,我們就能寬恕自己。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過去的選擇并不理想,需要為之哀悼,但那也是想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 要善意地對待自己,關鍵在于帶著同理心擁抱兩個“自己”:對過去的行為感到懊惱的自己以及當初做了那件事的自己。
* 通過“哀悼”和“自我寬恕”,我們不再譴責自己,進而從中有所收獲和成長,并因而獲得自由。
??
* 如果能時時和自己的需要相連,我們就能采取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行動來滿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