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園林 董氏東園




董氏西園、董氏東園的主人是家財雄厚的董儼。董儼(955——1008),字望之,河南洛陽人。二品大員董儼貪得無厭、人品極差,是個小人。
董儼認為在地方做封疆大吏一個可以撈實惠,一個還不容易御史們咬上。機會來了,“天府之國”的益州知州的位置空了。自己不好意思去皇帝面前要益州知州,董儼思來想去就想到了做過西川轉(zhuǎn)運使的黃觀。董儼讓親家知雜御史王濟去求黃觀在皇上面前推薦自己填這個缺。王濟見到黃觀后,特別提醒黃觀,董儼很不靠譜,不要推薦他??杀亩瓋?,親家都不替自己說話。真宗是個厚道人不愿意給董儼難堪,便任命董儼去青州任知州。但董儼認為,自己被權(quán)臣小人黃觀陷害了,還想讓皇帝改變主意?;噬吓耍闱笕俗岦S觀推薦你,怎么還說人家是小人?;实劭辞宥瓋暗膼毫尤似?,令樞密直學士與御史彈劾他。董儼到地方武裝部當幕僚去了。大中祥符初年,朝廷大赦,重新啟用為郢州(湖北鐘祥)知州,五十四歲時病死在任上。
董氏東園是專供載歌載舞游樂的園林。董家昌盛時,經(jīng)常在此設(shè)宴聚會,喝醉了也不用回家,在院內(nèi)的堂屋里住上十天八天也不是問題。董氏東園的入口朝北,大門口有一顆十圍的巨大的柏樹,結(jié)的柏樹籽像松子一樣大小,吃起來比松子還香。元豐年間,董氏拖欠政府稅賦,官府把他家田地房舍盡數(shù)沒收?!堵尻柮麍@記》中,園子南邊一片殘破的房屋遺跡,有兩個亭子保存較為完好,一個名“流杯亭”,一個叫“寸碧亭”,流杯的意思是可以在此玩曲水流觴的飲酒游戲,寸碧的意思是指遠方的青山碧水,到了眼前只有寸許大小。
西邊有一個很大的池塘,池塘中間建有“含碧堂”。水從四邊瀉進池中,再通過隱藏的管道流出,形成活水。水流早晚都像瀑布一樣噴瀉不止,而池水卻保持平衡,絕不會溢出來。若是酗酒喝醉了,只要來到這個池塘中水榭涼快一會兒,酒就醒了,所以這池塘俗稱“醒酒池”。
司馬光退休后在洛陽居住期間,便喜歡來這個園子里發(fā)呆。并作詩紀念?!队趾投蠔|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暫來猶恨不長居。脫冠解帶坐終日,花落石床春自如。
附《董氏東園》原文;董氏以財雄洛陽。元豐中,少縣官錢糧,盡籍入田宅。城中二園,因蕪壞不治。然其規(guī)模尚足稱賞。東園北向入門,有栝可十圍,實小如松實,而甘香過之。有堂可居。董氏盛時,載歌舞游之醉,不可歸,則宿此數(shù)十日。南有敗屋遺址。獨流杯、寸碧二亭,尚完。西有大池,中為堂,榜之曰“含碧”。水四向噴瀉池中,沒而陰出之,故朝夕如飛瀑,而池不溢。洛人盛醉者,走登其堂,輙醒,故俗目曰“醒酒池”。
宋代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所載董氏東園舊址位于洛陽老城東大街和民主街交叉口的董公祠的一部分。董公祠由兩部分組成:東為祠堂區(qū);西為花園區(qū)?,F(xiàn)院內(nèi)有一棵古槐,直徑3.2米,樹冠覆蓋地19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