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之李頎
百歲老翁不種田,惟知曝背樂殘年。
有時捫虱獨搔首,目送歸鴻籬下眠。
????????所謂神仙日子不過就是能在籬笆旁邊曬太陽,捫虱子,看飛鴻著樹,看農(nóng)家炊煙。陶潛說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李頎的人生,多半在隱逸中度過,此誠老夫之所向往也。
????????據(jù)說少年時的李頎喜歡結(jié)交朋友,結(jié)果同一群富家子弟終日游玩,把一個好生生的家給敗光了。沒了錢財?shù)睦铐犠匀灰簿蜎]有了那些酒肉朋友。此時的李頎才開始躲在潁陽(在今河南登封)閉門讀書,這一讀就是十年。終于在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yè)?。
????????雖則為官,可李頎這人卻喜歡到處游玩,并且還喜歡煉丹。其與當時的一些詩壇大咖關(guān)系密切,常在一起相互唱和,留下了許多高深的詩句。比如王維、高適、王昌齡、綦毋潛等,都有詩什往還。善于煉丹修道這件事,王維還特意寫詩相贈:
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
不知從今去,幾時生羽翼。
王母翳華芝,望爾昆侖側(cè)。
文螭從赤豹,萬里方一息。
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根據(jù)王維寫的這幾句詩,可以推斷作為信佛的王摩詰,其實也對道教深信不疑,只是李頎終究沒能長出一對翅膀。
????????李頎能和這些詩界大咖混得風生水起,說明其本身也是個大咖。相比王摩詰的清新自然,禪茶一味,相比王昌齡的激昂沉郁,簡練清峻,李頎的詩則是音韻變幻,意境幽深。李頎在很大程度上對社會是不滿意的,至少對國家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不滿的,雖然他不敢明面上批評指正,但背地里卻極盡諷刺之能事。幸虧唐朝沒有網(wǎng)絡(luò)敏感詞,否則李頎的《古從軍行》就真無法發(fā)表,也無法讓今天的我們體會到那種開闊的筆法: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李頎寫詩,特別是七言長詩,善于換韻。我們知道,換韻是詩家之大忌,不具有深厚的詩家功底的詩人,往往不敢寫長詩,即使寫長詩也不敢隨便換韻。而李頎卻恰恰相反。蓋因其對詩的音樂性把握深刻。通過換韻,將情緒步步深化,特別是在平仄音韻中互換,尤其需要高操的技巧。這首《古從軍行》就是典型的代表。這首詩表面上寫漢武帝伐匈奴,指出漢武帝的窮兵竇武,實際上是諷刺當朝天子的連年征戰(zhàn),已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特別是后一句:空見蒲桃入漢家。?提示當年漢武帝頃全國之力,只是為了在漢宮旁旁邊種植幾株葡萄,其諷刺意味猶其深刻。象李頎這種專寫諷刺詩的詩人,那官場上不被遷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所幸他有自知之明。
????????除了這種以古意做諷刺詩之外,其描述音樂的詩也堪稱一絕,李頎寫過三首描寫音樂的詩,茲錄其一首: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
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涼州胡人為我吹。
傍鄰聞?wù)叨鄧@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
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飆風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飗,九雛鳴鳳亂啾啾。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黃云蕭條白日暗。
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
????????作為歌行體的代表,李頎在此首欣賞觱篥的詩中,七次換韻,每次換韻皆依據(jù)韻律的高低,不精通音律的人,即使有最好的詩才,也斷然寫不出如此空前絕后的賞樂之詩?!短瀑t三昧集箋注》如此評價此詩:步步踏實,絕不空衍。亦是對疊,妙乃如此(“傍鄰聞?wù)摺倍湎拢6际钳B,甚得聲韻。換韻平仄互用,吋多用二句一解,自覺音調(diào)急促。
????????
????????李頎的送別詩,邊塞詩,閨怨詩其實也都不錯,終因其光芒比不上他的諷刺詩和音樂品評詩,在此略去。
????????老夫之所以喜歡讀《唐才子傳》,是因為文辛房不以功利的角度來寫這些才子,而且作者的褒貶之意亦不明顯,讓讀者自行判斷。李頎其人,才高于世,而好隱逸,不做沽名釣譽之舉,實乃難得?!短撇抛觽鳌啡绱嗣枋鲋?
????????頎,東川人。開元二十三年賈季鄰榜進士及第。調(diào)新鄉(xiāng)縣尉。性疏簡,厭薄世務(wù)。慕神仙,服餌丹砂,明輕舉之道,結(jié)好塵喧之外。一時名輩,莫不重之。工詩,發(fā)調(diào)既清,修詞亦秀,雜歌咸善,玄理最長,多為放浪之語,足可震蕩心神。惜其偉材,只到黃綬。故其論家,往往高于眾作。有集今傳。
????????中國自古以來,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李頎在道教的路上越走越遠,終于成為后世之人心中的景仰,千年之后,江湖上已經(jīng)沒有了李頎的身影,卻依然還盛行著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