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治乳腺癌月來臨,專家詳解女性呵護“乳健康”攻略
“她健康”離不開“乳健康”。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以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乳腺疾病的患者群體正在不斷擴大,并且出現(xiàn)了年輕化趨勢,乳腺癌更是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惡性腫瘤疾病,也被稱為“粉紅殺手”。
每年10月是“粉紅絲帶”全球防治乳腺癌月,旨在將“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理念傳遞給廣大女性,呼吁大眾關注乳腺健康。在全球防治乳腺癌月到來之際,10月20日,江蘇省腫瘤醫(yī)院內科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蔚藍講壇》公眾號、視頻號創(chuàng)建人,江蘇省腫瘤化療與生物治療委員會第一屆乳腺癌學組副組長孫蔚莉教授做客新華日報健康直播間,通過一場主題為《關注“她”健康 呵護“乳”健康》的精彩訪談,向公眾普及乳腺健康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增強大家對于乳腺疾病的預防意識,促進公眾關注并認識到乳腺癌早防早治的重要性,共同傳遞呵護女性乳腺健康的“粉紅絲帶”,助力廣大女性遠離“粉紅殺手”?。

積極預防及時篩查
讓“粉紅殺手”乳腺癌無處遁形
2020年,全球統(tǒng)計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已超過了肺癌,上升至第一位,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危害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據(jù)國家癌癥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在我國女性患有的惡性腫瘤中,乳腺癌高居榜首,每年有約30.4萬的中國女性被發(fā)現(xiàn)患有乳腺癌。
不過與此同時,乳腺癌也是目前少數(shù)防癌普查有效的腫瘤之一。作為一名長期投身于防癌科普宣教工作的資深專家,孫教授在訪談節(jié)目中提醒廣大女性朋友,一定要充分了解乳腺疾病的預防知識,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倡做好乳房的自查,重點人群及時做好篩查,通過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讓“粉紅殺手”無處遁形,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孫教授介紹說,乳腺癌早期常表現(xiàn)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癥狀,晚期可因癌細胞發(fā)生遠處轉移,出現(xiàn)多器官病變,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乳腺癌發(fā)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活習慣、長期慢性乳房良性疾病、環(huán)境污染、遺傳因素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遺傳因素,乳腺癌與特定的基因有很大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有特定基因的人患乳腺癌的幾率要比普通人高出許多。該基因被稱為“乳腺癌基因”。研究表明,一級親屬患乳腺癌的婦女發(fā)生乳腺癌的幾率比無家族史人群高2-3倍,若一級親屬患雙側乳腺癌,則相對危險度高達9倍。
孫教授還介紹,包括45-74歲女性人群,月經初潮年齡小于等于12歲、絕經年齡大于等于55歲女性人群,初次生產年齡大于等于30歲、無哺乳史或哺乳時間短于4個月女性人群以及有乳腺活檢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術史人群, 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人群,使用雌孕激素聯(lián)合療法治療半年或以上、僅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半年或以上人群,幼年時胸部有過放射治療者,都可以視作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建議這些人群應該注意進行乳腺癌的篩查。
生活方式也與乳腺癌的發(fā)病有一定的關系,孫教授表示,例如營養(yǎng)過剩、肥胖、高脂飲食、過度飲酒等,都會增加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她指出,我國女性人群乳腺癌的發(fā)病年齡平均比歐美國家女性提早十年左右,高發(fā)年齡在45到55歲,這個年齡是女性重要時段,因此對于女性群體而言,充分認識乳腺癌這種疾病,增強自己的預防意識至關重要。
訪談中,孫教授還向廣大女性朋友介紹了乳房自查的方法,比如觀察乳房外形的變化,有無紅腫,有無表面隆起,乳頭有無溢液,凹陷等。自我檢查最好是每月一次,女性朋友從20歲開始即可進行,最適宜檢查時間是在月經后1周。 此外,臨床上檢查乳腺的方法主要有超聲,鉬靶,核磁三種,也被稱為乳腺檢查“三劍客”,其中超聲檢查是最常用的方法,普通女性一般建議40周歲開始篩查。高危人群篩查可將起始篩查時間比一般女性提前10-15年。
科學應對合理治療
乳腺增生不必聞之色變
相比較乳腺癌,乳腺增生的發(fā)病率要遠遠大的多,是更常見的一種乳腺疾病。有不少女性朋友在進行婦科體檢后,會在體檢報告中發(fā)現(xiàn)乳腺增生的診斷,于是就不免心生恐慌,擔心這可能是一種癌前病變。
孫教授介紹說,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見的乳房疾病,發(fā)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愈加低齡化。據(jù)調查,約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見于25~45歲的女性。主要表現(xiàn)在乳房的脹痛以及乳房的結節(jié),很少的患者會出現(xiàn)一些乳腺的溢液,常見的是一些單純的小葉增生,占到乳腺增生的患者的7成左右比例,小葉增生大多是由于激素的水平改變,導致小葉出現(xiàn)腫脹、充血,所以會使得乳房脹痛明顯,但通常它并不會導致癌變,所以廣大女性朋友也不必聞增生而色變。
得了乳腺增生,是否需要用藥治療?又能否徹底根治?對此孫教授介紹說,對于有一些癥狀表現(xiàn)的乳腺增生,首先建議是調暢情緒、緩解壓力、改善生活方式,若仍無改善,也可以采用藥物治療,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還是很容易痊愈的,在這方面,中醫(yī)藥對癥治療的效果也很好。然而,乳腺增生的確是一種易復發(fā)的疾病,雖然經過治療可以消除癥狀,如果情緒不暢、壓力過大、飲食不節(jié)等,就會導致乳腺增生的癥狀再次出現(xiàn)。
另外,乳房疼痛是每個女性都會出現(xiàn)的,大多數(shù)疼痛在25歲-60歲左右,雖然可能疼痛的感覺程度不一樣,但都會出現(xiàn)。 年輕的女性一般是乳腺增生所致,中年女性一般是增生伴隨退化,55歲以上的女性一般是退化不全所致。無論是增生還是退化的過程都伴隨著疼痛,年輕女性周期性明顯,疼痛多與月經周期有關,中老年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乳房疼痛的周期性會逐漸模糊,疼痛多與勞累,生活壓力,情緒等有關。
孫教授介紹說,事實上乳腺癌患者的腫塊一般都沒有疼痛癥狀??傮w上看,女性乳房疼痛多源于激素環(huán)境的生理性改變,比如壓力過大、負面情緒、勞累熬夜、圍絕經期生理改變、外源性雌激素攝入等會造成激素比例失調,從而導致乳腺增生或者退化不全,產生了疼痛。這樣的疼痛并非疾病,而是一種應激性的生理反應,基本上無需特殊處理,因此對于女性而言,改變不良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在乳腺疾病治療領域,中醫(yī)藥在長期的臨床治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較為獨特的治療優(yōu)勢,對乳腺增生這樣一種易復發(fā)的疾病,中醫(yī)藥是通過辨證論治對機體進行整體調節(jié),來緩解比如疼痛癥狀以及其他伴隨癥狀,可以更好的滿足臨床治療需求。相關資料顯示,以治療乳腺增生的新一代中成藥乳結泰為代表,采用疏肝理氣為主、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為主的治法,可緩解乳腺增生病帶來的乳房腫塊脹痛等癥狀,同時其組方中的半枝蓮也在臨床上被證明具有多種抗腫瘤作用成分,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免疫調節(jié)、抗腫瘤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細胞的端粒酶活性、抗氧化等藥理作用。
防病“妙招”重在日常
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女性“護乳”良方
對于廣大女性朋友而言,預防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的威脅,真正呵護好“乳健康”,更需要打好“整體仗”,從生活習慣的方方面面著手,真正建立起健康生活方式,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訪談中,孫教授特意給女性朋友支出了一系列看似很平常、但卻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妙招”。首要的一點就是保持良好心態(tài),因為心情好了,卵巢的正常排卵就不會被壞情緒阻撓,孕激素分泌就不會減少,乳腺就不會因受到雌激素的單方面刺激而出現(xiàn)增生,已增生的乳腺也會在孕激素的“照料”下逐漸復原。
第二就是飲食調整,日常飲食中盡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可多吃蔬菜和水果或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提倡遵循低脂高纖飲食原則,多吃全麥食品、豆類和蔬菜,增加人體代謝途徑,減少乳腺受到的不良刺激。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尤其需要注意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或過于油膩的食物,還需避免自行隨意服用含有激素類的保健品。
第三是要注意適當運動,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需做到勞逸結合,尤其注意避免過度熬夜,睡眠不僅有利于平衡內分泌,更給體內各種激素提供了均衡發(fā)揮健康功效的良好環(huán)境。
此外,女性需要注意選擇寬松舒適的內衣,已婚女性應注重和諧夫妻生活,產婦應注意妊娠、哺乳,注意調理月經,防止月經紊亂等等。
孫教授還特別提到,雖然男性乳腺不易發(fā)生腫瘤,但仍有可能患乳腺增生等疾病。這與體內雄激素水平降低、飲酒抽煙、使用藥物以及部分疾病因素有關。雖然男性乳腺疾病是絕對的“少數(shù)派”,但也切不可礙于面子問題而耽誤治療。
全球防治乳腺癌月期間,通過開展此次線上訪談直播,以專家面對面生動科普的方式,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意識,促進廣大女性樹立科學預防乳腺癌的理念,使更多女性做到早知曉、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告別乳腺疾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