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教育究竟害了誰?教你幾招給孩子足夠的教育與關愛!
之前彭老師在看新聞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一則辯題:一周陪伴孩子不足12個小時的爸爸會被取消爸爸資格,你支持嗎?
這是奇葩說第五季第三期的辯題,最后是正方贏得了辯論,即現(xiàn)場的觀眾認為爸爸一周陪伴孩子不足12個小時,就應取消其爸爸資格。而這道題的出現(xiàn)正是反映了如今父親教育的缺位現(xiàn)象。2019年05月,歐派廣告“共享爸爸”的創(chuàng)意傳遍朋友圈,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在這個共享經(jīng)濟時代,爸爸也能共享時,恰恰是我們整個時代的悲哀。
事實上,近些年我們在家庭教育上越來越重視父親和母親的共同養(yǎng)育,家庭教育者們也紛紛倡導要打破原來由母親單獨教育的模式,鼓勵父親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銀河補習班》中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臺詞---“對不起兒子,爸爸也只是第一次學著當爸爸”,然而,隨著社會壓力增大,爸爸們的重擔也就意味著抽不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那么我們如何利用寶貴僅有的時間來提高相處質量呢?
第一、盡量多抽出一點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父母們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與孩子的認知發(fā)展有微弱的聯(lián)系,但相處時間與教育活動有較強的聯(lián)系。家長朋友們可以和孩子多花一點時間在教育活動上。
第二、與孩子平等相處
每一個靈魂都值得被尊重,尤其像小孩子這么有趣的靈魂,我們更要努力尊重和保護。當我們把孩子放在與我們平等的地位、把他們當朋友看待時,我們常說的很多親子問題實際上就可能會迎刃而解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孩子,我們又希望父母如何與我們相處呢?我們想象的就是孩子想要的。?
第三、學會鼓勵和贊揚
每個人想聽到的都是贊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和斥責。且相比于獎賞玩具等物質性獎賞,人對贊揚和鼓勵這種社會性獎賞是不會輕易滿足的。如果是對孩子動不動就是劈頭蓋臉的批評,從不給孩子的學習效果給予反饋,孩子自然就會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自己是父母的阻礙,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這不僅對親子關系不利,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第四、耐心、耐心、再耐心
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慢文化”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如今,每個人都在極速前進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也不能“揠苗助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耐心,慢一點再慢一點,看看他們成長過程中這一路的風景,保護好他們對于這個世界的好奇以及耐心解答他們頭腦中十萬個為什么的疑團。家長們在此過程中可以加強自我暗示,提醒自己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總之,爸爸媽媽是園丁,孩子就是小樹苗,只有呵護與陪伴才能促進他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