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技營銷亂象(請容我噴個爽)

吸引力定律可以說是挺真實的一個東西,我一直在試著模仿LTT的方式去管理無菌室的工作群,如今我又看到了一通驗證了我猜想的視頻——綠廠還真把RT和DLSS當(dāng)一回事了。
消費主義的部分不必多說,公司為了盈利會去軟控制媒體用皮炎看都看得出來,但為什么說事“軟”控制?因為蒙蔽雙眼的那部分消費者都會這么為那些媒體開脫——人家要恰飯的。那我這么問你:憑什么“公正”地去評測一項人類科技結(jié)晶,會讓你覺得這恰不到任何一點飯?
“邪教”是怎么成立的:利用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不安,他們需要一個能依求的“夢”,然后在頭頭的煽動下加強控制力并從中獲利。
人們是弱小的,10個人難免有8個人被拐進去,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戴上眼鏡去看清并思考這個世界。他們也有問題,但難道發(fā)起人就無罪?
我看過幾個科技飯圈最離譜的評論,大都是“以個體代表整體”的傲慢式抨擊,諸如“現(xiàn)在還有誰開1080P玩游戲?”、“有光追誰不用?”這類的言論。怎么回復(fù)這些人呢?
Fk U,Nvidia.
你問我誰開?我,我拿著2070super開1080p。誰不開光追?還是我,我拿著2070super不開光追玩游戲。我直接攤開來講:幀率低于144時,我都能很明顯的感覺到,而且嚴(yán)重影響我游戲體驗,影響了我對人物操作的執(zhí)行力,影響了我對游戲的代入感?!吧系酃狻焙湍切╃R反不真實確實也影響沉浸感,但不好意思,我不是那種3、60幀就玩得下去的人。
所以即便我拿到30系,我一樣選擇1080+不開光追,DLSS我可以接受,畢竟1080p下感覺不太出降分辨率紋理。
沒有任何人排斥當(dāng)今社會布署開來的媒體和傳銷體系,這種信息的加工美化能讓我們更輕松地了解新生產(chǎn)品,自媒體的誕生也提供了更多的職位。但另一方面呢?層層加工以至于我們無法看到成本,就像不透明的廚房一樣,我們連蛋包飯的蛋有多厚、料里面加了多少香精都不清楚。本身消費者的辛苦錢買哪張顯卡都得考慮一下,如今碰上軟控制評測——哦吼,完蛋。
究竟“吹捧這個產(chǎn)品”是你希望的?還是消費者希望的?還是宣傳的這個中間媒體人希望的?媒體人的本質(zhì)到底是哪一方?脫離群眾的自媒體測評真的是給觀眾看的?Awsome,獨享moment(指老板看著財務(wù)部清點收支)。
作為消費者,別整天跟我“我是x粉”了行不行,你作為那個x粉都不明白那個產(chǎn)品優(yōu)劣何在,那你要怎么管自己叫“粉絲”?“烏托邦”很美好,但這是讓你陷入營銷的借口嗎?耳機孔沒了之后的你,明明是你被廠商牽著走去適應(yīng)了廠商的作為,卻口口聲聲地說“啊,我也用不上耳機孔”“藍(lán)牙是當(dāng)擺設(shè)的?”。別再這么做了,我看著你手里浪費在轉(zhuǎn)接線上的錢都心疼,跟我玩手游吃雞還得開外放玩、沒法聽聲辨位被吊著打都無奈。
你作為一個消費者,被消費主義繞得團團轉(zhuǎn),連自己的需求都不敢正視,甚至心甘情愿受你心中“大廠”的軟控制,最后跟我講“受害者有罪論”??赡苓@就是深受社會達(dá)爾文主義洗腦下的“適者生存”和所謂的“弱肉強食”,那你作為一個“適應(yīng)了無耳機孔卻因此被束縛住”的人,你覺得你能算“強者”嗎?應(yīng)該不能算吧?那吹捧的底氣從何而來?

不論企業(yè)也罷、自媒體也罷、平民百姓也罷,只要摻入了控制鏈、參入了營銷體系之中的人,他們的言論幾乎都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因為他們忽視真相、踐踏真理,過程充斥著控制欲,將自己的天賦應(yīng)用在“謊言”之上。
人類的進步都是靠“變廢為寶”的話,可能未來哪一天我們就能看到黃金處女糞產(chǎn)業(yè)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