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華為,臺積電的業(yè)績?yōu)楹尾唤捣瓷?/h1>

文/騰馬丁博士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世界需要先進的硅芯片,只有臺積電才能大量制造?!辈魉固狗治鰩熑缡钦f。
臺積電,全稱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簡稱:tsmc。這家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制造商,最重要的兩家大客戶,一是蘋果,二是華為。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臺積電失去了華為訂單。這家并不想被政治原因影響的臺灣公司,與華為一起,在去年中旬一夜走紅。
在臺積電的年銷量中,華為占14%,僅次于蘋果。
然而,在最近的一系列消息中,對汽車行業(yè)而言,都并不樂觀。
01
失去華為之后,臺積電的業(yè)績,居然不降反增。
1月14日,臺積電發(fā)布第四季度財報。第四季度,臺積電凈利潤1428億臺幣(約合330.36億元人民幣),超過分析師預估的1371.9億臺幣。
從營業(yè)利潤來看,臺積電第四季度取得1571.2億臺幣(約合363.49億元人民幣)的成績,同比大幅增長26%。
去年至今年年初,臺積電股價持續(xù)連漲,市值已經超越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夏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10大企業(yè)。
這個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也在更多業(yè)內人的意料之中。

臺積電,作為一家芯片制造商而非設計商,一家代工廠,但它的地位與其他行業(yè)“代工”、“制造”的意義完全相反。比如,富士康代工了60%的iPhone,然而大頭被蘋果拿走,自己僅拿2%利潤。在汽車行業(yè)的微笑曲線中,制造環(huán)節(jié)利潤最低。
但在臺積電,第四季度營業(yè)毛利率高達43.5%,上個季是42.1%。
如果簡單分類,把芯片行業(yè)分為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三個環(huán)節(jié),那么,中間的制造環(huán),恰恰是技術難度最高的一環(huán)。目前,全球具有先進制程的芯片制造企業(yè)只有臺積電、英特爾和三星三家。其中,三星是自家“一條龍”自產自用,英特爾主要優(yōu)勢是PC芯片,在移動端沒有太大話語權。
也就是說,在最大市場的移動產品芯片行業(yè),臺積電的角色是一個“甲方”,它的產能,隨著華為一去,立刻就被蘋果、AMD等企業(yè)填滿。拿到臺積電產能的企業(yè),基本上就拿到了領先產品的“尚方寶劍”。
在消費電子的世界里,制程越先進,意味著芯片性能提升、體積更小、能效更佳,這也是為什么告別了臺積電的華為手機,基本與旗艦機型無緣的原因。
臺積電目前銷量占比最高的是5nm芯片、7nm芯片,3nm也將很快在年內試產。相比之下,我國大陸地區(qū)芯片制造企業(yè)領軍企業(yè)中芯國際,目前僅能量產14nm制程的芯片,落后臺積電2-3代。
臺積電暴熱的行情,首先就源于最大客戶蘋果。如蘋果iPhone 12搭載的A14芯片、蘋果Mac自研M1芯片、高通X55基帶等芯片需求劇增,讓臺積電5nm、7nm芯片產能一直處于滿載工作狀態(tài)。

而由于全球疫情影響,就連落后的制程也出現(xiàn)短缺,臺積電很開心,把先前的優(yōu)惠政策取消了。
02
可以預見地,臺積電未來幾年的銷售形勢將更加火爆。
首先,大行情,5G、AI、物聯(lián)網行業(yè)火爆,芯片需求只能有增無減,萬事萬物都將有一個芯,未來市場空間很大。
其次,臺積電制程的先進性,已經顯著超越了英特爾和三星。全球僅有三家高端芯片的企業(yè),臺積電已經一騎絕塵。
就在日前,路透社報道,英特爾計劃委托臺積電生產部分芯片,希望藉此對抗英偉達的崛起,將采用其7納米工藝的強化版。
這里不得不提,英特爾原計劃推出的7nm芯片,因工藝問題宣布推遲上市。這意味著,臺積電、三星追逐5nm制程之際,英特爾的最新工藝才剛達到10nm級別。在自產自銷下,英特爾10nm制程的良品率也并不理想,導致其在芯片市場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有業(yè)內人分析,英特爾想在處理器市場重新奪回榮耀,必然選擇最優(yōu)秀的臺積電。
臺媒表示,保守看,英特爾會先將20%的訂單交給臺積電代工,使得臺積電業(yè)績在未來幾年繼續(xù)強勁增長。
當全世界唯三先進制程的英特爾,都將制造生意拱手讓給臺積電,世界會變成怎樣?
日前,聯(lián)博投資發(fā)布了一份關于臺積電的報告,標題是“當全世界需要你”。

當前的大環(huán)境下,一個順理成章的問題是,當中美處在科技博弈的風口浪尖,臺積電會不會左右為難?
這并不是臺積電的問題,而是高通的問題。
貿易戰(zhàn)之下,高通只能辛苦游說美國政府,希望能恢復對華為的供貨。禁令生效之后,高通的業(yè)績果然應聲下跌,2020年第三季度其全球霸主的地位讓位于臺灣企業(yè)聯(lián)發(fā)科。
而臺積電,則處在供不應求的幸福的煩惱之中。臺媒分析稱,臺積電2021至2023年資本支出將逐步提高,分別增加到210億、250億及230億美元。
臺積電,將在資本、科技與人才的高度密集中,進一步拉開與其他對手的差距,與此同時,芯片制造的訂單將向臺積電更快速地集中。
03
在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來臨之際,臺積電,將以非常迅猛的態(tài)勢走進汽車產業(yè)之中,并對其施加極為重要的影響。
先看一個眼前的問題。
去年以來,南北大眾等多家車企爆出不得不因芯片短缺而減產的消息。與很多人猜想的不一樣,汽車芯片的斷供并非政治原因,只是疫情之下消費電子行業(yè)芯片的快速提升,直接擠壓了汽車芯片的供應。
IHS Markit表示,對于車市而言,一直到明年上半年,車用芯片缺貨狀況可能難以緩解。汽車缺“芯”,將在短期內成為常態(tài)。
這給車企提了個醒:國產替代,在大陸企業(yè)短期內無法超越臺積電的前提下,是否在有計劃地抱團突圍?

從宏觀角度看,芯片制造企業(yè)沒有車企的大批量采購,就很難產生足夠的利潤和量產經驗來維持正向循環(huán);但從微觀角度看,汽車芯片需要高安全、高穩(wěn)定,車企或零部件商傾向于保守選擇成熟芯片而非國產芯片,弱者愈弱的效應很容易成為現(xiàn)實。
再看一個很快將到來的問題。
誰沖擊了車市?毫無疑問,特斯拉。
那么,誰將沖擊特斯拉?毫無疑問,蘋果汽車。
而這兩家來自美國的科技企業(yè),在汽車芯片上,共同選擇了臺積電。

上個月,外媒報道稱,臺積電和蘋果正在合作開發(fā)自動駕駛芯片技術,努力在美國生產“AppleCar”芯片,并正在談判供應鏈協(xié)議。
這個消息一點也不奇怪,在移動領域,蘋果已經是臺積電的最大客戶。在庫克眼里,蘋果汽車將很快實現(xiàn)“讓人們上車后有一種iPhone體驗”。
在去年8月,外媒報道臺積電將開始為特斯拉代工芯片HW 4.0。這個消息也并不意外,實際上特斯拉快速量產之后,一直在臺灣尋找蘋果的供應商,頂級芯片非臺積電莫屬。
反過來看,為特斯拉代工芯片,對臺積電未來的發(fā)展非常有利。汽車芯片將在未來幾年迎來大爆發(fā),臺積電從特斯拉切入,將就此進入汽車芯片市場。
有業(yè)內分析認為,汽車進入智能化時代后,幾顆關鍵的主芯片,包括汽車座艙、智能駕駛和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芯片,都與手機 SoC (片上系統(tǒng),簡單理解為系統(tǒng)芯片)芯片高度重合,手機領域芯片稍作修改就可用于車載領域。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2020 年11月11日,蘋果自研芯片M1正式亮相,這顆芯片稍作修改就可以用于汽車座艙和無人駕駛。這顆M1芯片,也被認作是蘋果從手機領域向手機以外領域擴展的標志。此外,蘋果收購了英特爾的基帶團隊,將來也能推出5G V2X芯片。

也就是說,臺積電目前的幾家大客戶,也是目前在移動領域取得累累碩果的蘋果、高通、聯(lián)發(fā)科,也將會把優(yōu)勢延續(xù)到智能汽車領域。
由于芯片的設計與制造高度綁定,那么今天已經取得核心地位的臺積電,也將很快成為各大汽車媒體的頭版頭條。
最新消息是,臺積電將在美國、日本建廠。盡管從產業(yè)布局上,臺積電一直堅持“臺灣優(yōu)先”策略,始終將其最先進的產能放到島內而非島外,但其對美依賴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美國占到臺積電業(yè)務的六成以上。
而如此政治態(tài)勢之下,這家一直想保持技術中立、本土情懷的中國臺灣企業(yè),在下一個智能汽車時代何去何從,就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