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如此包裝】:聊聊趙麗蓉老師

趙麗蓉老師演過的小品不算很多,但是有趙奶奶的小品大多很好看。就連早幾年我不太喜歡的郭達老師(在大宋提刑官里的刁光斗演的特別好)和蔡明老師(后來的第一步毒舌老太太演的很棒)的作品,因為趙麗蓉老師的加入,都變得特別精彩,是的,就是那部《追星族》。
趙麗蓉老師這位神奇的藝術大師,就像是化學反應里的催化劑,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有趙老師在的舞臺,天然就多了一種奇妙的親和感,雖然趙老師本人是評劇演員,但你從這位老人身上感受不到什么大師的氣場,她就像是你家里的奶奶/姥姥。
如果說趙麗蓉老師和家里的普通老太太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身上質樸傳統(tǒng)的氣息之外,有著一股正能量,總是向著積極、美好的方向努力。令人頗感意外的是,當你認為她很傳統(tǒng),文化水平低時,她卻能拿出英文歌,不輸給伴舞的舞蹈,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這一系列放在一位不識字的老人身上令人瞠目結舌的技巧,趙老師在臺下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趙老師身上的“努力、奮進”,是表里如一的,而非特意包裝出來的人設。而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例子,也讓喜歡趙麗蓉老師的人,更是對她肅然起敬。

對我個人來說,趙老師我最喜歡的作品,便是《打工奇遇》和《如此包裝》。這兩部作品中傳遞出的理念,很多即使放到如今也依然適用。而在帶給大家歡樂的同時,這兩部作品也同時犀利地諷刺了社會現象。無論從劇本還是立意上,都十分的高。
不過鑒于篇幅有限,今天就只寫《如此包裝》了,《打工奇遇》如果想看,且覺得我這篇寫的還行,就在評論區(qū)告訴我,我明兒再動手寫。

《如此包裝》1995年作品

在小品《如此包裝》中,鞏漢林老師飾演的是一位明星制作公司(類似于目前MCN公司)的總監(jiān)。而趙麗蓉老師飾演的是一位評劇大師(即是飾演本人)。
明星制作公司,是有錢沒人才,本身也缺乏文化,包裝明星的手法也是千篇一律,無非利用普通人追逐時髦的愛好,以“服裝要穿得露”、“無論什么都要結合流行文化,例如Rap和現代舞”來迅速獲取流量。而本身鞏漢林老師飾演的公司總監(jiān),本身沒有任何文化內涵,只能通過給自己留個小辮子,凸顯自己是藝術公司總監(jiān)的身份。深得有內容蹭內容,沒內容蹭外形的道理。
就仿佛如今的,你別管我有沒有錢,只要我買了輕奢,戴著綠水鬼,我就和富婆是一個圈的。是一個道理。

而趙麗蓉老師,作為一名資深的評劇演員,想要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但是連拍一個評劇的影像資料(MTV)都沒有錢,只能空有一身本事,看著自己一天比一天大的年紀捶胸頓足。
正如同趙老師口中所說“要說這錢吶,真是好東西,你就拿我們拍戲說吧,正需要錢呢”。
我們從這一小段對話中,就能清楚看到趙老師在小品中的人設,她想弘揚民族文化,但她那一輩兒的人,心里根本沒有“自己”。
“你給我TV,你還給我錢,這不合適啊。”從趙老師身上,我們能看出她樸實善良的性格。并不像如今很多人只是“向錢看”。
而小品的矛盾自然便從兩個截然相反的人設中產生了。
鞏漢林老師,需要評劇大師的“名氣”為自己帶來流量,然后用“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吸引大眾,為自己的公司賺錢。
趙麗蓉老師,心里最多的事兒,就是要將“評劇”這門藝術發(fā)揚光大。
兩人進的就不是一道局。
明星制作公司利用的套路,正是“合同”,在趙麗蓉老師進門時,熱情非常好話說盡,給予巨額現金,利誘趙老師簽下合同。而當趙老師簽了合同,則立刻變了一副嘴臉。
當然小品是用“麻辣雞絲”破局的,這點我們都知道了。以至于在小品的末尾,我們可以為壞蛋“明星制作公司”的倒閉而拍手叫好,笑看趙老師罵罵咧咧的離開。
但如果你對近年來的網紅與MCN機構的簽約合同,有那么一點了解,你大概會覺得這個劇情,實在是讓人后脊梁發(fā)涼。
遠到林晨同學,近到李子柒……倘若在合同上趙老師真的簽了自己的名字。那么原本就沒錢的她要么就等著天價罰款,要么就只能甘愿成為明星制作公司的流量密碼。
一個原本一心想要“弘揚評劇的老藝術家”,恐怕到最后會因為一系列的MTV,被人稱作“老藝術家為了賺錢臉都不要了?!?/p>
但我并不想夸贊這個小品有什么“前瞻性”,因為坑人的套路,一直就是那么幾種,輪回過幾次后,也不過是換了名字而已。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那時全國各地的群眾,言論相對還是比較寬松的。
這是我在寫“羊肉串”的簡要分析時,文章下評論有人提起的事情。
我們不妨就拿“如此包裝”來說一說這個問題的產生:
趙麗蓉老師在小品中,曾將梳辮子的鞏漢林稱作“這閨女長得真?。▃un)”
也說過露背的衣服“后脊梁還沒縫上呢”,“你這也沒包住,都露著呢?!?/p>
這樣的臺詞,一來是利用趙老師老年人相對傳統(tǒng)的身份,凸顯出對新興事物的不理解。
二來也是利用一個老年人的身份,對于“男人不像男人”,“穿衣暴露有傷風化”的行為進行諷刺,但這種諷刺是溫和的,你可以把它推給“老人不懂這件事”。
不過對于言論愈發(fā)不友好的今天,倘若這個小品放到現在,哪怕仍然是一個同樣演技精湛的老藝術家來演,可能也會被扣上“不允許不同的美存在嗎?”,“女人什么時候能有穿衣自由?”等大帽子。
原來我們一家人,都會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而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繭房”的存在,人們已被劃歸成了無數個圈子,當所有人盯著全國人民怎么都得看上一兩眼的節(jié)目,當“信息繭房”被打破時,不同圈子的人,因為價值觀的極大割裂,就會有“自己這個群體被冒犯到了”的感覺。
接著就是互聯(lián)網上鋪天蓋地的罵戰(zhàn),以及或許大多數人只是當樂子,但沒人會真正關心的“知識科普”,例如“我們XX群體,并不是這個樣的。那個老太太純屬是惡意污蔑?!?/p>
“當我對著鏡頭說一句話,就有可能冒犯到你,我又怎么逗你笑呢?”(當然,那些純罵人的段子,不能拿這句話當作擋箭牌。)
而對于普通觀眾來說,“你的解釋,并不會換來我的理解,我只會覺得你很吵鬧。因為你們怎么樣,本來就是和我無關緊要的事,就像我的事情對你來說同樣無關緊要一樣?!?/p>
我們每一個人類都是很復雜的,就像作為一個打游戲的業(yè)余游戲評測者的我來說,我覺得鬼泣5很棒,但我更喜歡只狼,我何必非要想辦法證明“只狼”比“鬼泣5”好呢?只是個人喜好罷了,何況我又不是只玩這兩款游戲。(例子有點小眾了,哈哈)
哦,對了,趙老師跳舞時不是設計,是真的在跪下時摔到了腿,這一點我是知道的,因為已經被很多人說爛了,我就不著重寫了。這里提一句,是怕評論區(qū)反復向我科普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