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里的吃喝67:李逵家的養(yǎng)老問題,我沒出力,我閉嘴

從古至今,“養(yǎng)老”都是一個家庭難題。獨生子女負擔沉重,而非獨生子女呢,兄弟姐妹之間,卻又難免生出各種隔閡與糾紛。
耳聞目睹、街邊巷尾、新聞網(wǎng)絡,隨處可見因為照顧老人引發(fā)的話題,時常兒女們各執(zhí)一詞,各有各的委屈,各有各的道理。
讀過一位“精英”的自述,很有代表性。這位精英長年住在國外,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當然了,有錢人自有更大的花銷,在她那個階層,她也不很充裕。母親生病住院,她回國探望,結(jié)果探望出無數(shù)憋氣和憤怒。
她們家的模式,有錢的精英妹妹出錢,沒錢的姐姐出力。母親是跟姐姐同住的,但姐姐也四五十歲了,也有一家人要照顧,再加上一個老媽,時常就有忽略。這次她回家,母親跟她抱怨很多,她就去指責姐姐,姐姐也不高興啊,巴拉巴拉說出一堆理由,倆人就吵架,最終不歡而散。
她說,我都出錢了,姐姐就是出力而已,怎么還不盡心照顧母親呢?怎么還有各種不周?怎么我指責兩句,竟然跟我翻臉,太可恨了!
然后陷入糾結(jié)中,自己以后還給母親錢嗎?給錢姐姐也不好好照顧,豈不是便宜了白眼狼?不給錢,姐姐不照顧怎么辦,媽媽年紀大了啊……
有人提議,你覺得姐姐養(yǎng)的不好,你將母親接走不就完了。
她說不行!她也有各種困難,老公的態(tài)度啊,孩子在讀書啊,國外的費用高啊等等,總之就是,她條件不具備,不能將母親接走……
我讀完她的講述,就想起李逵接娘的故事,她還不如人家李逵呢。
?

雖然一輩子活得窮困潦倒,但李逵他媽和世界上所有的老太太一樣,雖然愛自己的孩子,可也愛啰嗦,愛抱怨。
聽見闊別十年的小兒子鐵牛回來了,驚喜交加中,一邊表達思念一邊情不自禁抱怨:
“我兒,你去了許多時,這幾年正在那里安身?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長工,止博得些飯食吃,養(yǎng)娘全部濟事!我如常思量你,眼淚流干,因此瞎了雙目。你一向正是如何?”
想念小兒子是每一個母親的天性,誰都理解且感動??膳c此同時,抱怨大兒子就有點過分了。
要知道,這小兒子跑了10年都沒音訊,都不曾給娘捎來一文錢,是大兒子辛苦勞作養(yǎng)活她的,他是養(yǎng)得不夠好,可他已經(jīng)竭盡全力了。母親的抱怨對他太不公平了。
俗話說,遠香近臭;詩人說,距離產(chǎn)生美。
無論如何,久在身邊、聲息相聞,無論親人還是朋友,都最易生嫌棄,最愛鬧矛盾。
倒是遠在天涯偶相見,反而更多包容諒解,更深愛與懷念。
住在沂水縣鄉(xiāng)下的、沒文化的李老太太并不能免俗。
老人不斷思念著小兒子,十年的時光太漫長,她忘記了鐵牛曾經(jīng)帶給他的無窮驚恐煩惱,只記得鐵牛對她的好。她想念他時不時拿回家的雞鴨魚肉,吃起來真是香啊!她想念逗自己歡喜,真是開心??!

記憶中的小兒子有豪爽孝順,眼前的大兒子就有多老實窩囊。
李媽媽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李達老實巴交,沒什么本事能耐,甚至還不如武松他哥武大郎呢,連個做炊餅的手藝都沒有,只能靠給財主家做長工謀生,養(yǎng)活自己和老娘(他有沒有成家不知道,看起來好像夠嗆)。
小兒子李逵,小名叫鐵牛,既像鐵牛一樣力大無窮,也像鐵牛一樣蠻橫兇霸。他從小愛打架,愛喝酒賭錢,總是惹是生非。有一次不小心打死了人,便逃亡在江湖上。后來他來到江州,估計是遇到大赦之類的了,總之沒人追究他的殺人罪了,反而在牢城營里謀了個小牢子的飯碗。
他依舊貪酒好賭,手中的錢從來就留不住,當然也無力接濟遠在北方的老娘和哥哥。在長官戴宗的引薦下,他結(jié)識了宋江,眼見宋江又大方又仗義,便死心塌地追隨宋江,跟著他上了梁山。
在梁山上,他和眾多兄弟們一起,喝酒吃肉、分金銀穿綢緞,只覺無比快樂。
忽然有一天,他看到宋江將父親和兄弟一家人接上山來,公孫勝又請假回家看望老娘,李逵頓時想起自己已經(jīng)10年沒有回家,沒有看望老娘了,頓時傷心得哇哇大哭,他也要接娘上梁山,過“快活”的日子。
李逵說走就走,他告訴老娘說自己當了官,要帶母親去享福。
便在這時,哥哥李達拎著一罐飯走進來。一看被通緝的弟弟竟然回家了,當即氣不打一處來:這不是給我找麻煩呢?

李達罵了弟弟一頓,便轉(zhuǎn)身出門走了。
李逵雖然也看不上老實無能的哥哥,不過,他還是有良心的,對哥哥還是領(lǐng)情的。
他看到哥哥便施禮下拜,面對哥哥的責罵也沒有一句回嘴,反而勸哥哥不要“焦躁”,你也跟我一起上山快活去吧。眼見哥哥氣憤憤地離開,他猜到是去找人來抓他,也沒覺得傷心悲憤,反而留下50兩銀子,自己背上老娘連夜離開了家……
李逵雖然不怎么靠譜,雖然在逃亡十年都不管老娘,但當他一旦想起母親,一旦覺得有條件了,便是給老娘接走“快活”。
在面對父母養(yǎng)老的問題上,李逵實在比那“精英”強多了。他雖然心中也認為哥哥養(yǎng)得不好,但人家沒有抱怨指責,后來給錢也沒覺得多有優(yōu)越感。
我固然嫌棄你的無能,但我依舊感謝你的付出。
最重要的是,人家嫌哥哥養(yǎng)娘不好,就直接給老娘接走了。
李逵初上梁山,身邊的人還都沒認全。雖然梁山還算是個比較穩(wěn)定的土匪窩,但撫養(yǎng)老人也必然有很多困難麻煩,但李逵沒有考慮那么多,還是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贍養(yǎng)母親的責任。
母親沒能來到梁山,那是無法預料的意外,至少他用心了,努力了。
李逵固然不靠譜,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在給母親養(yǎng)老的問題上,他真是一個好兒子,好兄弟……嗯,至少比開頭那個只出錢、不出力,還喋喋不休抱怨的精英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