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數(shù)據(jù)~”反思?or記述!
圖片上的時間順序依次是大一入學(xué),大一上半學(xué)期冬季,高中“照騙”,以及今年端午的紫霞紅夕。 啊……真的不知不覺地就度過來了??·??·??*?? ??盡管皮囊變化淺顯,可是心靈的變遷是不可盡數(shù)的吧。 當(dāng)夜幕慢慢落下帷幕時,便想到至少應(yīng)該和一個人聊聊一些事情兒——可以沒有任何目的,沒有特別的情緒,沒有委婉的含蓄…… 今年春天和夏天——我的心格外躁動——如果還以為自己能夠保持孤寂,孑獨一身地度過余裕的人生的話,那么我的天真遲鈍也便更加無可救藥了。 從開頭算起,生命這本書是越讀越厚的吧;可從整體細看,它又是越歷經(jīng)越縮減的——于是我為了讓它豐富而去招惹了有緣無分的人們;同時,也因為閱歷了他們,我的人生之書反而空虛了幾頁內(nèi)容,似是又稀薄了些。 “每一個微笑背后都有一個厭倦的哈欠”——?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如同愛瑪般,哪里能在事事不順的世間里輕易找尋到稱心如意的他呢? 因此,當(dāng)這種情況是生命中的最常見的事物時,只剩下一副沒有內(nèi)心喜悅的假意微笑掛在臉上,也就很難把獲得的美好去把持和珍惜了吧。(6月17日) 我的身體里面住著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男人只愛男人,女人只愛孩子,孩子只愛自己:第一句是我的性取向,第二句是我對自身純真的保持,最后一句則是我的本質(zhì)“自私”。 明明心中有這般因“愛”而糾結(jié)的關(guān)系,我素來亦是相當(dāng)自私,但自己卻從未做到過“自愛”——我的皮囊不值得自我憐惜,我的思想不注重自我珍重,我的習(xí)慣不曾為了自我安好而趨利避害。 我的生命和生活都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出生是父母雙親的選擇,出落則是整個時代所導(dǎo)向的洪流。 所幸的是,我還有這些虛幻縹緲的事物能隨我創(chuàng)造、湮滅和不斷演繹。于是我打算像?文心雕龍?的篇幅般——活出個“大衍之?dāng)?shù)”(50歲)?!皦鄱鄤t辱”說的是活久了經(jīng)歷的磨難也便隨之增加了。這我是有體會的——不僅從別人身上看到,也在自己身上歷練了。 活過了十八歲就不敢期待十九歲時將變化怎樣的模樣——活到了十九歲,又開始對二十歲的生命感受前所未有的迷惘……就這樣在跌宕不安與若有若無的心緒下,我竟然茍活至今。 而我所能把握的只有這些沒有意義的文字——它們由我親手寫就,并且傾注了或多或少的心血。我也不知道這有什么用呢?而且也不期待它們真的能發(fā)揮作用——但我篤定地把它們一一地創(chuàng)造出來了,于是也就像我的父母般,“生養(yǎng)”出了自己的“孩子”。這或許也是我唯一把“愛”付諸于生活的一種方式吧。 如同最初孤獨地降生人間般,今后我也將孤獨地一人遠去——就像現(xiàn)在正在為生命的孤寂默默書寫一般,未來的我也會緊握命運的筆端,將已經(jīng)閱歷的生命歷歷可數(shù)地記錄在或許毫無意義的時光之中。 我已不怕死亡——因為本來就一無所有,死亡并不會讓我失去什么了;但我選擇活下去,為了這卑微的念想——至少要讓你看見,讓你知曉,人完全不是為了什么“目的”而活下去的,恰恰是活了下去才明白有什么“目的”等待我們?nèi)ヌ角笈c實現(xiàn)。(6月22日) 我慶幸自己的無用——因此免受了有用所必須承擔(dān)的奉獻,還加之懶散、庸墮,反而極少地去苛責(zé)自身的陋習(xí)——雖然這一點實在稱不上什么值得敘說的事兒吧;可是當(dāng)我思考自己的存在是否裨益于我的親友時,卻難免地懷疑起無用這一特性究竟該在何時能有用呢?(無用之用:莊子通過那些因為對他人有用的事物反而早早地被挖掘利用、不能長壽,反倒是無用的東西沒有所謂的利用價值得以長存于世的現(xiàn)象的一種詮釋和解讀)(今日2∶26) 沒有吸引力的皮囊,沒有傲人天資的聰穎,沒有親和世界的性格……但無論怎樣沒有這些令我驚羨的美好事物,也都不在意了——我已然孤絕地存在且高凜地記述“我所親歷的一切”?!翱v今百般深碧綠,不復(fù)人間最嬌尤”這種感悟或許今后也會愈加深刻吧。 我的文字與我同樣虛偽,但我更加無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