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美A30迷你耳放評測:兼具聲音素質(zhì)與控制力
這兩年迷你耳放的流行可以算是HIFI圈最后的尊嚴了,如果不同意我這種觀點,可以看看現(xiàn)在原本應(yīng)該是買HIFI耳機的初燒黨有多少直接選擇了TWS耳機。
流行的迷你耳放里分兩種,一種是手機尾巴的耳放線,另一種則是類似國磚的耳放了,當然其實都統(tǒng)稱便攜解碼耳放。
在用戶上,肯定是前者多過于后者。盡管有很多燒友不屑于談?wù)撌謾C音質(zhì),也不大屑于這種迷你耳放線,但事實上用手機聽歌的人真的遠比用HIFI播放器聽歌的燒友多,也正因為如此,有不少耳機都有了直推的性能。如果你還是鄙視這種手機黨聊HIFI的真的可以直接跳過本文,因為我也曾困窘過有些文章是寫給什么人看的。
就拿選擇迷你耳放線的用戶來說,你覺得是想追逐HIFI音質(zhì)的人多,還是HIFI燒友圖個便攜的人多呢?

▲如果您是前者,我覺得您有必要看看聲美這款A30耳放線。盡管在國內(nèi)還不算大牌的聲美,既有為超級大廠代工的背景,又有靠性價比橫行北美的光榮歷史,它比很多廠商更懂初燒或者更懂手機黨。

▲這是聲美最新推出的A30耳放,據(jù)說聲美早些年之前亦推過耳放,不過當時的市場并沒合適的土壤,所以還是做老本行了。包裝盒背后有詳細的參數(shù),用的是CS43131解碼芯片,官宣可推動600歐的耳機,咱就先當個噱頭留個伏筆。

▲既然能推動600歐的耳機,那USB轉(zhuǎn)接頭是必不可少的,方便用戶在PC使用。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當手機用上耳放線的時候,其實手機擔任的是純數(shù)字轉(zhuǎn)盤,我們聽到數(shù)字音樂的重要過程就全部交給了耳放,也就是常說的數(shù)模轉(zhuǎn)換。但這并不代表對手機沒有要求了,同理你在電腦上接耳放,電腦就成了純數(shù)字轉(zhuǎn)盤,再推大耳必然比手機接耳放效果更好。

▲和目前市面上越來越花哨的耳放線相比,聲美的這款A30外觀還是比較樸實的,僅黑色一種配色,主控部分是圓筒狀,有調(diào)音量和暫停/開始以及切歌功能,接手機后會亮藍燈,如果播放文件是DSD文件,此處則亮綠燈。

▲A30的插頭是適用性最廣泛的TypeC插頭,做了個L型造型,主要目的是保護作用,不過你若是接耳放追劇或者打游戲的話,它可以作為一個很舒適的支撐點。到底有沒有人這么干呢,我覺得應(yīng)該有,因為我遇到過好幾個用ie80s的用戶,本身是買來聽歌的,同時又有手游習慣,于是一機兩用。

▲尾部3.5mm的音頻孔展示,不知道后面會不會有平衡口,但官方披露會先出蘋果版接頭的;

▲細節(jié)展示,做工挺不錯,忘了說著A30的機身還是金屬材質(zhì),按鍵部分則是塑料材質(zhì);

▲先說直觀體驗部分
我經(jīng)??吹揭恍┒啪€會強調(diào)重量,我感覺那有點扯。當你都用上了耳放線,應(yīng)該不會在意那是重幾克還是輕幾克,除了音質(zhì)你應(yīng)該在意的是做工以及兼容性以及是否發(fā)熱包括底噪等,重量在我看來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在說音質(zhì)前還是慣例說說聲美A30的DAC芯片吧,用的是CS43131,支持32Bit/384Khz以及DSD64/DSD128解碼,擁有高達120dB的動態(tài)范圍和低于0.003%的諧波失真,也是市面上2000元內(nèi)HIFI播放器以及不少耳放線的常用DAC芯片。
除了這款CS43131 DAC芯片,另一款比較大眾的就是AK4490了,反正市面上的耳放線乃至便攜耳放用來用去也就那幾款芯片,這兩款出鏡率很高。
如果單純的看DAC芯片來說的話,真的不科學,我甚至查到信息說CS43131的拿貨成本比AK4490高不止兩倍。如果我只是單純的想推聲美這款DAC,我大可從此角度大吹特吹……
既然是叫做解碼耳放,那解碼就不是唯一的,放大部分、電路框架部分、電路處理部分以及調(diào)音部分都是音質(zhì)的一部分,所以你要看就看透徹,要么就不看。

▲先說推力吧,個人沒測試600歐的拜雅T1二代,僅用了250歐的DT1990PRO。不用前者的原因是T1二代的用戶是不會用便攜耳放來推的,或者說玩600阻抗耳機的人多數(shù)都是有臺機的,況且250歐的拜雅DT1990PRO也不是隨便就能好的。
聲美A30的推力給我的感覺是不小的,推DT1990PRO時的亮度還不錯,樂器的泛音是顯而易見的,低頻亦算通透;動態(tài)不是很足,但是聽漢斯季默或者小編制是完全沒問題的,風格很正,舒展不失大氣,聲場規(guī)??扇牲c。

▲說完推力,個人覺得有必要插敘關(guān)于耳放的兩個大眾認知誤區(qū),很多人認為耳放是提升耳機音質(zhì)或者提升手機推力。其實這兩個說法都是不科學的,原因在于耳放其實并不能改變耳機音質(zhì),也不能改變手機推力。
準確的說法是耳放利用自身的解碼和放大來實現(xiàn)耳機的音質(zhì)最佳表現(xiàn), 它亦不是提升手機的推力,而是自己本身的推力。
此處強調(diào)這一點亦不是甩鍋給手機,個人更多的是強調(diào)耳放起到的作用和它本身的框架構(gòu)建比DAC更重要。

▲個人除了試聽DT1990PRO還在華為mate30上試了IE80S,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ie80s的聲音舒展了許多。原本mate30直推IE80S還有著不錯的低頻下潛和量感,但聲場層次不忍恭維。人聲稍好一點,雖有偏軟跡象,但解析還算自然;加了A30后,IE80S的低頻頓時通透不止一個檔次,聲場層次明顯健康了許多,人聲結(jié)象感更為立體、清晰,齒音控制自然,沒有刻意的強化細節(jié),整體卻舒展了。
高頻上,mate30直推IE80S時有點單薄,延伸感不夠明顯,解析勉強,整體通透感倒是算自然,細節(jié)有一定表現(xiàn),例如泛音挺明顯,弦樂表現(xiàn)多過管樂,動態(tài)有肉眼可見的不足;加了A30后,動態(tài)提升到較為自然的地步,厚度變化不是很明顯,但器樂分離感明顯變好了,泛音更為鮮活,被忽視的管樂解析也有明顯增強,整體變化雖不至于脫胎換骨,但IE80S在高頻上大氣之感表現(xiàn)的很自然。

▲在測試圈鐵時個人用了K3003,mate30直推時低頻整體還算自然,但聲場有點散,信息量不大,鼓聲有一定彈性,凝聚感不夠自然。加上A30耳放后其聲場散和凝聚感不夠自然的兩大瑕疵有明顯的改變,至于下潛啊器樂分離度啊變化不大,其次低頻整體變得更為穩(wěn)健。
人聲部分mate30直推下,位置略顯靠后,有相應(yīng)的醇厚,但又覺得磁性過重,齒音不算自然,解析有待改善;加了A30后首先提升的就是解析的自然度,整體中正調(diào)音,位置正常了,不過仍有點偏硬,密度偏大結(jié)象清晰,個人覺得欠那么點溫潤。
高頻部分在亮度和解析上有微弱的改善,延伸感改善的多一點,相對于手機直推,其高頻展現(xiàn)出十分穩(wěn)健的一面,沒有刻意改變動態(tài),在原本不錯的聲場里,A30上的層次感顯得較為規(guī)整,聲場定位明顯,泛音細膩自然,整體較為通透。

▲除此之外個人還是了鈦鈴、瑞弦D3這些高阻的平頭塞,效果變化比K3更為顯著,為了閱讀體驗咱就不往下說了。盡管如此,個人感覺聲美A30走并不是暴力提升推力的常規(guī)路線,而是有種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自我甄別推力。
它最顯著的是聲音風格較為中正,其次聲場很好,解析總是很自然,哪怕是易推的如阿思翠飛魚座,它也不會因為推力提升就有失真的跡象;第三點就是三頻較為均衡、穩(wěn)健,搭配了幾款耳機沒有出現(xiàn)飄啊軟啊的現(xiàn)象,哪怕是難推的鈦鈴雖有高頻上的推力不足但依然穩(wěn)健、通透。
所以整體看來A30的聲音素質(zhì)和控制力是它的主要亮點,加上發(fā)熱不是很明顯,它整體是很均衡的。288元的售價則還算合理,加上上新領(lǐng)券,目前到手價258元,它是值得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