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踏板摩托車的源頭并非本田150,而是雅馬哈BWS

最近各大廠家都對ADV踏板含有很深的執(zhí)念,國內(nèi)有光陽、大陽。國外還有很多說不上來的小廠,大家爭搶ADV踏板的初衷無非是為了穩(wěn)中求變革,亦或是想在本田的ADV150到來之前分上一杯羹。

然而在這爾虞我詐的世界中,似乎已經(jīng)不再有人記起,ADV踏板的源頭其實是雅馬哈BWS!而不是本田的ADV150!

BWS的起源還有一段漫長的歷史,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故事。
1988-2001初代CW50
1988年雅馬哈可能都沒意識到自己干了什么,但是于同年推出的這臺配備著超出常人認知的大輪胎小踏板,就是火了。

初代的BWS沒有很神秘或者很夸張的表現(xiàn)自己,名字的來源也很簡單,BWS就是big wheels僅此而已。然而正是這份簡潔與設定上的隨意,使其在美國與西方國家很受大家歡迎。

起初的BWS僅有49cc的實際排量,雖然單缸兩沖程發(fā)動機最大功率僅為2.7kw,不過其自身整備質(zhì)量也不過70公斤,可以輕松把這個小家伙帶到60km/h的速度,這對于大多數(shù)擁有代步需求的人來說,已經(jīng)足夠好了。

有的地方稱這臺小車為ZUMA,還有部分地區(qū)稱呼其為BW。數(shù)次停產(chǎn)危機與工廠搬遷并未阻止其朝氣蓬勃的發(fā)展,這臺小踏板就這樣進入了2000年。
2002-2011二代YW50
2002年YAMAHA推出了這臺小車的替代版,俗稱YW50(上一代也被稱為CW50)。這臺車的與之前最顯著的變化主要有頭燈以及產(chǎn)地的變化,這代產(chǎn)品已經(jīng)將工廠遷到了臺灣,并且沿用至今。
與初代車型相比,這代車型在改款之后獲得了更大的坐桶儲物空間,并且?guī)в幸恍┚傻膬ξ锖?,庫用來存放零錢或者巧克力。不過車重也增加了不少,這臺小東西的整備質(zhì)量達到了90多公斤。

之后增加4沖程的125cc車型伴隨著環(huán)保法規(guī)的日益嚴格,二沖程也道理歷史的分叉口,日常車型必須使用四沖程發(fā)動機了,即便像這樣可愛的小踏板車也不能例外。
于是四沖程的ZUMA50F來了,它還有一個獨眼好兄弟ZUMA50FX。不過大家也知道,一臺兩沖的50cc肯定會比一臺四沖的50cc暴力很多。動力上的不如意必然會導致銷量的下滑,漸漸的也為ZUMA的125化做好了鋪墊,不過我們今天不主講它。


與此同時雅馬哈還是推出的BWS125系列車型,最強ADV踏板的前身。其實選擇還看不出什么ADV氣息對吧?我們往下再看看它的最新款,你就明白了。

第一眼望去你甚至會以為,cc不,當然不是,這是YAMAHA的BWS125。不僅標志性的鴨嘴升級為鳥嘴式構造,醒目的多功能輪胎也能讓人一眼就發(fā)現(xiàn),這可不是一臺好惹的東西。

儀表雖然簡約,不過也不失其硬派的核心。同時大小眼的設計帶有著一絲探險車型的犀利感,手把下方經(jīng)典的鹵素轉(zhuǎn)向燈也被傳承至今。


這臺車更不僅只是有著外觀上的虛名,其內(nèi)在更是硬核無比,這臺踏板出廠時就為你留有一些改裝邏輯。無論是護手、風擋、邊包架,還是護杠、前叉保護、與車頭置物架,這些東西你在后期加裝時絕對不會費力。

在發(fā)動機方面這臺車也還算可以,單缸水冷四氣門的發(fā)動機可以在8000rpm時輸出8.6kw的最大馬力,6000rpm時也能爆發(fā)出11.2nm的峰值扭矩,雖然乍一看有些拉胯,不過這只是一臺125cc的小東西。

2021款雅馬哈BW’S 125規(guī)格表:
發(fā)動機參數(shù):水冷四行程單汽缸4V、Blue Core、VVA可變汽門
最大馬力:8.6kw/8000rpm
最大扭力:11.2nm/6000rpm
車架型式:不對稱鋼管車架
前減震:正立式前叉(可選配KYB減震)
后減震:雙槍后減震
前剎車:單向雙活塞卡鉗
后剎車:單向單活塞卡鉗、230mm碟盤
座高:785mm
整備質(zhì)量:127kg
平均油耗:47.8km/L
建議售價:UBS連動煞車版86,800元

這臺小車在臺灣的售價折合人民幣大約在2.1萬元左右,這么一臺小東西如果進入國內(nèi)銷售的話價格勢必不會低,你愿意花多少錢為它買單呢?
最后,如果覺得文章寫的不錯,拜托大家點贊在看加轉(zhuǎn)發(fā)支持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