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稀泥不僅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也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大家好,這里是婉殤成長筆記,用有趣的話語講述個人成長和深度思考的內容。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所啟發(fā),可以關注我哦!
祝各位開篇有益:
一
有句段子叫: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選擇全都要了。
這是搞笑嘛?其實這在我看來是一種悲哀。
因為它并不是段子,它是現實。
別以為全都要是好事,在絕大多數時候,全都要只代表你的累贅有很多,你放不了。
有句話叫小孩子遇到痛苦了,他們會哭,因為他們知道他父母會來哄他。
但成年人難過了,只會默默忍受,因為他知道他身后空無一人。
人到中年,你會發(fā)現身邊一個能依靠的人都沒有,全是需要依靠你的人。
你不敢倒下,也不敢輕易放棄任何一個人。
這就是成年人。
所以,大家可能覺得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選擇全都要了是一句很搞笑的話,但這其實這是成年人真正的艱難啊。
小孩子啥都不用操心 ,他可以很容易的做出選擇,他不怎么會做出平衡。
他甚至連做作業(yè)和看電視都平衡不了。
作業(yè)都沒做好,可一看電視就不管不顧了。
但成年人呢?
啥都得考慮,職場,同事,家庭,親人,朋友,個人,經濟,情感……
各方面都要考慮,都要平衡。
你不能做選擇,你只能全都要。
因為如果你做了選擇,比如專心發(fā)展事業(yè),那你家里人可能就會埋怨你,你能不能陪陪我?
這時,你看著孩子期盼的眼神,父母愛人的埋怨,你怎么回答?
放下磚頭我不能養(yǎng)你,抱起磚頭我不能陪你,你告訴我,你怎么選擇?大多數人最終都會選那個折中的方案,找了份錢少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選擇了全都要……
成年人只能選擇全都要,這不是搞笑,這是一種無奈,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妥協!

二
我們常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對成年人來說,難道他不知道這個道理嘛?
問題是,當他父母躺在icu里,當家里已經掏空了積蓄,這時候家里還有最后一套房子,你叫他賣還是不賣?
你會怎么選?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選擇全都要。
但越是想全都要,越是牽絆多,生活就越是會逼你做出選擇,而你就越是難以做出選擇。
小孩子做出了選擇,可能對另一個選擇毫不留戀,但成年人做出了選擇,哪怕過了很久,他可能依然會對另外一個選擇感覺惋惜和遺憾。
小孩子做選擇是因為他們很好選擇,或者說,他們對很多選擇背后代表的東西其實并不那么知道。
就好比,小孩子在刷手機和寫作業(yè)之間選擇了刷手機,但這時候的他真的知道這代表了什么嘛?
他真的懂如果因為經常不做作業(yè)最后成績追不上別人然后沒考上高中或者大學對他而言意味著什么嘛?
其實并不知道,他甚至不理解什么叫死亡,他可能只覺得死亡就是別人會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成年人之所以全都要恰恰是因為他知道選擇背后代表的東西。
重要的其實不是他選擇了什么,而是他放棄了什么。
選擇其實也代表了放棄。
他知道如果他選擇賣了房子救人,結果可能就是人未必能救回來,幾代人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攢下來的房子肯定是沒了。
可他也知道賣了還有一絲希望,不賣的話父母肯定是救不回來了。
正是因為他太知道了,所以他想全都要。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的確有道理,但對于成年人來說,更多的是魚與熊掌啥都需要考慮一點。
多方平衡,多方制約,考慮各種因素,最終做出選擇,這就是成年人。
我們常說和稀泥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但其實當你需要考慮多方利益,考慮更多的時候,和稀泥就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畢竟人生沒那么多的二選一,比起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成年人更多的是魚與熊掌都要考慮,然后選擇不同的比例,進行和稀泥!
大家覺得呢?
全文完,如果覺得對你有啟發(fā),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感謝你這么忙還愿意花時間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