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吃喝:范進逆襲之后,最需要趨炎附勢的人

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最熱鬧的一章。
落魄了大半輩子的窮書生范進忽然中舉,隨即歡喜發(fā)瘋。接著眾鄰居熱情相助,胡屠戶一巴掌將他打回清醒,大家簇擁著新科舉人回到茅草屋的家,打賞報錄人,感謝眾鄰居……
便在這時,只見“一個體面的管家,手中拿著一個大紅全帖,飛跑著進來”,原來是城里的士紳張靜齋張老爺,特意來拜訪“新中范老爺”了。
眼看張老爺?shù)霓I子已經(jīng)到了門口,胡屠戶趕緊躲進女兒的房間,而眾鄰居亦是各自散去,范舉人迎了出來。
此時范進剛從集市上回來,雖然洗干凈了滿是泥污的臉,穿上了跑丟的鞋,但還沒來得及換一身干凈衣服——便是有干凈衣服,在張老爺“頭戴紗帽、身穿葵花色員領(lǐng)、金帶皂靴”面前,也必然是無比寒酸的。
但張靜齋絲毫不計較這些,便是落座后,范進連一杯茶水都端不上來,二人只能坐在堂屋中“干聊”,他的言語態(tài)度也都是發(fā)自肺腑地誠懇真摯:
“世先生同在桑梓,只是無緣,不曾拜會?!?/span>
我們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只是一向無緣,沒有結(jié)識——不是無緣,張鄉(xiāng)紳根本看不上窮書生范進,彼此根本不在一個平臺上?,F(xiàn)在范進中舉了,可以跟張靜齋平起平坐了,所以他才主動拜訪、刻意結(jié)交。

他不僅絲毫不在意范進此刻的窮酸,當(dāng)即拿出了50兩銀子作為賀禮,并主動送給范進一套房子,實在比這一間半的草屋強了不知多少倍。
并且他是真心實意地贈送,當(dāng)范進再三推遲時,他都發(fā)了急,直到范進同意才罷休。
雪中送炭固然最讓人感動,可錦上添花、趨炎附勢也是一個人逆襲之后必要的、必不可少的。
范進中舉之時,家中已經(jīng)斷炊。是鄰居們拿來雞蛋米酒、是胡屠戶拿來幾千錢打賞了報錄的。而當(dāng)張靜齋離開后,范進立刻在岳父面前有了底氣,從張靜齋的銀子中,拿出六兩銀子送給胡屠戶,讓胡屠戶歡喜歡喜萬分、千恩萬謝——一貫備受岳父責(zé)罵、在岳父面前唯唯諾諾的范進,彼時彼刻,一定是揚眉吐氣的感覺吧?
所以,張靜齋真的很重要?。》哆M中舉后,特別需要這樣的朋友。

范進身邊原來都是誰?是街上殺豬賣肉的胡屠戶,是眾鄰居們,都是尋常百姓,便是有幾個同學(xué)朋友如魏好古之類,也都是境遇差不多的窮書生。
而張靜齋,則是范進中舉之后結(jié)交的第一個體面之人,他不僅有錢,能給范進送銀子送房子,他還有人脈,引領(lǐng)范進走進上層。
???? 范家搬進張靜齋送的大房子三天后,范進母親終于意識富貴成真,情不自禁一笑而亡。范進為母親辦完喪事后,正愁沒錢,張靜齋又來拜訪,并善解人意地提出,和他一起去高要縣湯知縣那里打秋風(fēng),范進自是欣然應(yīng)允。
當(dāng)然,這一次張靜齋來訪,范進已經(jīng)能夠“捧出茶來”招待張靜齋了。
一路車馬開銷,都是張靜齋負責(zé)。到了湯知縣那里,眼見宴席上的燕窩雞鴨、柔魚苦瓜、銀鑲杯箸,范進卻不肯舉杯——他母親剛剛?cè)ナ?,要守孝,不能用鑲金鑲銀的。當(dāng)然,他自己不便說,自有張靜齋在旁替他解釋。、
張靜齋的秋風(fēng)打得輕車熟路,范進初出茅廬,當(dāng)然需要張靜齋的“傳幫帶”,雖然這次在湯知縣這里出了點意外,沒能打到秋風(fēng),但以后必然會在別處打到豐厚秋風(fēng)——作者沒說,我對此毫不懷疑。

張靜齋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只是眾多趨炎附勢、唯利是圖的蕓蕓眾生。他送給范進的錢和房子,他給范進出的路費,都不是白白付出的。他這是投資,他相信以后必然會得到豐厚回報。
范進三年守孝期滿后便順利考取進士,隨后官越當(dāng)越大。張靜齋對范進的投資想必會連本帶利地以各種方式收回——便是范進遠在京城他夠不到,想來他也會逮著誰跟誰說,“我是范大人的好友”,從而收獲很多有形無形的利益。
這是張靜齋對范進的友情:想跟你好,你有錢沒錢,情商高低,都不重要。哪怕你一杯茶都沒有招待我的,我也非要跟你好不可——我可以送你吃喝,我還可以帶你去蹭吃蹭喝。
吃喝就是吃喝,誰也離不開。吃喝也不是吃喝,而是世情人心,是各有所需、各有所圖的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