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Ⅰ 兩千年的歷史脈動
壹?不輸電影的品質(zhì)
河西走廊是一個地理名詞,《河西走廊》卻是一個歷史人文紀錄片
它以電影般的手法還原了河西走廊上出現(xiàn)過的代表性歷史
不同于多數(shù)紀錄片的學者講述或者采訪形式
《河西走廊》更加注重沉浸體驗
讓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忘了這其實是個紀錄片
“紀錄片拍攝歷時三年,涉及50多個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230多個情景再現(xiàn),動用群演上千人。
輾轉(zhuǎn)全國十個影視基地,極重服飾與場景還原。
使用與影視化一致的配樂音效風格?!?/strong>
(摘自百度百科)
《河西走廊》的精巧就在于此
將鏡頭聚焦于一片土地
著力展示這片土地上經(jīng)歷過的雄威輝煌,風霜榮辱
“時間跨越漢、三國、兩晉、隋唐、蒙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
系統(tǒng)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西部的歷史?!?/strong>
(摘自百度百科)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張騫出使西域13年的“鑿空”之功、冠軍侯霍去病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解憂公主和親烏孫的偉大、結(jié)束藏地四百余年分裂的涼州會談、左宗棠抬棺兵出嘉峪關(guān)……
《河西走廊》的壯闊在所有的細節(jié)
解說員的聲音帶著歷史特有的脈動
寥寥數(shù)語,就將我們帶入了這片蒼涼厚重的土地
在這片土地上
有過無數(shù)人的來來往往,生生死死
亦有時光流轉(zhuǎn),日月經(jīng)天
貳?浪漫與寬容
《河西走廊》第七集 敦煌中
以這樣的解說開場——
“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他的名字應(yīng)該被留在編號220的洞窟里。
但是,按照當時的慣例,繪畫的工匠的名字不能出現(xiàn)在他們所做的壁畫上。
于是,這個杰出的畫工被時間的洪流湮沒了。
但,為了呈現(xiàn)發(fā)生在莫高窟的這個故事,我們還是為他取了一個名字——李工?!?/p>
我不懂自己的淚點
但當“李工”的名字出現(xiàn)時
眼淚在瞬間達到高潮
當歷史開始尊重流失于時間的小人物時,那些云煙聚散的時間也變得格外溫柔
我們銘記青史留名的偉人
亦不會忘記這些平凡的不凡之人
他們的姓名丟失
可留在敦煌洞窟的畫像依然展示著其登峰造極的藝術(shù)水平
也得以讓我們越過署名注意到匠人本身
這是獨屬于河西走廊的魅力
承載著歲月變遷
也載著無數(shù)人的傳承
這也是《河西走廊》的浪漫與寬容
我們只是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卻長久銘記他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