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跨學科的實驗性對話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由時任卡地亞國際總裁阿蘭·多米尼克·佩蘭(Alain Dominique Perrin)在藝術家塞薩爾(Cesar)的建議下于1984年創(chuàng)建,并由埃爾維·尚戴斯(Herve?Chandes)擔任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總監(jiān)。?

卡地亞基金會于1994年搬遷至巴黎,委托享譽世界的法國建筑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為基金會設計了一座以玻璃為主體的建筑,使整個基金會干凈、明亮且沐浴在日光之下。玻璃幕墻既是鏡子亦是窗戶,參觀者既能夠一睹展品,亦可以欣賞云朵及城市街景的倒影,使建筑在在晝夜交替中不斷變幻面貌。
這座完全透明的建筑可提供1200平米的展覽空間,卡地亞基金會發(fā)展出了一條別開生面的當代藝術策展之路,以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那些鮮少在美術館中被討論和呈現(xiàn)的主題,在這個獨特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展覽和邂逅變得栩栩如生。

建筑四周被藝術家洛薩·鮑姆加滕(Lothar ?Baumgarten)設計的花園環(huán)繞。藝術家將花園命名為植物劇院(Theatrum ?Botanicum),名稱靈感源自中世紀記錄僧侶所收集藥草和香料的古籍?;▓@里有200多種植物和各種各樣的蝴蝶、蜜蜂、蝙蝠和大黃蜂等,以及一些對城市環(huán)境敏感的鳥類。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7月至9月間進行的一項公眾對花園的評價調查中,游客最常使用形容詞是“野生”一詞。植物劇院看似野草地,但實際上是人為建造的一個培育類花園,其理念是為游客提供既經過精心設計又是看似“野生”的自然景觀,這其中融合了時間流逝的概念,特別強調季節(jié)和年份。所以“野生”這個詞尤為重要,因為它的內涵超出了對自然事物的描述,它表現(xiàn)為對花園進行更抽象的理解,將其視為大自然肆無忌憚存在著的地方。

卡地亞基金會主張以兼容并蓄的多學科跨界維度涵蓋所有當代創(chuàng)作領域,促進藝術家、科學家、哲學家、音樂家和建筑師之間意想不到的碰撞?;饡粌H僅作為承載藝術展示的展覽空間,更是一個與公眾進行對話與交流的窗口。每年,卡地亞基金會都會根據藝術家個人或主題組織一系列展覽,并委托藝術家創(chuàng)作作品,從而豐富基金會收藏。
比如,其曾經舉辦展覽《故鄉(xiāng):此處即彼處》(Native Land, Stop Eject, 2008)表達了對移民概念的思考;《動物大樂團》(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 2016)呈現(xiàn)對環(huán)保話題的關切;而 《數學:陌生風景》(Mathematics, A beautiful elsewhere, 2011)則以全新維度探討了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不僅如此,基金會還組織游牧之夜(Nomadic Nights),這是一個專注于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的聚會,藝術家們會在基金會及植物劇院內停留一晚,在這里探索視覺藝術與其他當代藝術表達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
2022展覽回顧
薩莉·加博里(Sally Gabori)——《這是我的土地,這是我的海洋,這就是我》(This is my land, this is my sea, this is who I am.)
作為過去20年來最杰出的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家之一,薩莉·加博里自2005年年近八旬之際才開始作畫,直至2015年離世前的短短數年內,她以罕見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出一系列風格獨特、色彩明快的作品。

藝術家全名米爾迪丁金嘉施·尤瓦達·薩莉·加博里(Mirdidingkingathi ?Juwarnda Sally Gabori),于1924年出生在卡奔塔利亞灣(Gulf of ?Carpentaria)的本廷克島(Bentinck ?Island),一座位于澳大利亞北部昆士蘭地區(qū)的海邊小島。
她來自卡亞迪爾特部落,講本族語言。她的名字“米爾迪丁金嘉施·尤瓦達”源自族人用出生地和圖騰祖先來取名的傳統(tǒng)。卡亞迪爾特人是澳大利亞沿海地區(qū)最晚與歐洲移民建立持久聯(lián)系的原住民部落。1944年,這個部落總共只有125人,基本上與世隔絕。很長時間內,薩莉·加博里與家人幾乎完全依賴島上的自然資源生存,保留著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

本次展覽匯集了約30多件薩莉·加博里的巨大繪畫,展現(xiàn)了藝術家卓越的自發(fā)性和深刻的原創(chuàng)性。展覽是在與藝術家的家屬、卡亞迪爾特(Kaiadilt)部落、以及當地專家的密切合作下完成的。她的畫作看似抽象,實則包含著對故鄉(xiāng)地貌的追憶,也包含著對她和家人以及族人有著深刻含義的故事。它們是原住民島嶼的頌歌,是與薩莉·加博里族人的姓名緊緊綁定的家鄉(xiāng),是離開四十多年之久的念想。
2021展覽回顧
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盛開的櫻花》(Cherry Blossoms)
《盛開的櫻花》是達米恩·赫斯特首次在法國文化機構舉辦的展覽。藝術家在繪畫時結合厚重的筆觸和潑畫元素,汲取了印象派、點畫派和動作繪畫的特點來呈現(xiàn)作品,以明快和諷刺之感重新詮釋了櫻花這一傳統(tǒng)的繪畫主題。

此次展覽呈現(xiàn)的巨大畫布被鮮艷飽和的色彩所覆蓋,讓觀眾仿佛置身于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間的巨型植物景觀之中。該系列包括107幅作品,耗時三年完成。藝術家詮釋該系列:“櫻花系列描繪的是美麗生命、死亡。櫻花是極其普通的,甚至是俗氣的。它們被大自然描繪得無比華麗。櫻花盛開時燦爛奪目,錯落無序,又易零落。正是它們給我的靈感,讓我從極簡主義回歸繪畫狀態(tài)的隨意性?!?/p>
2019展覽回顧
《樹》(Trees)
展覽匯聚了藝術家、植物學家、哲學家群體,通過他們獨特的審美認知或科學探索,與樹木建立起深刻而親密的聯(lián)系,形式包括素描、繪畫、照片、電影和裝置等作品,從而揭示當下環(huán)境存在的危機。

長期以來,被生物學低估的樹木,通過研究和記錄讓我們能夠以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生物群落中最古老的成員。樹木擁有感官和記憶能力以及溝通技巧,與其他物種共生并對氣候產生影響,這些意想不到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發(fā)現(xiàn)帶來了“植物智能”的迷人假設。

卡地亞基金會涵蓋了當代藝術的所有創(chuàng)意領域和流派,從設計到攝影,從繪畫到視頻藝術,從時尚到表演藝術。展現(xiàn)了基金會嚴謹且不拘一格的風格,還向公眾證明了基金會以好奇心、獨創(chuàng)性和異質性并存的初衷。
開放時間
每周一閉館
每周二:上午11點至晚上8點
每周三至周日:上午11點至晚上10點
門票信息
一般票價:10.5歐元 / 12歐元(網絡購票)
優(yōu)惠票價:7歐元 / 8.5歐元(網絡購票)
13歲以下兒童、18歲以下青少年(僅限周三) 、持基金會年卡、ICOM博物館證、記者證或殘疾證者免費
年卡:18歐元 - 50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