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儒法斗爭史部分》1.8 鐘相、楊么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8、鐘相、楊么
? 南宋初年農(nóng)民起義的兩位領袖。
? 鐘相[1],武陵[2]人,曾利用農(nóng)村會社組織,宣傳“等貴賤,均貧富”的主張達二十多年。周圍數(shù)百里的群眾“悉來歸奉,謂之投拜法下”[3],人們稱他為“拜爺”。公元一一二七年,他組織民兵三百人,命長子鐘子昂率領北上抗金,到南陽折回,即以這個隊伍為基礎籌劃起義。
? 公元一一三〇年春,鐘相毅然發(fā)動起義,建立了農(nóng)民革命政權,鐘相為楚王,年號為“天載”。先后攻占兩湖七州十九縣。同年夏,宋軍孔彥舟派奸細混入起義軍,內外夾攻,鐘相父子被俘,不久被殺害。
? 楊么[4],龍陽[5]人。原名太,因他年幼,土語稱幼為么,故叫楊么。鐘相犧牲后,楊么繼續(xù)領導農(nóng)民斗爭,號稱“大圣天王”,立鐘相少子子儀為太子。起義軍曾發(fā)展到二十多萬人,攻占地方東起岳陽,西達枝江[6],北至公安[7],南抵長沙,超過鐘相極盛時期。他堅持革命,堅決抵制了南宋政權的誘降招安。他痛斥個別將領叛變“不是丈夫漢”,并派兵攻城,要懲罰叛徒。公元一一三五年,起義軍被宋將岳飛施計瓦解,楊么投水未死,被俘后犧牲。這次起義堅持達六年之久。
? 鐘相、楊么起義,是為了反對南宋高宗趙構政權的腐敗,領導群眾投入抗金斗爭。南宋初年,金軍不斷侵宋,被金軍打敗的宋軍和金軍相繼進入湖湘地區(qū)?!敖鹑宋吹?,而潰散之兵先至;金人既去,而襲逐之師繼至。官兵盜賊,劫掠一同;城市鄉(xiāng)村,搜索殆遍?!?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8]而大官僚地主仍然肆行兼并,官府衙役依然“無屋而責屋稅,無丁而責丁稅”[9],使“貧民不能生”,逼著廣大群眾起來造反。
? 鐘相、楊么在起義中,“焚官府、城市、寺觀、神廟及豪右之家,殺官吏、儒生、僧道、巫醫(yī)、卜祝之人”[10],猛烈沖擊了封建政權、神權和孔孟之道。他們否定地主階級的“法”和“理”,針鋒相對地提出農(nóng)民階級的“法”和“理”。鐘相向農(nóng)民宣傳說:“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如行法,當?shù)荣F賤,均貧富。”[11]他們還嚴正地批駁了理學家對農(nóng)民革命的污蔑和攻擊。理學家攻擊起義軍“殺人”、“劫財”;起義軍回答說,這是“行法”和“均平”。理學家攻擊起義軍是“亂?!?、“害理”;起義軍理直氣壯地回答說,“等貴賤,均貧富”才是“天理當然”[12]。他們以農(nóng)民階級的“法”和“理”來代替地主階級的“法”和“理”,這是兩個階級的斗爭在上層建筑領域的尖銳反映。
? 起義軍春夏耕耘,秋冬攻戰(zhàn),實行兵農(nóng)結合。他們采取了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打了許多勝仗,特別是公元一一三三年沚江之戰(zhàn),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讓敵軍“車船”進入沚江狹窄處,待沚江水落,沚口灘淺,“車船”不能退出,然后盡奪敵三十多艘“車船”,并俘虜造船者高宣,獲得了很大的勝利。從此,起義軍大造大型“車船”[13],使戰(zhàn)斗力大大增強,屢敗官軍。
? 鐘相、楊么堅持愛國主義,堅持抵抗金軍侵略。鐘相派兵抗金,楊么打擊了金人走狗齊偽政權。總之,這次起義有力地打擊了趙宋王朝和金軍的入侵,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對后來的農(nóng)民起義有著重大的影響。
注:
[1] ?—公元1130年。
[2] 今湖南常德縣。
[3] 《金佗續(xù)編·百氏昭忠錄》。
[4] ?—公元1135年。
[5] 今湖南漢壽縣。
[6] 今湖北枝江。
[7] 今湖北公安。
[8] 《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九。
[9]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四十二。
[10]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七。
[11]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七。
[12]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七。
[13] 最大的有二十四車大樓船,分三層,可載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