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一堆浮漂釣魚時卻不知該選哪支?

昨天釣魚和隔壁釣友閑聊時他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他說我的漂盒里大大小小十幾只浮漂,各種材質(zhì)各種漂型都有,可每次釣魚我都不知道該選哪只最合適,釣魚時到底該依據(jù)什么去選漂呢?這個問題我相信同樣也困擾著許許多多的釣友,其實野釣對于浮漂不用想的過于復雜,了解了浮漂特性分分鐘選出合適好漂。

首先我們要知道浮漂的材質(zhì)主要分為巴爾衫木、蘆葦、納米和孔雀羽四種,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也就納米和蘆葦兩種浮漂,蘆葦漂吃鉛都比較小,普遍在零點幾克到兩克多,加上其靈敏度較高,所以一般都是用來釣鯽魚,尤其適合釣輕口鯽魚。而納米漂的吃鉛從小到大基本全覆蓋,浮力高且穩(wěn)定性好,適合所有魚種。

其次,除了材質(zhì)以外最迷惑人的還有浮漂的漂型,市場上浮漂的漂型看著感覺讓人眼花繚亂,實際在使用時我們只需將其大致分為兩類就行,即長身漂和短身漂。長身漂一般都是短腳,這類浮漂入水后翻身快下沉快,特別適合垂釣底層魚類。短身漂則通常都是搭配長腳長尾,這類浮漂穩(wěn)定性好,入水后翻身慢下沉慢,既能底釣,也能兼顧行程,能做到全泳層搜索。

結(jié)合以上兩點,我們在野釣時選漂就比較簡單了,釣大魚用大漂,釣小魚用小漂,釣深水用長漂,淺水用短漂即可。如果沒有小魚鬧鉤的話建議大家還是用長腳長尾短身的,什么魚都能釣,有小魚鬧窩那就用長身短腳漂,快速直擊底部,攻大魚。

當然,世事無絕對,以上只是一般情況下的選漂方法,特殊情況時還得特殊對待,比如釣浮,浮釣時即使目標魚不大,一般也會選用大號浮漂;野河釣魚遇走水,為了抵抗水流同樣會用大一點的浮漂,再比如作釣翹嘴,即使水不深我們還是會用長一點的浮漂,因為能更好的搜索整個行程。

除此以外,選擇浮漂還會受到竿長的影響,尤其野釣,現(xiàn)在內(nèi)卷的很,一個比一個用的魚竿長,我們這里野河釣鯽魚已經(jīng)普遍是8.1往上走了,長竿作釣小漂自然也不用考慮,壓根拋不出去,得用加粗的大漂才行。所以選漂在遵循一般規(guī)律時還要與自己作釣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才能選出最合適的浮漂,合適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