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秦朝平民的飲食怎樣的?居民主要吃什么?
從古至今,吃都是大家極為關(guān)注的事。那么秦朝的居民吃什么?他們的飲食習慣是什么樣的?在商周時期上層的貴族階級是實行分食制的,即每個人個別進餐,各人跪坐在自己的餐席上,旁邊放一個矮幾作為一個小案子或倚靠之用。在每人之前或旁邊放一組餐具,盛著這一餐所用的食物和飲料。一餐飯包括谷類食物、肉菜的菜肴和水酒。每人每餐可吃四碗飯(主食),但菜肴的數(shù)目和種類則依地位與年齡而異?!抖Y記·禮器》云:“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貴族的菜肴以肉類為主,平民的菜肴則是以蔬菜為主。

就主食而言,從春秋到戰(zhàn)國再到秦漢,變化都不是很大。
主食主要有五谷、六谷、九谷三種說法。但總的來說,不外有黍、稷、粱、麥、稻、豆、菰、麻、秫、稌這么幾種。
在主食的種類上,王公貴族講究膳食的調(diào)和:
“牛宜稌(糯米)、羊宜黍(黃米)、豕(豬)宜稷(栗)、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菰,凡君子之食恒放焉?!?br>
這是禮所認為最適宜的飯菜搭配法,也是君王和貴族大夫們用膳的共同準則。而貧民的日常飯食,則是以豆飯藿(豆類植物的葉子,比如豌豆莢)羹為主。
豆類在古代是救荒濟貧的粗糧,《戰(zhàn)國策》中就說:“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一歲不收,民不饜(吃飽的意思)糟糠?!?br>
??? 平民在鄉(xiāng)飲酒(村子里聚會喝飲酒之禮)時,最為恭敬的長者,也只能享受六盤菜的禮,只相當于一個下大夫平日的生活水平,而且平民所享受的這種禮,也只是一種表面文章。當然,以上嚴格的膳食禮儀尊卑制度,在秦這個只重法而越禮的國度里,大抵是廢棄不守的。但是,周禮作為尊卑秩序存在了幾百年,不會因為明面上的制度摧毀而消失,相信在秦時的貴族中依然存在,只是沒有先秦時代那么嚴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