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銹鎧——最初的圣騎士,最后的守護(hù)者
“天父啊,您從來不說假話,
您曾讓圣拉薩爾死而復(fù)生,
您曾從獅口救出達(dá)尼埃爾,
拯救我的靈魂,讓我避開一切厄運,
我此生所犯的罪將給我以滅頂之災(zāi)?!?br>——《羅蘭之歌》
要確定未銹鎧的身份,似乎不太容易。他甚至沒有身體,只有手甲和劍(還有sexy的聲音)。
但只要注意到幾個地方,他的身份就昭然若揭了。
首先就是他的劍。

劍上的銘文是“*URAN***”。對西方名劍熟悉的朋友可能已經(jīng)看出來了,沒看出來也沒事,還有佐證。

右上角的logo的文字是“法蘭克王國”“中世紀(jì)”。
由此就可以確定了,這把劍就是法蘭克王國最著名的騎士——圣騎士羅蘭的佩劍——杜蘭德爾(Durandal)。
Durandal有恒久不變,不可折斷之意,又稱恒常之劍。相傳杜蘭德爾的劍身中藏著圣彼得的牙、圣巴西流的血、圣丹尼斯的頭發(fā)和一片圣母瑪利亞的衣服(還有一種說法是藏有耶穌的毛發(fā))。它是世界上最鋒利的劍,這把劍也有著“天使之劍”的別名,持有者可以受到上帝和天使的庇護(hù)。
作為赫赫有名的寶劍,杜蘭德爾在ACGN作品中出場率頗高,在《FATE》系列、《海賊王》、《廢墟圖書館》、《刺客信條》等作品中都出現(xiàn)過。
確定了劍的身份后,未銹鎧的身份不言而喻了。

羅蘭其人,被稱為第一位圣騎士。他是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麾下的首席騎士,身上折射出了中世紀(jì)法蘭西乃至整個歐洲的騎士精神。在他受伏擊戰(zhàn)死后,史書上記載“十萬法蘭西人都昏過去倒下”。
歌頌羅蘭功績的史詩《羅蘭之歌》經(jīng)過了千年的傳唱,至今有大量版本流傳。羅蘭也逐漸從一個具象的人,變成了一個精神化身。
這樣看來,未銹鎧沒有軀體的設(shè)定,或許也暗示了羅蘭的這一形象吧。

型錄部分

綠咬鵑手絹。綠咬鵑,即鳳尾綠咬鵑,是咬鵑科中一種外觀十分華麗的鳥類。分布于在南墨西哥到西巴拿馬等地,與眾不同的是,其他咬鵑科的鳥都是在南美洲及東巴拿馬中出現(xiàn)。它們在中部美洲神話當(dāng)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位。

鳳尾綠咬鵑在古代瑪雅和阿茲特克文化中,被認(rèn)為是羽蛇神(格查爾神)的化身,享有神圣的地位。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以前的美洲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瑪雅和阿芝臺克人看來,它們是羽蛇神的化身,象征著天國與靈魂,嚴(yán)禁殺死綠咬鵑,違者處以極刑。
另外,由于綠咬鵑難以被飼養(yǎng),總是在被捕獲一段時間后死去,它也成為了自由的象征。
遺憾的是,我查閱了不少書籍,并請教了博物學(xué)專業(yè)的朋友,但并沒有得出綠咬鵑和法蘭克王國或者歐洲騎士有什么直接聯(lián)系。倒不如說,歐洲殖民者還破壞了綠咬鵑的家園(當(dāng)然這是離法蘭克王國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所以我傾向于將綠咬鵑手絹的寓意理解為最普遍的解釋,也就是自由。
下一部分是“一根長布條”,文案中說和勛帶相似。勛章大家都知道是什么,而勛帶自然就是將勛章扣在衣服上的彩帶。不過,無論是騎士還是將軍,一般對勛章都十分珍視,不會隨意帶在身上,所以衣服上經(jīng)常會只保留勛帶。(這里本來想附一張法蘭克王國的勛帶圖片,但是沒找到)

在歷史上,羅蘭在巨大的兵力懸殊下堅守戰(zhàn)場,直至寡不敵眾戰(zhàn)死,他始終貫徹了騎士精神。無論是強(qiáng)大的力量,還是無堅不摧的寶劍,也比不上羅蘭的善良、忠誠和熱忱。能在游戲中重獲新生的羅蘭,一定會煥發(fā)新的光輝吧。


感謝您支持千禧咖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