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重新看待不良行為
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缺乏知識和技能的行為,與孩子生長發(fā)育相關的行為,失望和沖動的行為。正如德雷克斯說的那樣:
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樱且粋€喪失信心的孩子。

當孩子喪失信心時,他們會用以下4種不恰當?shù)男袨閬慝@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四種不恰當?shù)男袨榉謩e:
“尋求過度關注”:這類孩子只有在得到家長的關注時,才有歸屬感。唯有讓家長為他們團團轉時或提供特別服務時,他們才覺得自己重要。
“尋求權利”:孩子會覺得當他說了算的時候,或者沒有誰能主導的了他的時候,他才有歸屬感。
“報復”:孩子得不到歸屬感,受到傷害就要以牙還牙,至少能讓別人同樣受到傷害,他們覺得反正沒人疼愛他們。
“自暴自棄”:孩子覺得不可能有歸屬感所以放棄了,他們覺得自己無助。別人也不要對他們寄予希望,怎么做都不好,努力也沒有用。
了解孩子的錯誤目的,有助于你采用最有效的行動,來幫助孩子達到他們的真正目的,即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那么如何識別孩子采用了哪一種錯誤觀念呢?

這里有2條線索來讓我們識別孩子的錯誤行為目的:
第1條線索:“通過家長的感受來識別”
a)?如果大人的感受是惱怒,著急內疚或煩惱,您的孩子可能是尋求過度關注。
b)?如果大人的感受是受到了挑戰(zhàn),被激怒或被擊敗,孩子可能是尋求權利。
c)?如果大人的感受是受到了傷害感到失望,難以自信或者證物,孩子的目的可能是報復
d)?如果大人的感受是無能為力,絕望或是無助,孩子的目的可能是自暴自棄。
第2條線索:“通過孩子的行為來識別”
a)?如果孩子會暫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樣子,會用另一種行為來引起關注,孩子可能是在尋求過度關注。
b)?如果孩子表面屈從,但內心不服,變本加厲語言頂撞或消極抵抗,孩子可能是尋求權利。
c)?如果孩子會以破壞性的行為或傷害你的話來反擊你,以牙還牙,毀壞東西,孩子的目的可能是報復。
d)?如果孩子很消極,希望你快點放棄努力,別再打擾他,毫無響應和改進,孩子可能是自暴自棄。
我們了解孩子有4種錯誤的行為,那么對每一種行為的有效鼓勵方式是不一樣的。

對“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
這類孩子的行為往往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參與一個有用的任務轉移孩子的行為;安排特別時光定期陪孩子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例如一個滿懷的擁抱);約定一些無言的信號(例如用手捂住耳朵)。?表示等孩子不哼唧了,你就會聽他說話了;表達你對孩子的信任認為他們自己會處理好的;關注孩子,不要關注他的行為; 少說多做,用語言表達你的愛和關懷。
對”尋求權利“的孩子?
家長要先承認你不能強迫孩子,并請求孩子幫助解決問題;既不開戰(zhàn)也不要投降,而是撤離沖突,讓自己冷靜下來,堅定而和善,不說只做,決定你該做什么;與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讓慣例說了算。培養(yǎng)互相尊重,給予有限的選擇;把問題放到家庭會議上一起探討;設定特別時光定期陪孩子,表達對孩子的愛和關懷。
對于有”報復心理“的孩子?
不要還擊,要從報復中退出;友善的態(tài)度等待孩子冷靜下來;猜測孩子因為什么受到了傷害,表達出你對孩子受到的傷害的理解,并坦誠的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可以用啟發(fā)性提問的方式(例如發(fā)生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關鍵是你要理解孩子的觀點,而不是要告訴孩子你的觀點,讓孩子和你一對一的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做出彌補,鼓勵及長處; 設定特別時光定期陪孩子,用語言表達你的愛和關懷。
對于“自暴自棄”的孩子
這類孩子不是能力不足。家長要花時間訓練孩子,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把事情細分到足夠簡單的步驟,讓孩子體驗到成功。安排一些小的成功,找出孩子能夠做到的任何事情。提供大量的機會顯示他們的技能,要肯定孩子的任何積極的努力,無論多么微小。放棄你對孩子的任何完美主義的期待,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不要憐憫,不要批評,不要放棄。定期安排特別時光陪孩子,真心喜歡孩子,用語言表達你的愛和關懷。

十幾歲的孩子要注意的
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同齡人的認可比大人的認可更重要。所以孩子有時會為了得到同學或朋友的認可做出不良行為。這時候的孩子正在探索脫離了父母的自己到底是誰。他們對父母價值觀的檢驗,往往會表現(xiàn)為叛逆的行為。他們常常把周圍其他人的身體語言,誤解為挑釁性的行為。養(yǎng)育十幾歲的孩子時,必須格外注意要表達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測,“過度控制”的管教方式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災難性的,你越是要控制他們,他們就越是不屈,并且越是遠離你。相當于年齡小小的孩子來說,十幾歲的孩子更不甘趨,于俯首帖耳的地位。他們受制于大人時,合作一詞在他們看來就意味著屈從。他們的這種理解往往是正確的,因為這正是許多大人所謂的合作。贏得十幾歲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徑,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態(tài)度來解決問題。向孩子表明你與他們站在同一邊非常重要。鼓勵對于十幾歲的孩子,就像對小孩子一樣重要。
家長要注意的
把這些觀念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諸實踐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大多數(shù)大人在面對一個正在做出不良行為的孩子時,很難有積極的心態(tài)。大多數(shù)大人不能充分理解,是自己的不良行為導致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他們不愿為自己的角色承擔責任。實際上,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歸咎于他人,是邁向解決沖突的一大步。如果在出現(xiàn)行為問題的時候,無法給予孩子鼓勵或孩子無法接受鼓勵。在冷靜期之后,立即給予孩子鼓勵是相當重要的。大人們,也許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錯誤行為,努力將其變成更具有鼓勵性的態(tài)度和行為。
2023/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