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如果沒有瘋狂挑釁,中國會變成“另一個俄羅斯”?

作者:刺客
俄羅斯之所以讓西方感到畏懼,不僅僅因為戰(zhàn)斗民族擁有足以毀滅整個世界的核武庫,更重要的是,普京政府在關鍵時刻敢于亮劍的勇氣,在非戰(zhàn)爭時期,對西方所形成的震懾是十分重要的。
從客觀上來講,俄羅斯雖說是強國,但其綜合國力算不上優(yōu)秀。不過,惡劣的地緣戰(zhàn)略環(huán)境,迫使俄羅斯不得不抱著“光腳不怕穿鞋”的“魯莽心態(tài)”,對那些試圖將俄羅斯從歐洲擠走的西方國家,展開殊死的抗爭。
所以,俄羅斯成為了“戰(zhàn)斗民族”,所展示出來的震懾力,讓西方在莫斯科咄咄逼人姿態(tài)的面前,都感覺到畏懼。西方雖然擁有遠比俄羅斯更加強大的綜合實力,但卻在與俄羅斯的對抗中顯得尤為被動,以至于他們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拿俄羅斯沒轍。
在西方輿論的眼里,中國也正在逐漸“俄羅斯化”,近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強大反擊能力,甚至讓西方“感到畏懼”。據(jù)觀察者網30日報道,多家西方媒體和智庫日前發(fā)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變得越來越俄羅斯化”,并聲稱中國越來越愛用“滲透和脅迫”。
令西方“感到遺憾”的是,中國的外交政策正變得越來越“不招人喜歡”。原因是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更多地只是“尋求被人喜愛,而不是尋求像俄羅斯那樣令人畏懼”。顯然,中國外交政策近期所發(fā)生的變化,已經讓西方某些人坐不住了。
實際上,所謂的“脅迫和滲透”,只是西方在面對一個與以往不同的中國時,所做出來的一種無奈反應。但他們也不想想中國為什么要“俄羅斯化”?如果西方沒有在各個領域上的挑釁,中國會變成“另一個俄羅斯”嗎?
與俄羅斯相比,中國在與西方的博弈中更具優(yōu)勢,至少,在地緣戰(zhàn)略上,中國與歐洲距離夠遠,讓西方針對中國的遏制行動,顯得有點鞭長莫及。而美國在亞洲的絕大多數(shù)盟友,因受制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都不敢像歐洲國家對待俄羅斯那樣,輕易與中國翻臉。
只不過,中國出于發(fā)展睦鄰友好關系,維護周邊發(fā)展環(huán)境的需要,在很多時候不愿意與俄羅斯那樣,跟西方在爭強斗狠。由此而引發(fā)的后果,就是西方在前一段時間對中國肆無忌憚的挑釁。
近年來,隨著中美之間的對抗日趨加劇,善于進行政治投機活動的西方國家,似乎看到了難得的機會,因此一哄而起,追隨美國對中國進行前所未有的挑釁。所以,臺海、南海和東海這些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區(qū)域,成為了西方政治投機集團習慣性染指的地方。涉港、涉疆等敏感議題,也成為了它們攻擊抹黑中國的政治工具。
除美國外,法國、英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紛紛在亞太地區(qū)部署海軍力量,通過在南海、東海甚至臺海的軍事行動,對中國主權安全進行前所未有的挑釁。一些亞洲國家,例如日本和澳大利亞,更是肆無忌憚地插手臺海事務,給我國在實現(xiàn)兩岸和平統(tǒng)一、維護周邊環(huán)境安全等方面的努力,造成前所未有的麻煩甚至風險。
如果中國再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西方挑釁行為進行反制,后果將不堪設想。事實正如中國駐法國大使所說的那樣:“如果真有戰(zhàn)狼的話,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瘋狗太多,太兇”。的確,面對成群的瘋狗,中國為了捍衛(wèi)自身利益不受損害,除了做令他們畏懼的“戰(zhàn)狼”外,別無選擇。
就因為中國被西方認為已“俄羅斯化”,讓西方在與中國的交往中,不得不進行平等對話。所以,據(jù)《參考消息》報道,根據(jù)歐盟發(fā)布的一份聲明顯示,盡管存在分歧,但歐盟必須與中國繼續(xù)在一系列問題上進行接觸。
鑒于歐盟近期推出一系列反華行徑,中歐關系高燒不退,從而給雙方在很多重大領域上的合作造成障礙。目前正在舉行的中歐第十一輪高級別戰(zhàn)略對話,所釋放出來的信息表明,歐洲只有在平等狀態(tài)下與中國進行對話,才是解決中歐之間分歧的最好辦法。
中國不是俄羅斯,之所以被西方認為“俄羅斯化”,是因為中國“對外來攻擊忍氣吞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西方如果想要中國恢復以前的“招人喜歡”,他們必須停止對中國所有的攻擊和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