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擁兵百萬,為何沒能統(tǒng)一,還被滅掉?韓非一語中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一直是“超級大國”,地廣人多,國力強盛,“楚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中野也”。在春秋時期,楚國就已經(jīng)非常強盛了,敢向中原霸主晉國挑戰(zhàn),經(jīng)過長期的戰(zhàn)爭,最終擊敗了晉國。可是,到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非但沒能統(tǒng)一天下,反而被秦國滅掉,那么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楚國滅亡的原因是顯而易見,外交上失策、軍事上失敗,不過這是楚國滅亡的直接原因,其根源是楚國的政治制度有關(guān)!韓非是戰(zhàn)國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深得秦始皇的推崇,他在《韓非子》中只用一句話,就揭示出楚國衰亡、秦國興盛的原因,“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

戰(zhàn)國初期,各國紛紛進行變法活動,其中秦國由商鞅主持變法,楚國則由吳起組織變法。吳起不是楚國人,而是衛(wèi)國人,他通曉儒家、法家、兵家的思想,是當時難得的人才,但卻一直得不到重用。他只好來到魯國為將,甚至殺妻來取信魯國國君,成功擊敗齊國的軍隊。后來,吳起投奔魏國,領(lǐng)兵擊敗秦國,“擊秦,拔五城”。
魏文侯死后,吳起受到排擠,只好離開魏國,來到了楚國。當時的楚國國君是楚悼王,他早就得知吳起很有才能,于是任命吳起為令尹(相當于丞相),讓他在楚國進行改革變法。吳起不僅是一員可以與孫武齊名的名將,還是一位可以與商鞅并稱的改革家。然而,吳起變法在楚國只推行了幾年的時間。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保守的舊貴族勢力居然在楚王的喪禮上動武,用弓箭射殺吳起,亂箭甚至射中了已經(jīng)死去的楚悼王。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無論是秦國的變法,還是楚國的變法,都會觸犯保守的舊貴族的勢力,商鞅死得也很慘,被人車裂,不過商鞅雖死,他的變法措施依然得以延續(xù),而楚國的變法則因吳起之死而夭折。
通過吳起變法的失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楚國的舊貴族勢力非常強大,主要指的是楚國王室的力量。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國相大多不是秦國人,而是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才,秦國十分注重人才,大量客卿為秦國效力。而楚國非常保守,政治權(quán)力完全由這些王室貴族壟斷,比如楚國的令尹大多是由他們來擔(dān)任的。

這些王室貴族大多是無能、無用之輩,用秦國相國蔡澤(燕國人)的話來說,“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并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吳起變法的內(nèi)容根本沒有問題,確實是一條富國強兵之路,可是卻損害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宗室貴族們的利益。
吳起之死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楚國的悲劇。吳起被殺到楚國滅亡,這段時間長達一百五十多年,楚國政局猶如死水一潭,依然是宗室貴族把持朝政,幾乎沒有來自六國的人能夠躋身這個國家的高層。從吳起變法的失敗以及商鞅變法的成功,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兩國國家的命運,秦國如旭日東升,而楚國則日落西山。
參考資料:1.《史記》;2.《韓非子》;3.《戰(zhàn)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