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祛干燥的小方子,只有兩味藥,山藥和黃芪。這兩味藥化裁自張錫純的玉液湯,玉液
2022-10-16 06:54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有一個祛干燥的小方子,只有兩味藥,山藥和黃芪。這兩味藥化裁自張錫純的玉液湯,玉液湯是治療消渴的方子,張錫純認為人之所以口干渴,并不是身體缺水,而是因為身體里的氣火不夠,水液沒有被氣化,這層窗戶紙一旦被捅破,治療的辦法也就出來了,玉液湯這個方子,山藥和黃芪是必不可少的。
先來看山藥。歷史上最善于用山藥之醫(yī)者,一個是張仲景,另一個就是張錫純。張錫純對于山藥的偏愛,是因為它作為食物跟藥物都是一絕,能蒸能煮能燉能炒,關(guān)鍵是還能治病。
山藥長在土里,土里生長的植物,本身的土氣也很旺,山藥的根長長的,拼命往土里鉆,挖過山藥的都知道,有時候一根藤挖下去,能有好幾米長。山藥的這股鉆勁,能把周圍的精華都吸收過來,所以有一種說法,講山藥是土地之精,得土氣至厚,土氣在人身上就是脾胃之氣。這就是山藥能補脾的道理。 山藥補脾的同時,還能捎帶補補肺,因為它色白,色白入哪里?入肺。肺主行水,負責(zé)把身體里的津液輸布到全身。 所以山藥是脾肺并補,而且它本身汁液又很多,一方面能滋補脾肺陰液,一方面又能加強脾胃生化津液氣血的功能。
再來看黃芪。黃芪能補一身之氣,主要是補脾氣。黃芪補氣升陽,能夠讓脾運化,脾一運化起來,水濕津液就可以往上蒸騰氣化。 總而言之,山藥,偏于補陰;黃芪,偏于補陽,兩者配合,這就是陰陽平衡了。
最后我把這個方子寫下來:山藥9克,黃芪6克,如果你想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口鼻干燥、不咽干口渴、不皮膚干澀,就用這兩味藥,水煎后代茶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