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員模擬戰(zhàn)爭42—影子艦隊戰(zhàn)爭(下)
1960年3月初,影子艦隊重新將矛頭指向了埃及與巴布亞新幾內亞。而地球軍已經(jīng)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來對付這些數(shù)量巨大的軍隊。
由于對方部隊缺乏組織性與判斷力,德蘇兩國緊急制造了4顆巨大當量的氫彈,并決定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完成這個計劃。
一:埃及登陸戰(zhàn)
影子艦隊于3月4日將22個集團軍派進埃及,近720萬人的高水準軍隊令整個非洲軍團膽寒。此時正在非洲的Alder元帥接到指令,帶領同盟國方的13個集團軍在整個埃及展開決戰(zhàn),將對手再次趕進海里。影子艦隊于5日就擊退了駐扎在蘇丹港與哈拉伊仆的第36方面軍,而Alder最終決定將決戰(zhàn)位置選定于阿斯納、基旺與開羅。在這一線上,同盟國與軸心國軍隊各負責尼羅河的一側,布置了近22萬輛坦克與5000余架飛機,時間已經(jīng)不再容許地球軍訓練他們的飛行員了,而Alder認為會戰(zhàn)越快越好。
6日,影子艦隊挺進阿斯納,東面的同盟國第170軍在其他3個集團軍的掩護下沖入對手輪形陣地,隨后用大量的反坦克炮打擊對手的步兵集團。影子艦隊步兵的機械化很充分,所以用之前的高爆彈步兵炮是無法摧毀它們的。這一次第170軍采用了斷崖戰(zhàn)術,反復在各個立足點之間做大縱深穿插,不斷地圍殲對手的軍團。隨后第171軍采用相同的戰(zhàn)術并聯(lián)合第176軍向第170軍的前進方向平行移動。直至對手推進過阿斯旺為止,精銳軍兵團共殲滅約120萬人的影子艦隊軍團,癱瘓了對手的進攻。
隨后影子艦隊開始向基旺發(fā)起總攻,西側河岸的德軍由于地勢不利,決定撤出山地,隨后待影子艦隊軍團進入后再頂著空襲反向沖殺,6個德國集團軍完全殲滅了11個影子艦隊集團軍,西線戰(zhàn)線就此結束,Alder才得以將火炮部署在尼羅河西岸以支援同盟國戰(zhàn)線。
同盟國戰(zhàn)線則更加艱難,德軍在1959年上半年就已經(jīng)全面列裝了最新型的武器裝備,而中軍和蘇軍則仍有44%的軍隊在使用1955年的武器,以至于在代差下,少部分坦克裝備的95mm火炮甚至無法摧毀步兵戰(zhàn)車。影子艦隊的7個集團軍分為三組,不斷打擊對手的防線,而蘇軍所支持的西段防線在14日崩潰,中軍也隨之撤退,軍隊撤退到開羅以進行最后一次會戰(zhàn)。
“裝備的更新并不能減少戰(zhàn)爭的損失,相反地,它們在提升我們殺死敵人的效率。”——Alder
15日,影子艦隊的裝甲矛頭已經(jīng)突進島開羅城東側的舊雷達防線,而德軍與意軍早已在此地嚴陣以待。大量裝備155mm炮的“豹-VI”改式主戰(zhàn)坦克活躍在整個戰(zhàn)場的前方。16日,隨著步兵軍團的抵達,正面防線的5個同盟國集團軍開始對對手僅剩的3個集團軍展開炮擊。然而對手仍然用步兵戰(zhàn)車和轟炸撕開一條通往開羅的直線,此時,由土耳其軍帶隊的2個仆從國集團軍從后方發(fā)起了反進攻,將影子艦隊圍困在開羅以東的部分,最終于22日消滅了所有對手,贏得了埃及戰(zhàn)場的勝利。
二:巴布亞新幾內亞決戰(zhàn)
1960年3月2日,影子艦隊派遣440艘軍艦與近159萬陸軍決定做最后的進攻。而地球軍已經(jīng)準備好了應對之策。3月5日,影子艦隊開始進攻周邊的各個島嶼,試圖形成夾擊之勢,德軍故意向北撤退,中軍則向西將對手引至新幾內亞島。影子艦隊中計,在該島嶼的莫爾斯比港登陸,在等待對手全部集中于該港準備進行下一步策略時,1200架飛機掩護5架戰(zhàn)略轟炸機飛過查亞峰附近并投射了4顆大當量氫彈,爆炸的沖擊波甚至影響到了駐守凱恩斯的蘇聯(lián)巡洋艦,最終于8日,防化部隊檢查戰(zhàn)果,影子艦隊的進攻集群以全滅。剩余戰(zhàn)斗持續(xù)到了29日,直至30日2時,世界范圍內不再有影子艦隊的存威脅目標。

在這次戰(zhàn)爭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應當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在技術水平差距如此之大的環(huán)境下作戰(zhàn),在如今仍然是難以想象的?!猅an《第16集團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