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三天的體會:改變勞動者的處境從“發(fā)聲”做起
最近做了短短幾天的體力勞動——其實與工地或者近似的體力勞動相比并不算得上是特別勞累,從行程上也不過是快遞小哥+搬運工的模式,并且還不用搬運超過一百斤以上的超級重物。
然而也正是這并不算特別辛苦的工作卻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也見識到身邊同階級的“白領們”在體力勞動面前的孱弱、算計、摸魚等多種行為。覺得好氣的同時又覺得好笑:原來我們都是這么不堪的人嗎?
如果離開了這座城市,離開了我們身份給我們的便利,離開了用權(quán)利或者金錢開道的能力我們就是這樣的孱弱不堪,自私又愚蠢。
因為今天還算休息了的關系,我今天還能夠在這里打字做一個記錄。
而我想同一時間這個國家、這個世界上大量的勞動者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甚至在這個時間還未結(jié)束勞動的他們真的有足夠的精力去在這一天后進行一段認真的思考或者記錄嗎?
甚至連寫日記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當然不能全然這樣去想。
因為人與人的體質(zhì)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對于看上去強壯實際上體質(zhì)頗為虛弱的我來說當然是會在一天的勞動后筋疲力竭,頭腦昏沉。
而且還有勞動強度適應的因素。
但我想即使是長時間做大體力勞動能夠一定程度的適應,但這終歸是一件相當辛苦且充滿危險性的工作種類。
而稍微接觸過社會有些基本常識的人就知道雖然一些偏向技術類或者格外危險辛苦的工種收入不低,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勞動者根本無法得到理想工資,也不可能像是坐辦公室一樣保持長年工作,更別提一些工傷、意外、機構(gòu)克扣剝削之類的問題了。
說到這里我其實本來也只是想說勞動者的辛苦。
但不知為何……許多話我突然就說不出來了,上下嘴唇像是粘住了,喉嚨里像是塞了羊毛,連心臟的管竅中似乎也閉塞難受了起來。
似乎是因為我知道了寫這篇文字的無力——甚至無法改變?nèi)魏问虑?,任何?/p>
然而若是讓我刪掉這東西,假裝一切都未發(fā)生過繼續(xù)心安理得卻似乎又難以做到。
不愛寫什么漂亮的話了。
什么“感恩”、“偉大的”、“默默辛勤的付出”、“光榮”之類的話都說不出口了。
唯一的。
我想說的是——既然真的明白那些勞動者的辛苦,我們能不能從我們每個人能做的范疇內(nèi)做起呢?
例如,處于資本的罪惡,如果我們每個人真的都不丟垃圾也許會導致許多清潔工下崗,但我們中的管理者、立法者能不能讓清潔工在更好的時間段工作?而不是頂著烈日、暴雨、寒風、酷暑在工作?
為什么不能多引進那些勞保輔助的設備給重體力的工人呢?例如輔助將地磚吸起來,而不用彎腰去搬運的設備。
或者說,哪怕是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能做到也好的——讓醫(yī)療資源從富人、大城市向勞動者傾斜一點點,對那些勞動導致的慢性病、損傷進行及早干預和長期有保障的低價治療?
更干脆的,哪怕讓那些農(nóng)民工、清潔工、高空作業(yè)者、被化學或者粉塵毒害的產(chǎn)業(yè)工人、礦工們得到與公務員平等的退休金?
這就是我做了三天體力勞動后的想法。
我知道前路很遠,人小聲微。
但聲音再小,我想只要發(fā)出了就是有益的。
即使一時間被其他聲音所掩蓋、被那些“天聾人”所不聞,但只需一人應和,人人吶喊,那微弱的聲音終究會匯聚成一股“洪流”,攜千鈞萬鈞之勢,轟然澎湃,震人發(fā)聵,傳鳴天下。
到那時也許我今天的愿望就能夠?qū)崿F(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