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集字二三 為什么可以用書法畫畫,卻不能用畫法寫字?!
在畫畫的方法中,有一種叫寫意的。這種畫法就是不描而劃,所以稱之為寫。這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明明是畫畫卻要稱之為寫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大約從宋朝蘇東坡開始興起的人文畫,也就是把中國畫的很多的元素把它符號化。很多畫畫的人不斷的去臨摹古人的名畫,把其中很多圖像的組成元素把它符號化。這樣通過臨摹學到了古人名畫的組成元素,再通過自己的重新排列組合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新的圖畫來。所以中國畫本身它就帶有符號書寫的特征。到了后來更發(fā)展為只求神似,不求形似,讓中國畫的組成元素更加符號化,而不去具體的描摹事物的形象,這就叫書法入畫。有一位畫家說的好,他說畫要以詩為魂,書為骨!意思就是畫是美的東西,要有詩意,要有意境,同時由于它是用毛筆畫成的,所以要有書法的用筆,要有骨力。因此寫字是不能描畫的,否則就失去書寫的意義。而畫畫卻可以用書寫的方法去寫意,這樣更能增加圖像的韻味。所以書畫同源不同法,主要指的是書寫法和描畫法的不同。 筆論:畫法中有冩意畫者,即是不描而劃,稱之為寫,此謂之書法入畫,故書畫同源而不同法也。 第一三三頁(真書千字文):罔(wǎng) 談(tán) 彼(bǐ) 短(duǎn) ,靡(mí) 恃(shì) 己(jǐ) 長(cháng) 。
第一三四頁(續(xù)真書千字文):吳(wú) 越(yuè) 余(yú) 杭(háng) ,梁(liáng) 宋(sòng) 湘(xiāng) 兾(jì) 。
第一三五頁(草書千字文):罔(wǎng) 談(tán) 彼(bǐ) 短(duǎn) ,靡(mí) 恃(shì) 己(jǐ) 長(cháng) 。
第一三六頁(續(xù)草書千字文):?(tiě)馬(mǎ) 征(zhēng) 騎(qí) ,胄(zhòu)騁(chěng)矚(zhǔ) 望(wàng) 。
第一三七頁(行書千字文):罔(wǎng) 談(tán) 彼(bǐ) 短(duǎn) ,靡(mí) 恃(shì) 己(jǐ) 長(cháng) 。
第一三八頁(續(xù)行書千字文):鎸(juān) 印(yìn) 含(hán) 藴(yùn) ,卷(juǎn) 帖(tiě) 宏(hóng) 廓(k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