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皇后出身都很低微,原因很簡單,一般人不敢想!
對于一個封建社會來說,最絕望的事情是什么呢?最絕望的事情就是社會階層固化,什么意思?就是做農(nóng)民的,無論他如何奮斗,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或者是給國家做貢獻,他就是上不去,他就是一個農(nóng)民,一輩子農(nóng)民的命,這樣的話對于底層的老百姓來說,他們奮斗一輩子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盼頭,這個政府失去了他的信用。
所以給底層百姓設(shè)立能夠通往權(quán)力高層的階梯,這一點成為了封建政府的一個共識,這樣的話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減緩百姓的民憤的一個通道,當(dāng)然,對于明朝的皇帝來說,他們還有一個可以滿足百姓一步登天的一個期望,這就是選妃。

你想立刻飛上枝頭當(dāng)鳳凰嗎?你想憑借自己的女兒一步登天嗎?很簡單,選妃只要皇上看中你的女兒,你的女兒一步登天的,你們?nèi)腋黄痣u犬升天。
有人就會問了,為什么當(dāng)時創(chuàng)立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對于這件事情會同意呢?其他的朝代,比如說清朝一直對自己皇室血統(tǒng)看的特別重要,為什么到朱元璋這一個朝代隨便取一下百姓的女兒呢?
說一句實話朱元璋那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外戚專政,對于自己的子孫后代,朱元璋可以說是仁至義盡,每年他老朱家的子孫什么東西都不用做就可以從政府領(lǐng)到大量的生活救濟,但是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其他的外姓的那些人去搶他老朱家的地盤。

其他的人,比如說那些跟隨著他一起打上天下那些有功之臣,全被他打壓的打壓,殺的殺已經(jīng)夠不成威脅,接下來朱元璋就必須得針對以后他的子孫或面臨的情況做出相應(yīng)的措施。
首先一個是太監(jiān),當(dāng)然,朱元璋就沒怎么信任過太監(jiān),在這之后,他的兒子也針對太監(jiān)這個情況做出了相應(yīng)的改變,使得太監(jiān)只能夠依附在皇帝身上,一旦脫離了皇帝太監(jiān)就算再怎么權(quán)傾朝野,照樣有著必死的命運。
剩下來一個就是外戚,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女人的親戚,這些人有能力傳宗接代,并且這批人由于自己的女兒一朝得寵,然后肯定是有權(quán)勢握在手里的,所以對于這批人要多加防范。

朱元璋就想了一個很好的點子,我就挑選那些原先地位并不怎么高,原先手里沒有大權(quán)利的人做我子孫的王妃,這種人就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旦他們的女兒入宮做了王妃以后,這批人如果想要真正的權(quán)傾朝野,也得花一陣子時間給我的子孫一定的時間,一旦他們的女兒不得寵了,他們地位也隨之就會被人打壓。
當(dāng)然,這個普通老百姓不能夠隨便選,你不能扯到一個對于整個國家村有壞心眼的人去當(dāng)王妃呀,對于這些普通人民的定義,朱元璋的定義就是家世清白,什么意思?你在這之前最好有過當(dāng)兵的行李,為整個國家做出過什么奉獻,然后你這個人就被定義成為家世清白,這種人對于國家有著特有的忠誠,而且這一批人并不是在權(quán)力的中心,所以對于他們。朱元璋是放心的。

但是說實話,朱元璋跟曹操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人心是會改變的社會隨著自己的環(huán)境不斷地改變的。
你比如說曹操也做了跟朱元璋相類似的事情,他提拔寒門子弟作為自己手里下的大臣,來象棋整個國家證明你們這些底層的老百姓是有辦法晉升到權(quán)力的最高層的,可是隨著他用這些寒門子弟用的時間長了以后,這些寒門子弟手里面也有了錢,也有了權(quán)力,逐漸地,也成為豪門子弟,然后這些新的豪門子弟和老的一批豪門子弟一起過來打呀,他曹姓家族。
事實上,即便朱元璋怎么防備到明朝中期乃至末期的時候都出現(xiàn)過幾次著名的外戚干政,比較值得慶幸的是,這幾次外戚干政并沒有發(fā)生最壞的情況也就是謀朝篡位,否則朱元璋估計在地底下該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