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導有話說第九期《蘇聯(lián)坦克(三)——KV坦克》
作者:Jackdaw
????30年代末,蘇聯(lián)坦克部隊主力還是T-26輕坦和BT快速坦克。T-26被用于對步兵進行支援,BT被用來快速突進,戰(zhàn)術上擴大戰(zhàn)果誘捕豹1。餡大皮薄的T-28中型坦克被用于步兵師突破堅固的防御。多炮塔神教的T-35是當時蘇聯(lián)裝備的唯一一款重型坦克。
????在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中,反坦克炮的亮眼表現(xiàn),讓蘇聯(lián)人再次審視他們的重型坦克——T-35的裝甲和輕型坦克無異,而過差的機動能力使得T-35的戰(zhàn)場存活能力大幅下降。1937年,工農(nóng)紅軍裝甲與機械化部隊總局(GABTU)要求研發(fā)一種“突破坦克“,該任務被下派到列寧格勒總局,其先后研發(fā)出了SMK和T-100坦克。SMK和T-100的裝甲都加厚到了75mm,以應對新式反坦克炮的射擊。
? ? ? ? ? ? ? ? ? ? ? ? ? ? ? ? ? ? ? ?

?
????兩款坦克最初都是三炮塔設計,當科京(Zh.Ya.Kontin)在莫斯科展示模型進行演講的時候,他察覺到斯大林的不悅,果斷的掰掉了SMK的第三個炮塔,并表示“炮塔還是越少越好“,隨后科京領導的車里雅賓斯克第2設計局(SKB-2)研發(fā)出了單炮塔的SMK坦克,即日后的KV坦克。KV的名字來源于科京同志的岳父,使人人民委員會委員長的Kliment Voroshilov。在此之前,KV坦克本想命名為KS,即“Kotin-Stalin”。

????蘇芬戰(zhàn)爭爆發(fā)后,紅軍遇到了一個嚴重的阻礙——卡累利阿的曼納海姆防線。T100,SMK和KV都作為原型車參戰(zhàn)。芬蘭人的反坦克炮無法撼動SMK的裝甲,但是這臺坦克在1939年12月18日被一顆地雷炸爬了窩。蘇聯(lián)人發(fā)動多次進攻打算奪回SMK,但是都失敗了(T-62 545:似曾相識),直到第二年春天蘇芬戰(zhàn)爭結(jié)束蘇軍才拉回。KV是三者中表現(xiàn)最好的坦克。1940年1月1日,蘇聯(lián)國防委員會決定量產(chǎn)KV坦克,而KV坦克存在的發(fā)動機和懸掛問題也在生產(chǎn)過程中進一步改進。

????1939年型KV-1坦克使用35倍徑的L-11 76.2mm火炮,穿甲彈初速為612m/s,5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50mm的垂直鋼裝甲。該型KV主炮備彈111發(fā),彈藥范圍極廣:OF-350(鋼芯)/OF-350A(鑄鐵)、F-354高爆彈、穿甲曳光彈BR-350等。主炮的俯仰角為-7°~25°,擁有TOD-6望遠瞄具和PT-6全景瞄具這兩款瞄具。炮塔后部相較于“U-0“實驗車變成了箱式結(jié)構,擴展了炮塔空間;負重輪有橡膠圈,托帶輪掛膠。駕駛員坐在中間,無線電操作員/機槍手坐在左側(cè),其他三名機組人員位于炮塔內(nèi)。車長視野狹窄,駕駛員的觀察孔由質(zhì)量差的夾層玻璃制成,多數(shù)時間是模糊的,車長(還有裝填手)有兩個炮塔潛望鏡。1939年生產(chǎn)型交付了141輛。
????1940年生產(chǎn)型使用了在T-34坦克上使用的F-32 76.2mm火炮,這款火炮的俯角雖然變差了,但是可靠性比L-11要好很多。使用BR-3502AP彈時炮口初速為612m/s,5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66mm的軋制鋼裝甲。與此同時,TOD-6瞄具也被TOD-8瞄具取代。1940年型生產(chǎn)了大約150輛左右。
????在此期間,92號設計局打算把初速更高(813m/s)的F-27炮搬上KV-1坦克,但是由于KV-3坦克的研發(fā),該項目被取消。
????1941年7月1日起,基洛夫廠為新出廠的KV1坦克用大型螺栓固定附加裝甲,這種KV-1也被稱為KV-1E,并且371廠維修的KV1坦克也進行了這樣的改進。但是這一改進使得其重量超過了50噸,懸掛承受著其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941年早期生產(chǎn)型使用了F-34主炮,后期生產(chǎn)型KV-1更換了ZIS-5火炮,新的增厚的焊接炮塔的出現(xiàn)使針對KV-1E的改裝停止。新的焊接炮塔外觀更加圓潤,正面厚110mm,側(cè)面厚95mm,并且取消了炮塔與車體連接處的炮塔環(huán)。該版本為量產(chǎn)還做了都鐸簡化工藝,但是最早的1941年型直到1942年中期才投入使用。

????1941年8月到1942年,列寧格勒的坦克廠被轉(zhuǎn)移到了車里雅賓斯克,并和當?shù)氐臑趵瓲枏S(UTZM)和200廠合并為車里雅賓斯克基洛夫廠(ChKZ),即185廠,也稱坦克格勒。該廠在日后為蘇聯(lián)的鋼鐵洪流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1942年生產(chǎn)型前后更換了兩種鑄造炮塔,1941型和1942型炮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1942型炮塔后部機槍座具有一個環(huán)狀結(jié)構。大大減少了生產(chǎn)工時,同時圓蓋型發(fā)動機罩被更換為平直的發(fā)動機罩。

????1942年8月,KV-1被逐步淘汰,至1942年12月完全停止生產(chǎn)。
其他KV坦克
????1942年由于KV-1坦克較差的機動和懸掛,以及100mm裝甲也無法抵御的德軍88炮,SKB-2打算削弱KV坦克的防護,加強其機動和可靠性。新的坦克使用了一個全新流線型的鑄造炮塔, 車長從繁雜的任務中解放出來,移到了炮手后面;副駕駛轉(zhuǎn)職為裝填手,位于原車張位置。履帶的寬度減小到608mm,新的行星齒輪變速箱比老式嚙合齒輪變速箱可靠性更好,擋位增加到了10個,分為8個進檔2個倒擋。這些改進使得KV-1的重量降到了42.5噸,最大公路速度可達到43.3km/h,這一型坦克被命名為KV-1S(暴力)。1942年9月,車里雅賓斯克生產(chǎn)了180輛KV-1S坦克,但是年底產(chǎn)量開始下降——與T-34相比,KV-1S并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

????針對蘇芬戰(zhàn)爭中76.2mm火炮無法對碉堡進行有效傷害的現(xiàn)象,334工程和212A工程提上日程。裝有M1938 M1-10S型152mm炮改進型的MT-1炮塔設計完成,相應坦克的實驗代號為“U-1“,第二輛裝有MT-1炮塔的“U-3“坦克加裝了一個可在車內(nèi)控制的炮口罩,以防破片進入炮膛。雖然過重的炮塔(12噸)導致炮塔驅(qū)動超負荷運轉(zhuǎn),傳動也時常出問題,但是兩輛152在蘇芬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光是她們偉岸的身影就能給敵人帶來噩夢,被蘇聯(lián)士兵們稱為”無畏艦“。

????1940年型KV-2使用1940年型KV-1底盤安裝上了MT-2炮塔。MT-2炮塔重量只有10噸,高度也要比MT-1炮塔低了21cm,焊接炮塔后門改為直板型,炮盾也換了新的。使用的M-10T改進自M-10S,分裝藥炮彈備彈36發(fā)。除APCBC和HE外,1940年KV-2還可使用G-530混凝土破壞彈,裝藥5.1kg,專門用來攻擊碉堡。瞄準鏡使用TOD-9而非TOD-8。1940年型KV-2制造了334輛,1941年10月,隨著列寧格勒廠的搬遷,KV-2的生產(chǎn)便停止了。有趣的是,由于1939型KV-2的數(shù)量少于1940年型,德軍把1939年型KV-2當作1940年型的改進版,稱其為“KW-2B”。

????還有一些早期KV-2安裝有122mm 1938L/22.7火炮,數(shù)量未知,也并未參加過戰(zhàn)斗。1941年3月,裝有107mm火炮的KV-2被送去進行火力測試,為223工程鋪路。
????1940年,科京在改善KV坦克的同時,衍生出了T-220——她的重量超過了60噸,是一款超重型坦克,并在1941年1月進行了測試。3月底,蘇聯(lián)人得知德國人要將威力更強大的火炮搬上坦克,于是1941年4月7日,蘇聯(lián)人民委員會和布爾什維克工會中央委員會決定研發(fā)223工程,并提出了具體指標:“KV-3坦克炮塔厚度115~120mm,車體正面115mm,30°傾角;使用ZIS-6 107mm火炮”。
????根據(jù)T-220研發(fā)的KV-3進展很快。最初,T-220的炮塔被證明并不適合安裝107mm火炮,設計人員設計了一個新的炮塔:在形狀上,它近似于一個的圓錐臺,底部和頂部的形狀更接近于矩形,炮塔寬度略大于車體寬度。主要武器 包括一門107毫米F-42加農(nóng)炮(后更名為ZIS-6)和與之同軸的7.62毫米DT機槍,由一個巨大的炮盾保護。KV-3的戰(zhàn)斗全重高達68噸,導致其可靠性很差,在1941年末面對德軍的Flank39 105mm高射炮,KV-3的115mm裝甲宛如紙糊一般,該計劃最后也不了了之。

????在1941年春季,基洛夫廠設計了一款安裝有ZIS-6 107mm火炮的坦克,并設計了一個帶有45mm主炮的小炮塔,即KV-4??凭┙M織了一場比賽,總共收到了近20個KV-4變體,主要圍繞107mm主炮和45mm火炮來設計,出現(xiàn)了大炮塔上頂一個小炮塔、后置炮塔等奇怪的設計。由于變種過多且都沒有可行性測試,為腦洞設計,在此不再贅述。



?
????KV-5的研發(fā)由未實現(xiàn)的KV-4項目開始,采用了雙炮塔設計,安裝一門ZIS-6型107mm火炮。正面裝甲厚度達到180mm,側(cè)面和尾部也足足有150和140mm,重達100噸,裝有兩臺600馬力V-2K型發(fā)動機。 因為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KV-5的研發(fā)工作停止。

????KV-6,將車體機槍更換為ATO-41噴火器。
????KV-7,227工程,實驗車代號“U-13”基于KV-1底盤的坦克殲擊車。最初打算安裝三門ZIS-5火炮,這個想法很快由于不切實際被放棄。最后安裝了一門F-34 76.2mm火炮和兩門20K 45mm火炮,俯角-5°±15°,戰(zhàn)斗速度達到每分鐘12發(fā),裝備了TMFD-7瞄具。76毫米主炮的有93發(fā)備彈,兩架45毫米主炮的備彈為200發(fā)。KV-7裝備了三門7.62毫米DT機槍:一門位于坦克車體正面,一門位于駕駛艙尾部,一門位于戰(zhàn)斗艙艙口的小炮塔中。車體正面75mm,側(cè)面20mm,由軋制鋼裝甲焊接而成?!癠-14”只使用了兩門ZIS-5火炮,改變了彈藥的存放位置。在1941年12月29日的測試中,KV-7的戰(zhàn)斗力并不如常規(guī)旋轉(zhuǎn)炮塔坦克,并且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對,該項目被很快關閉。
????KV-8,即228工程。將ATO-41噴火器安裝在了炮塔上的同軸機槍上,火炮更換為了45mmQF1932火炮。其他與KV-1并無太大不同。

?
????KV-9,即229工程,為KV-7同期的替代項目。KV-9前部裝甲厚度達到了135mm,側(cè)面達到了75mm,使用M-30野戰(zhàn)榴彈炮改造而來的U-11 122mm榴彈炮。U-11可靠性良好,戰(zhàn)斗射速高達兩發(fā),但是擠占了大量的炮塔空間,車組不得不減少到4人,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實際戰(zhàn)斗性能并不優(yōu)良。

????1942年,新組建的100號工廠設計局提出了一種基于KV-1的噴火坦克232工程。后來,這輛車獲得了名稱KV-12M。 與KV-8相比,第100號工廠的工程師保了76.2mm火炮,噴火器位于首上機槍的位置,凈重量為2000千克,總重量為2400至3200千克。使用壓縮空氣從兩個27升的氣缸中噴射出易燃混合物。該設備由30毫米厚的前部裝甲隔板保護。由于KV-8坦克的存在,該車沒有進行生產(chǎn)。
????針對KV-1機動方面的改進還有233工程,也稱KV-13。根據(jù)T-34的成功經(jīng)驗,233工程樣車重32.4噸,車體長度6.65米,寬度2.8米,鑄造車體正面厚120mm,側(cè)面和尾部裝甲60mm,炮塔正面厚85mm;動力系統(tǒng)使用500馬力的V-12發(fā)動機,T-34同款變速箱;行走裝置使用輕量化扭桿懸掛和正義的5對負重輪。1942年5月,233工程在測試中跑出了51.7km/h的最大公路速度,機動與T-34-76無異。但是在測試中也暴露出變速箱不可靠、發(fā)動機過熱、負重輪和履帶磨損嚴重的情況,隨后生產(chǎn)的第二輛原型車加厚了裝甲,但也沒能拯救KV-13的命運。1943年3月,233工程變成了IS坦克的雛形,并為234工程(IS-2)打下了基礎。

? ? ? ? ? ? ? ? ? ? ? ? ? ??
????1943年初,蘇聯(lián)對繳獲的虎式進行了測試,發(fā)現(xiàn)當時使用的ZIS-3反坦克炮和F-34坦克炮根本無法在正常交戰(zhàn)距離擊穿虎式的正面裝甲。4月在庫賓卡的測試中,只有A-19 122mm加農(nóng)炮和52-K 85mm高射炮可以在1000m距離上擊穿虎式坦克。中央炮兵局和9號設計局基于52-K研發(fā)出了S-18和D-5T兩款火炮。S-18被用在了SU-85上,中央炮兵局搬出了S-31,并將其直接放入了KV-1S的狹小炮塔內(nèi),命名為231工程,隨后因不合實際被打入冷宮。另一個方案為239工程,即KV-85。KV-85的炮塔更大,炮塔座圈達到了直徑1800mm; 48噸的重量這讓機動問題再次暴露。由A-19改進來的D-25T(慈父的關懷)坦克炮被用于IS-2坦克上。1944年KV-85更換了IS-2的炮塔,命名為KV-122。
????T-150和T-220(也稱150工程和220工程)最初都為85mm F-30火炮設計,但是這門85mm火炮可靠性不佳,被蘇聯(lián)指揮官摒棄,這兩輛坦克也直接夭折。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坦克的炮塔——T-150的炮塔擁有指揮塔,位于炮塔右側(cè),具有6個觀察窗,但是沒有艙口。T-220的炮塔由KV-2的MT-2炮塔“壓縮”而來,并加裝了一個機槍塔,成員人數(shù)增加到了6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