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草賦
冬草賦
? ? ? ? ?南朝·梁·蕭子暉
? ? ? ??《藝文類聚》
【原文】
有閑居之蔓草,獨幽隱而羅生;對披離之苦節(jié),反蕤葳而有情。
若夫火山滅焰,湯泉沸瀉;日悠揚而少色,天陰森而四下。
于時直木先摧,曲蓬多隕;眾芳摧而萎絕,百卉颯以徂盡。
未若玆草,凌霜自保,挺秀色于冰涂,歷貞心于寒道。
?
已矣哉!徒撫心其何益?
但使萬物之后凋,夫何獨知于松柏!
【今譯】
有一種悠閑生長著的蔓草,避人獨叢生在幽幽偏僻之地,面對花草凋零,樹木葉子凋落的草木衰殘的寒冷季節(jié),這些小草反而枝葉茂盛勃勃生機地長得欣欣向榮富有情趣。
在火山熄滅的烈焰,消失了熱能的湯泉,太陽懶洋洋地,光照減弱黯然沒有色彩,天空云氣低沉,陰森昏暗籠罩四野的季節(jié),此時一些高大的樹木首先被摧殘,一些彎曲的蓬類草木也隕落枯死了,鮮艷的花兒芳卉們也更是被摧殘得全部凋零萎絕。
但是只有冬草,不屈于嚴霜,能夠承受來自霜雪的打擊,凌寒不衰,在結(jié)滿冰的道路上呈現(xiàn)出它秀挺的身姿,在寒冷的道路上,激揚著無限的堅貞不屈的節(jié)操。
唉!只是撫心長嘆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萬物都能像冬草一樣傲霜雪,挺秀色,經(jīng)歷嚴寒而不凋。
那么,松柏也不能獨占萬物后凋的美譽了。
【賞析】
該賦是南朝齊梁文學家蕭子暉創(chuàng)作的,語言精煉,僅用一百多字(111),通過對冬草的經(jīng)霜不凋的形象描寫,把冬草置于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日光暗淡、四野陰沉,在火山、溫泉的反常變態(tài),“離披苦節(jié)”酷寒凋殘的自然條件,萬物衰弱先后凋謝,眾芳相繼凋零,百卉萎絕時,即使是高大挺拔的大樹也已碧葉全無,冬草還可獨秀,表現(xiàn)冬草“挺秀色于冰涂,厲貞心于寒道”的頑強和倔強精神,那種獨傲它物的秉賦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論語》中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以贊美、謳歌松柏,作者將冬草與松柏相媲美,卻視冬草如歲寒后凋之松柏。
作者以冬草自喻,托物抒情,在艱難困境之中,多數(shù)人容易變志易節(jié),冬草凌霜獨秀、貞心永存的品格也正是作者人格的寫照,以經(jīng)冬不凋的冬草比自己的高潔,寄托了作者不甘沉淪的心情。
全篇托物言志,篇幅短小,條理明晰,語言凝練,語調(diào)鏗鏘,寓意深遠,風骨矯健,選材獨特,形象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