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實習中準備復試?(檢驗篇)
如何在實習中準備復試?
(檢驗篇)
“工具人”、“免費勞動力”,這或許是即將步入科室實習的同學聽到最多的詞匯吧。很多同學問實習真的重要嗎?重要,非常重要?。∫驗樗潜究齐A段唯一次能夠提前接觸職場的機會,同時實習經(jīng)歷在考研復試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臨床檢驗診斷學復試的老師大多數(shù)都是來自于檢驗科,他們與實習生幾乎干著同樣的工作,在面試的時候,老師肯定喜歡問一些他們所熟悉的問題,這些問題來源日常檢驗科的工作。復試老師經(jīng)常會問同學有沒有做過什么實驗,一方面是為了考察同學是否具有科研思維,另一方面是考察同學有沒有一定的動手能力。
在平時實習的時候,這就需要同學們去了解各個科室里邊的項目,掌握相關的指標的臨床意義,掌握幾個重要的手工實驗。那么需要了解哪些項目,哪些指標呢,哪些手工實驗呢?接下來簡單總結一下進入檢驗科必學項目,如何利用寶貴的實習經(jīng)歷,讓自己在復試當中更加的出彩。
免疫科
① 了解乙肝五項的項目有哪些?
② “小三陽““大三陽”是什么
(乙肝病毒的結構最好也是了解一下,今年某院校面試考過試題?)
③ ELISA必須掌握
(原理、檢測方法)
④學習免疫科室里邊的1-2個手工實驗
(必須掌握原理、臨床意義、實驗步驟復試有用)

(一)乙肝五項有哪些?
1.表面抗原(HBsAg)體內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2.表面抗體(抗-HBs)是否有保護性
3.е抗原(HBeAg)病毒是否復制及具有傳染性
4.е抗體(抗-HBe)病毒復制是否受到抑制
5.核心抗體(抗-HBc)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
(二)什么是“小三陽”“大三陽”?
①乙肝兩對半135陽性:俗稱“大三陽”,表示著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攜帶,體內病毒數(shù)量多,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
②乙肝兩對半145陽性:俗稱“小三陽”,意味著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攜帶,體內病毒數(shù)量少,病毒復制低下,傳染性弱,長期持續(xù)易癌變
(三)艾滋病如何檢測
(學習一下手工實驗,如果沒有科研經(jīng)歷,在復試的時候老師如果問你做過什么實驗,到時候可以根據(jù)在科室里邊學的實驗,進行作答)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檢測法、免疫印跡檢測法、放射免疫沉淀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于篩選試驗,后二者用于確證試驗。(各個醫(yī)院所用的檢測方法也不太一樣,實習的時候根據(jù)自己科室的情況,學一種實驗,包括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注意事項,試劑盒上一般會有這些內容)
臨檢科室
① 在體液科室要學會干化學法測定尿常規(guī)的原理
② 尿常規(guī)的檢測項目有哪些分別有哪些臨床意義
③ 血常規(guī)的項目有哪些對應的臨床意義
④ 陰道分泌物清潔度的分級
⑤ 鏡下檢測尿液或者糞便中白細胞的數(shù)量
⑥ 凝血五項的臨床意義

(一)血液常規(guī)主要項目及臨床意義
1、白細胞:患者的白細胞數(shù)目過高或過低都可能代表有感染,過于低下代表白細胞造血受抑制;其中白細胞分類中,中性粒細胞過高常見于細菌感染,淋巴細胞過高常見于病毒感染,當然要排除特殊疾病,如新冠病毒感染的淋巴細胞是低的,此外,嗜酸性粒細胞代表過敏狀態(tài);
2、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下代表貧血,還需要根據(jù)紅細胞平均體積以及平均血紅蛋白量來判斷是哪種類型的貧血;如果血紅蛋白和紅細胞過高,代表患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或者骨髓增殖性疾病;
3、血小板:血小板減少的常見原因是血小板生成減少或者血小板破壞過多,多見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如果血小板過高,多見于骨髓增殖性疾病。
(二)分泌物清潔度的判定標準:
Ⅰ度,鏡下以陰道桿菌為主,并可見大量上皮細胞;
Ⅱ度,有部分陰道桿菌,上皮細胞亦可見,也有部分膿細胞和雜菌;
Ⅲ度,只見少量陰道桿菌和上皮細胞,但有大量膿細胞和其他雜菌;
Ⅳ度,鏡下無陰道桿菌,幾乎全是膿細胞和大量雜菌。
清潔度Ⅰ~Ⅱ度為正常,Ⅲ~Ⅳ度為異常,大多可能為陰道炎,同時??砂l(fā)現(xiàn)病原菌、真菌或滴蟲等病原體。
(三)凝血五項的檢測
1、凝血酶原時間:是指在血漿中加入組織凝血活酶以及鈣離子,并對血液凝固的時間進行記錄,可以檢測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是否存在障礙;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常用于檢驗凝血因子Ⅷ、Ⅸ、Ⅺ是否存在缺陷,或機體內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Ⅸ、Ⅺ的抑制物質,用以判斷患者是否發(fā)生血液系統(tǒng)病變;
3、凝血酶時間:可用于檢驗血漿中纖維蛋白原的活性以及血漿中肝素的含量,所以臨床常用這項指標指導肝素的用量;
4、纖維蛋白原: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在凝血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纖維蛋白原含量不在正常值,可能出現(xiàn)在妊娠晚期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尿毒癥、肝硬化等疾病時;
5、D-二聚體,該項指標可以用于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疾病的診斷。
輸血科
① 在輸血科主要學會兩個手工實驗
② ABO血型正反定型的檢測和交叉配血
③ 還可以了解一個新生兒溶血病的發(fā)病機制和原理

(一)ABO血型鑒定的方法
1、正向定型:用已知抗體的標準血清檢查紅細胞上未知的抗原。
2、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標準紅細胞檢查血清中未知的抗體。
正反向定型是依據(jù)抗原抗體存在的情況判定血型。結果判定:凡紅細胞出現(xiàn)凝集者為陽性,呈散在游離狀態(tài)為陰性。
(二)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試驗包括主試驗和副試驗兩種。主實驗用受血者血清與供血者紅細胞懸液作試驗以發(fā)現(xiàn)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與供血者紅細胞反應的抗體;副實驗則用供血者血清與受血者紅細胞作試驗以發(fā)現(xiàn)供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不合抗體,又稱間接配合。
主側出現(xiàn)凝集反應,為配血不合,不能輸血,主側無凝集反應,次側出現(xiàn)凝集反應,為配血基本相合,在緊急情況下才可輸血。
微生物科室
在微生物科室要學會細菌與真菌涂片、抗酸染色、革蘭染色、墨汁染色、六胺銀染色;細菌和真菌培養(yǎng)(掌握分區(qū)劃線)、厭氧菌培養(yǎng)、奴卡氏菌培養(yǎng);G和GM試驗、內毒素檢測、結核分枝桿菌及利福平耐藥基因檢測。什么細菌要用什么樣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也要掌握。

(一)抗酸染色
原理:齊-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熱條件下使分枝菌酸與石炭酸復紅牢固結合成復合物,用鹽酸酒精處理也不脫色。當再加堿性美蘭復染后,分枝桿菌仍然為紅色,而其他細菌及背景中的物質為藍色。
1)初染
用玻片夾夾持涂片標本,滴加石炭酸復紅2-3滴,在火焰高處徐徐加熱,切勿沸騰,出現(xiàn)蒸汽即暫時離開,若染液蒸發(fā)減少,應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熱3-5分鐘,待標本冷卻后用水沖洗。
2)脫色
3%鹽酸酒精脫色30秒~1分鐘;用水沖洗。
3)復染
用堿性美蘭溶液復染1分鐘,水洗,用吸水紙吸干后用油鏡觀察。
(二)革蘭染色
G﹢菌:細胞壁厚,肽聚糖網(wǎng)狀分子形成一種透性障,當乙醇脫色時,肽聚糖脫水而孔障縮小,故保留結晶紫-碘復合物在細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層薄,交聯(lián)松散,乙醇脫色不能使其結構收縮,其脂含量高,乙醇將脂溶解,縫隙加大,結晶紫-碘復合物溶出細胞壁,番紅染液復染后呈紅色。
革蘭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等四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是:
(1)載玻片固定。在無菌操作條件下,用接種環(huán)挑取少量細菌于干凈的載玻片上涂布均勻,在火焰上加熱以殺死菌種并使其粘附固定。
(2)草酸銨結晶紫染1分鐘。
(3)自來水沖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鉀溶液媒染1分鐘,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脫色劑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脫色30秒,革蘭氏陽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被褪色而呈無色。
(6)用沙黃染液復染30秒,革蘭氏陽性菌仍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則呈現(xiàn)紅色。

文字/ XIAO M
排版/ ZY
微博:行證道醫(yī)學技術
公眾號:行證道醫(yī)學技術
淘寶:行證道醫(yī)學技術考研